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我这有限的一生
0.00     定价 ¥ 4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9922974
  • 作      者:
    周作人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金庸说:周作人是对我的文学生涯*有影响的人之一。其文“意境冲淡而念意深远”。

 

☆周作人散文之伟大,在中国散文史上有承上启下之功——上承苏轼、李渔、袁枚等小品文,下泽俞平伯、废名、梁实秋乃至冰心、朱自清、沈从文、钱钟书、余光中、汪曾祺、余秋雨等人的审美情趣。

 

☆金庸、谷崎润一郎、林语堂、胡适、徐志摩、郁达夫、何其芳、梁实秋、郑振铎、巴金、朱光潜、苏雪林、废名、张中行、董桥、钱理群、钟叔河、止庵、陈丹青、窦文涛、梁文道、冯唐、黎戈、程璧,《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读者、时尚芭莎、知日、新京报、大家、为你读诗、拾文化等一致推崇。

 

☆寻味人间的周作人——顺其自然、苦中作乐,秉持个人主人理念,是周作人对待人生的看法与做法。“他并不囚困于自己的时代,却又在自己的时代获刑。”

 

☆随时的经典,随时的阅读,随时的修养,轻巧便携——

◎生活味、文化味、美感兼具的封面        ◎ 32开便携锁线精装

◎细井徇、岩崎常正诗经、本草彩插        ◎进口轻型纸印刷

精巧,精美,精致;小开本、易携带;“中国*美的书”获得者、超级畅销书设计师熊琼设计。

 

☆喜马拉雅有声书同步上线,扫码即可收听。

展开
作者简介

周作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思想家、翻译家,鲁迅之弟。开启“闲适散文”流派,上承苏轼、李渔、袁枚等小品文,下启废名、俞平伯、梁实秋、冰心等人的审美情趣。

闲适散文代表作:《喝茶》《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等。

翻译作品代表作:《石川啄木歌集》《枕草子》《古事记》《浮世澡堂》等。

 

谷崎润一郎、林语堂、胡适、徐志摩、郁达夫、何其芳、梁实秋、郑振铎、巴金、朱光潜、苏雪林、废名、张中行、董桥、钱理群、钟叔河、止庵、陈丹青、窦文涛、梁文道、冯唐、黎戈、程璧等盛赞。


展开
内容介绍

周作人说他的理想只是那么平常而真实的人生,凡是热狂的与虚华的,无论善或是恶,皆不喜。周作人心里期冀闲适——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然而这些终究只是空想,他自言: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

周作人自诩为“苦茶庵”主人苦茶翁,便是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彷徨与无奈的苦涩观,他把一切看作浮云似的,自得其乐的活着,只求心境不要再粗糙荒芜下去。

《我这有限的一生》精选周作人数十篇文章,有对自由宽懈日子的回忆,有对人生之苦的体察,有对自我思想命运的剖析。周作人披中庸之衣,着平淡之裳,于苦味人生中自有一套人生消遣法。


展开
精彩书评

周作人是对我的文学生涯*有影响的人之一。其文“意境冲淡而念意深远”。——金庸

 

“只愿自然、自在地过着消闲的生活。不愿以任何外在的东西——哪怕是译书这样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活动——来束缚自己。”——钱理群

 

朱光潜说周作人“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有如佛家的“千灯相照”。

周氏的为人和容貌态度十分温和,是一种阴性的、女性的性格。那透明般的清白的脸色,贵族式的端正的五官,细细的眼睛,说话时低着头不看对方的样子,非常流畅的、发音准确地道的日语,以及安详的、低声缓慢的说话方式。——谷崎润一郎

 

知堂先生是一个唯物论者。知堂先生是一个躬行君子。我们从知堂先生可以学得一些道理,日常生活之间我们却学不到他的那个艺术的态度。……我们常不免是抒情的,知堂先生总是合礼,这个态度在以前我尚不懂得。十年以来,他写给我辈的信札,从未有一句教训的调子,未有一句情热的话,后来将今日偶然所保存者再拿起来一看,字里行间,温良恭俭……——废名

 

鲁迅先生和他(周作人)是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没有了他们,新文学史上就要黯然失色。——郑振铎

 

我觉得人归人,文章还是好文章。——巴金

 

与其说周作人先生是个文学家,不如说他是个思想家。——苏雪林

 

周作人文章如烟雨如晚霞,阳光照得太烈恐怕要消散。我向来喜欢他那手毛笔字,带骨带肉,幽婉有致。——董桥

 

一团和气的温厚,来源是天性加学识的厚重。——张中行

 

学识渊博,才情极高,江南文士。——高晓松


展开
精彩书摘

初恋

那时我十四岁,她大约是十三岁罢。我跟着祖父的妾宋姨太太寄寓在杭州的花牌楼,间壁住着一家姚姓,她便是那家的女儿。她本姓杨,住在清波门头,大约因为行三,人家都称她作三姑娘。姚家老夫妇没有子女,便认她做干女儿,一个月里有二十多天住在他们家里,宋姨太太和远邻的羊肉店石家的媳妇虽然很说得来,与姚宅的老妇却感情很坏,彼此都不交口,但是三姑娘并不管这些事,仍旧推进门来游嬉。她大抵先到楼上去,同宋姨太太搭赸一回,随后走下楼来,站在我同仆人阮升公用的一张板棹旁边,抱着名叫“三花”的一只大猫,看我映写陆润庠的木刻的字帖。

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大约我在那时已经很是近视,但是还有一层缘故,虽然非意识的对于她很是感到亲近,一面却似乎为她的光辉所掩,开不起眼来去端详她了。在此刻回想起来,仿佛是一个尖面庞,乌眼睛,瘦小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脚的少女,并没有什么殊胜的地方,但在我的性的生活里总是第一个人,使我于自己以外感到对于别人的爱着,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性的概念的,对于异性的恋慕的第一个人了。

我在那时候当然是“丑小鸭”,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终不以此而减灭我的热情。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矇的喜乐。并不问她是否爱我,或者也还不知道自己是爱着她,总之对于她的存在感到亲近喜悦,并且愿为她有所尽力,这是当时实在的心情,也是她所给我的赐物了。在她是怎样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大约只是淡淡的一种恋慕,始终没有想到男女关系的问题。有一天晚上,宋姨太太忽然又发表对于姚姓的憎恨,末了说道:

“阿三那小东西,也不是好货,将来总要流落到拱辰桥去做婊子的。”

我不很明白做婊子这些是什么事情,但当时听了心里想道:

“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我必定去救她出来。”

大半年的光阴这样的消费过了。到了七八月里因为母亲生病,我便离开杭州回家去了。一个月以后,阮升告假回去,顺便到我家里,说起花牌楼的事情,说道:

“杨家的三姑娘患霍乱死了。”

我那时也很觉得不快,想象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


展开
目录

总序   周作人的“日常”/ 董炳月

代序  寻路的人

 

那自由宽懈的日子

初恋

娱园

三味书屋

怀旧

怀旧之二

学校生活的一叶

五年间的回顾

故乡的回顾

道路的记忆一

道路的记忆二

东昌坊故事

苏州的回忆


闲适是外表,真正的是苦味

山中杂信

济南道中

济南道中之二

济南道中之三

北平的好坏

游日本杂感

怀东京

东京的书店

东京散策记

留学的回忆

 

寂寞之上没有更上的寂寞

《自己的园地》旧序

自己的园地

谈天

唁辞

十字街头的塔

关于命运

伟大的捕风

两个鬼的文章

 

真实是个多余的人

闭户读书论

夜读的境界

一年的长进

我学国文的经验

自己的文章

我的杂学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