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种菜热,到现实种菜热,这股持久的热潮,反映的是处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对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在作者笔下,这小小的一方菜园,是体验生活的乐园,也是安放心灵的家园。捧起这样一本书,读者也仿佛拥有了一方菜园,可以肆意行走、随处停留,是一份难得的精神滋养。
这是一本种菜散文集。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挖地、搭架、间菜、排蒜,……这是真正用心种菜的人才能细数出来的生活细节;菜有百样绿,把土豆种进土里,一茎山药爬上来,玉牙似的米,撒把菜籽便成景,清丽如斯菊花脑……这是真正醉心于与蔬菜相处的人才能写出来的诗意文字。
这也是一部生态蔬菜志。蔬菜有多少种绿?为什么有的蔬菜经冬更甜?山药和山药蛋是什么关系?……作者的种菜不只是种菜,他在与蔬菜近距离接触之余,也研读了很多与蔬菜相关的书籍,或许关于蔬菜的很多疑问,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这还是一本私人阅读史。作为一名高级语文教师,作者涉猎广泛,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即便是写蔬菜,作者也能写得不落俗套,恰到好处的古诗词引用,种菜之余的阅读体会,都为这本蔬菜散文集增添了内蕴与深度,值得一读再读。
这更是一部生活美学指南,是诗意生活的完美呈现。当然,作者并不是要呼吁大家都去种菜,而是意在唤醒大家对生活的关注,去用心寻找身边的诗意,发现都市里的“瓦尔登湖”。并不局限于菜地,一间小小的书房,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份持久的兴趣爱好,一段难得的闲暇……或者仅仅只是这样一本安静而丰盈的小书,只要能乐在其中,它就能成为我们的一方乐园,安放身体,也安放心灵。
本书是“雅活书系”之一,它是一部种菜散文集,也是一部生态蔬菜志,还是一部私人阅读史,更是一部生活美学指南。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辑,这个四季既是蔬菜的四季,也是指人生的四季,耐人寻味。作者以一颗敏感的心,感受着一年四季中蔬菜的生长变化,观察着社会万象与生活百态,以时而感性时而犀利的笔触,记录种菜点滴、描摹蔬菜百态,同时佐以广泛的阅读体会、独特的生命体悟,引导读者认识蔬菜、体味生活、感悟人生。文字清新隽永、灵动而不失深度,笔到意随,就像作者的这一方菜园,带给人自然清新的阅读享受。
晴耕雨读固然令人向往,随遇而安才是生活的真谛:无论身处何方,一双善于发现诗意的眼睛、一颗乐于感知美好的心灵,总会带我们找到那独一份的“三分自留地”。
极简主义以及对蔬菜的情谊
三年多前,艳阳高照的秋天,我走进朋友几近荒芜的小院,用镰刀砍倒白穗飘扬的茅草,高过人头的商陆(又名大苋菜、山萝卜、胭脂等),爬至树顶、披挂下来的葎草,一锹一锹翻地,种上萝卜、青菜、芫荽、菠菜……
我不知流过多少汗水。两条浅色的裤子,沾满了杂草的绿,商陆果实的紫,搓了半天,也不干净,又剐坏了裤脚,不能再穿。手心磨出三个血泡,手指蹭掉两块嫩皮。但是,我很开心,既有一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豪迈气概,又有一种“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成就感。
之后,一有时间,便窝在菜园。如一尾鱼,沉在水底;如一只鹰,翱翔蓝天。浇水、浇肥、锄地、薅草,是一年四季都要做的常规动作;挖地、栽菜、捉虫、播种,是季节性的劳作,也经常做。菜园就像厨房,事情是做不完的。收获自然也多。例如,我终于知道了山药与山药蛋的关系,确认了世间确有黑芝麻,晓得了芫荽的花会变颜色,结识了泥土之上的昆虫,发现了泥土底下的动物城堡。
我还从蔬菜、草木、昆虫、水土方面,得到许许多多启示。比如前两年栽圆白菜,第一年收获二十多棵铁饼似的菜,第二年因为秧子不好,忙碌半年,两手空空。我似明白了前人所说的“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深刻含义。又如去年齐根割断老茄荄子,后来发出新茎新叶,收了一季秋茄子;今年呢,如法炮制,由于干旱,花都没有。这似在说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还有,有的莴笋长着长着就烂了,有的番茄果实没红就落了,种了两季南瓜、冬瓜,谎花很多,果实却少。大多数菜,你播种或者移栽以后,一眼可以看到它们的未来。象征主义诗人说,世界是一片象征的森林。从蔬菜身上,可以看到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有时使人感觉到时间的紧迫,“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有时又使人陷入莫名的空虚,进而生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慨。
