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天地圣手:那些书画史上的江南影像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516808
  • 作      者:
    杨振华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天地诞圣手,圣手书天地。作者精心选取中国书画史上16位名家,以简洁流畅优美的文字,追索他们在江南大地的艺踪史迹,从独特的视角品味他们非凡的艺术人生和崇高的人格品行。有动人的故事,有具象的画面,有艺术的观照,更有生命的思考,是与每一位艺术家的神交,触动心灵。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振华,1966年生,浙江德清人。文史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德清县作家协会主席。曾在《中国作家》《随笔》《江南》《纵横》《古今谈》《文学报》等报刊发表若干作品。著有文史随笔集《永远的游子吟》(作家出版社)、《永远的江南赋》(中国文史出版社)、《永远的外婆家》(山东画报出版社)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湖州德清是赵孟頫年轻时的隐居之地,是他与妻子管道升的相爱之地,也是赵氏夫妇最后的归葬之地。为纪念赵孟频为中国书画艺术作出的杰出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清先后举办了六届“赵孟频书画节”,诚邀全国书画名家参展论艺。因“赵孟频书画节”,我与当代书画家拉近了距离,可以感悟他们书画真迹里的气韵灵动,可以观摩他们现场挥洒笔墨的技巧处理,可以聆听他们各自的艺术心得……从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品味中,我逐渐了解了更多的艺术源流发展,那种艺术的感悟在我的心头与日俱增。
  后来,我研究江南地域文史,发现书画艺术是江南文史的富矿,开始涉猎艺术家的研究,徜徉其间,自得其乐。当时,正在主持《古今谈》编辑的汪选芳副主编邀我在杂志开设专栏,写一些与江南有过亲密交融的书画大家的艺术人生。这其实是一个挑战。写书画艺术家的书籍汗牛充栋,打开互联网随便一搜,就有铺天盖地的信息,你稍有不慎,就会与他人雷同,有抄袭嫌疑。况且,写毫无新意没有主见的文字,是没有意义的。如何凸显书画家非凡的艺术人生和崇高的人格品行,如何表现他们面对人生磨难时淡然率真的艺术选择,如何以文学的笔触把文章写得更好看一些?面对这些问题,我起步了一次艰难的艺术之旅,读传记、读原著,访故居、谒名人墓,看博物馆品书画珍藏,流连艺术家曾经钟情的山水,以及临写他们的书法作品,成为近年来我的必修课。与每一位艺术家神交,再找一个独特的角度,截取一些生活的画面,力求还原他们的艺术生活,于是有了《古今谈》“翰墨春秋”专栏两年八期的文字。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家群像,乘着文字的舟楫,在江南烟雨中向我们走近。清晰、生动、简约、温润,如闻其声、如见其容。阅读该书可提升艺术品位、滋养心性,如此美好又如此受益。
  ——张抗抗(国务院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以艺术的眼光、历史的态度,追索中国艺术大家的艺踪史迹;以文学的笔触、真诚的文字,勾画了可爱又让人肃然起敬的书画家形象。有动人的故事,有具象的画面,有艺术的观照,更有生命的思考,是与每一位艺术家的神交,触动心灵。
  ——袁敏(作家、资深出版人)
  
  ★天地诞圣手,圣手书天地。从《兰亭序》到《富春山居图》这些中国书画史上的精灵们,在天地间留下了诸多的绝唱,独机杼,神飞逸,气回肠,动春风,透纸背,夺天工。杨振华以极其广阔的视野,纵横千年,勾勒点画,以简洁流畅优美的文字,生动还原了时空中的人物。天地间圣手,正鲜活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一陆春祥(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展开
精彩书摘

  虞世南一定是那个时代的学霸,总是孜孜不倦,耽于学业,有两个细节可以说明其用功的程度:一是有时潜心学习,竟然可以十多天不梳洗整理;二是每天上床之后,都要仔细回想白天所见到的书法名迹,一边想一边在肚子上练习,所谓“画腹”。正因勤奋与执着,他慢慢积累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书法功底。
  而虞世南的成长岁月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公元581年(陈太建十三年,隋开皇元年),虞世南二十四岁,步入了人生的仕途生涯,被召入陈朝建安王府。先担任法曹参军,这是审议、判决案件的七品官;后又被提拔为五品西阳王友。但虞世南侍奉的朝廷,口渐衰弱,甚至在隔岸的隋朝虎视眈眈,大有囊括天下之时,依然“隔江犹唱后庭花”。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将韩擒虎率师攻人陈都建康,陈朝覆灭,虞世南兄弟归顺隋朝。在那个走马灯一样改朝换代的时代,很少有臣子为前朝殉节,为一个短命而无望的朝廷殉节不值,虞氏兄弟的归顺并没有招来非议。
  虞氏兄弟自然是众多俘虏中的佼佼者,才华出众,名重当时。隋炀帝杨广当时还是晋王,开始网罗天下名士,虞氏兄弟被招揽到麾下,虞世南先后任王府学士、东宫学士,做一名侍从。杨广即皇帝位后,他担任秘书郎、起居合人,负责掌管图书经籍、记录皇帝言行之类,依然是侍臣的角色。
  与虞世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哥哥虞世基,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才学和处事的精审,讨得隋炀帝的欢心,很快青云直上,成为当朝权贵。虞世南虽在皇帝身边,但始终没有与他的君主达成契合,或许是他太过严正耿直,或许是他笔下铺陈辞藻、排叠典故的宫体诗不合隋炀帝的口味。当然,虞世南并不在乎名利得失,就是喜欢我行我素。他任职隋朝的三十年,注定是寂寞的三十年。
  隋朝虽只有短短三十八年,但两代皇帝都十分关心文化事业,注重书籍的搜集、整理和修缮。隋文帝时曾经下诏,献书一卷,就赏赐丝绸一匹。那个被历史描绘成荒淫残暴的隋炀帝竟“好读书著述”,是一个不错的诗人,长期组织文臣编纂总集、类书,还带动了私家编纂的风气。
  于是,在别人踌躇满志的时候,虞世南在秘书省的北堂内埋头古籍的整理,从繁杂的书卷中摘抄大量可供文人撰文运用的资料,分门别类,编成一百七十三卷之多的《北堂书钞》(今存一百六十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编辑书籍是虞世南寂寞生涯里的心灵寄托,也是他渊博学识的展露之处。他还奉诏参与合编类书《长洲玉镜》四百卷,只是这部书如今已经散佚。这些默默无闻的耕耘,实在是虞世南一次系统的古代文化巡礼,为他后来的文化造诣奠定了基础。他的“厚积”,终究会迎来“薄发”的时刻。
  隋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被手下将军宇文化及所杀,隋朝覆灭。夏王窦建德又击破宇文化及。虞世南、欧阳询等隋朝臣子先后遭到挟持。窦建德笼络人心,授予虞世南黄门侍郎的要职,相当于副宰相。这是他一生中品位最高的官职。战乱之中,虞世南接受这一职位,内心更多的是惶恐吧。
  ……

展开
目录

王羲之 走出乌衣巷
虞世南 把身影留在时光里
褚遂良 率真的线条大师
颜真卿 湖州的奇迹
苏东坡 飞鸿踏雪泥
赵孟頫 余不溪上扁舟好
黄公望 行云流水一大痴
吴镇 秋天里的一根竹子
徐渭 笔底明珠无处卖
陈洪绶 乞与人间作画工
金农 寂寥抱冬心
吴昌硕 梅知己
黄宾虹 一生何变
潘天寿 天惊地怪见落笔
沈尹默 功深化境人书老
沙孟海 一个文人的英雄本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