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父俗女:我与父亲半个世纪的爱》:
红包
父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事迹曾入选《中国教育家》一书。如果有中国优秀父亲评选,在我心里,他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父亲走后,我打开那个多年来属于我的特殊的抽屉,满满的,一抽屉的“红包”都是父亲送我的,并且每个“红包”里都有父亲对我的“颁奖词”。真的不记得父亲是从什么时候起送我“红包”的,只记得“红包”的金额是从最少的1元到最大的10000元。父亲一生给我的奖项无数,除了“考试成绩进步奖”“助人为乐奖”“孝敬老人奖”“提职晋级奖”,还有“家庭和睦奖”“礼让奖”等。应当说是种类繁多,并且每个奖项后面都跟着一首诗和一个“红包”。发奖也不是随便就发的,小时候是三人会议,长大结婚后是四人会议,生下女儿后是五人会议,女儿结婚后是六人会议,而且“红包”的范围也随着人员的增加而增多,不仅给我,还有我的丈夫和女儿、女婿的。发“红包”的时候,受奖者要高声朗读颁奖词,发展到后来大家还要谈谈感受。这种做法父亲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老人家病逝的前一天,他把最后一个深含父爱、感恩和激励的“红包”送给了我)。父亲去世后,每当思念他老人家的时候,我就会打开抽屉,翻看父亲送我的“红包”和颁奖词,每一次都满脸是泪,犹如父亲还在我的眼前。
在教育子女上,父亲是成功的。他实现了人生中的“双赢”,既让我在收“红包”中得到激励,也让收了“红包”的我在生活中更加关爱父亲(更有“钱”孝敬父亲,用父亲给我的“红包”钱送父亲各种礼品)。现在想想,实际上是资金的良性循环。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他给我发“红包”,我向他交了“党费”。
在我工作的历程中,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红包”。一个是当我做了十年副处级干部没有提职时,父亲奖给我的一个“最美心态奖”,另一个是当我被提升为正处级职务时,父亲送给我的“德位相配告诫奖”。
记得父亲送我“最美心态奖”这个“红包”时,我曾问父亲:“爹地,最近我也没什么进步,奖从何来?”父亲看着我,很认真地说:“你提副处有10年了吧?”“是的,爹地,全市公开选拔是2000年,10年了。”“这10年里,除了你工作很努力,为我市平安建设特别是为老百姓做了实事、好事,得到国优、省优外,关键一点,就是心态好!每天都是满脸洋溢着笑容,没有因职务晋升问题发一点牢骚,不是小时候的‘官儿迷’,成熟了,长大了,给予奖励!”我打开“红包”,除了父亲包给我的2000元现金,还有送给我的一句话:“一尺的能力,莫做一丈的官;一丈的能力,可以做一尺的官。”父亲对我说:“一尺的能力做了一丈的官,误人、误己;一丈的能力做一尺的官,利人、利己。”父亲的话对我教育很深,所以当组织任命或分配我到任何一个岗位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名利,而是称称自己的能力,看能否利人、利己。
2012年2月20日,这一天是父亲的生日,也就在这一天我被市委提拔为正处级领导,父亲很认真地又递给我一个“红包”。我打开“红包”,一行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官升一尺,德高一丈!”接着,父亲指着客厅里的吊灯对我说:“官位,就如这个吊灯,品德犹如这根绳儿,如果绳子承受力不够,灯越大越重,越容易被摔碎。职位高,品德要更高。风光和风险一字之差,做官和坐牢一步之遥。”接着他又给我写了一句话:“爱人养身,德厚润身。”我从父亲的告诫中,明白了“德位相配”这个至理,尽管在工作中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始终记得父亲的告诫,将好人品作为人生的最高“学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