冬天里,有时在走廊地上,垫两层厚厚的纸板,或坐或躺地晒太阳,仰望园里的桂花树、银杏树及树上的鸟和天空,心胸为之开阔。有时坐在纸板上读书,沐浴文字的阳光,获得异样的温暖。我读书很杂,像吃杂食的鱼。我常读的书有两本,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另一本是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1845年,梭罗住进了瓦尔登湖旁边的小木屋,一住就是两年多,莳菜种豆,于湖中看景,写出不朽的《瓦尔登湖》。他是位博物学家,他爱所有的动物、植物;他觉得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否则活得太累。他说,一个人一年只要工作六个星期,其劳动所得,足以满足其一年的生活需求。他其实是以他自己的实践,抵制日趋恶劣的无节制的物质追求风气,拒绝以火车为代表的现代化的快节奏。从种菜开始,我就想,菜园也是一座木屋,我要潜心种植,赶上梭罗;后来,我又想,我要超过梭罗,只要朋友不收回他的院子移作他用,我就一直种下去。
如果探究《瓦尔登湖》的主旨,在我看来,就是提倡极简主义。关于极简主义这个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觉得,它并不是指吃饭只吃一个菜,成天穿着破衣服,就像《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而是指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有用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事,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和幸福。《人民日报》网站将其概括为欲望极简、精神极简、物质极简、信息极简、表达极简、生活极简六个方面,强调物质上不攀比、不看无聊信息、不做无效社交、不羡慕名利权势等,我深以为然!
读刘亮程,感动于他对于村庄的热爱和如痴如梦的深情。我除了把菜园当作小木屋,还把菜园当作村庄。
今年(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会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认同这种观点。我想说的是,美好生活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我们用双手来创造。遗憾的是,有些人过于懒惰,对于劳动的热情大为减退。我觉得,这是一种退化。
转眼之间,一年将尽,踮起脚尖,已能看见2018的身影。蔬菜都长起来了,除莴笋、榨菜和圆白菜外,皆能采食。苦菊一丛丛的,如同花朵。我浇水、薅草、浇肥、锄地,以躬身劳作的姿势,迎迓新的一年。满园青绿,天空高远;空气清冽,一派清明。
第一辑:春
每每邂逅 … 003
欣欣向荣 … 008
被春天吵醒 … 012
菜有百样绿 … 015
今日雨水 … 018
白菜之名 … 021
拍拍春天的脸 … 024
播种希望 … 027
拜访蔬菜 … 030
蔬菜月令 … 033
……
第二辑:夏
搭起豆架是立夏 … 085
一茎山药爬上来 … 088
洋辣子 … 091
小满 … 094
把老蒜编成辫子 … 97
芒种驿站 … 100
芒而不茫 … 103
绿瓠子 … 106
一抹胭脂 … 109
清丽如斯菊花脑 … 112
……
第三辑:秋
秋日款款 … 187
一帘幽梦 … 190
时光的记忆 … 193
处暑不“惊” … 196
米豇豆 … 199
另类妩媚 … 202
蔬眠雨后畦 … 205
撒把菜籽便成景 … 208
不够用的秋天 … 212
空心菜 … 215
……
第四辑:冬
多么美好的世界 … 245
万物美好 … 248
把生活过成诗的模样 … 251
暖心萝卜 … 254
芫荽 … 257
初冬的慈姑 … 260
我的黄金时代 … 263
贴地飞行 … 266
芹菜自来香 … 269
一棵青菜就要起薹 … 271
……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当蔬菜被优美的文字抚摸时,就远离了卑微,轻贱,和孤寂,忽然间,变得明媚,可人,光彩夺目。这方菜地,安放的不仅是作者的心,也是我们的心。
——郭翠华(马鞍山市作协主席,《作家天地》主编,中国作协会员)
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并不是消极的“遁世”,而是一种更为主动的发现和寻找,寻找生活的诗意,让自己的生活更纯净、内心更丰盈。
——魏振强(安庆市作协副主席、《安庆晚报》副刊部主任)
种菜与读书,是美学的生活,也是生活的美学。如果没有美的参与,种菜只是种菜,读书只是读书;有了美,则种菜不只是种菜,读书也不只是读书了。
——周华诚(作家、出版人)
别样的村庄别样的湖,别样的麦地别样的海。晴天种菜,雨天读书,红尘有爱,灵魂飞舞。
——许冬林(青年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在作者眼里,菜园是美的,种菜是美的,生活更是美的。整部散文集处处散发出这样美的意趣,令读者置身一个美的世界。
——王永兵(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诗意地栖居在田间地头,在汗水里耕耘,收获了内心的宁静,也收获了《蔬菜月令》,恬淡且快乐!
——俞仁凤(安徽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