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烂漫笑春风》:
静美的千灯之城
千灯镇位于昆山东南15公里处,东接上海青浦区,距上海虹桥机场30公里;西邻苏州市中心35公里。千灯镇区域面积约80平方公里。千灯属太湖流域,淀泖水系,境内河港如网,漤荡棋布。千灯旧名干墩,土墩系吴越争霸时遗留下来的,两军对垒,军士为防水淹,堆土搭帐。秦统一六国后,东巡到此,登山眺望东海,后名秦望山。沧海桑田,秦望山于清末湮没。清宣统年间,千墩易名茜墩。后每逢元宵节,镇上家家户户悬灯,数以干计,得名千灯。
北宋南渡后,千灯居民日多,形成集市。如今古朴典雅,保持着旧时风貌。古镇狭窄,两面屋檐相对,抬头一望,成一线天。街上铺的石板始于南宋,为江南古镇中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也是江南古镇历史文化的“文脉”所在。
春日的一天来到千灯,感觉这里有着独有的宁静与素雅。挺拔高大的古树名木,遮荫蔽日;不少江南民居建筑风格古色古香,还有那别致的凉亭、小桥、曲水、回廊,直觉阵阵古朴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此时的千灯,草长莺飞,阳光明媚,繁花竞放,花簇似锦,景色宜人。千灯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遍地。行走在千灯老街,古镇悠长,阳光穿过头顶,街道两侧的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朱红漆柱,花格门窗,玲珑剔透。街面上商铺林立,一家挨着一家,市井之民仪态端庄,颇有古风,各色店铺,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游客行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一派繁华热闹景象。
沐浴着春日的暖阳,来到街后曲径通幽的林荫河岸边,驻足观看,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金灿灿的阳光映得涟漪青青的小河波光粼粼,低垂的杨柳对它微笑,红艳艳的桃花多情地扑进了小河的碧波间,娓娓地倾诉着悄悄话。这里的老房沿河坐落,家家枕水而居,户户开门见水。那河岸边行道旁的长椅上,还有各家的门口,坐着一些年长的阿婆,她们在那里有的做着各种各样的小饰品,有的在那里绣着花,有的在编织毛衣,边手里忙着边谈笑风生,脸上溢满灿烂幸福的笑容;年轻的妈妈们,抱着她的小宝宝在玩耍逗乐,欢叫声比鸟儿还热闹;还有三三两两的老者聚在一起打牌、下棋、聊天的;在河边还有垂钓者握着鱼竿在聚精会神地垂钓,其乐融融。小城的生活悠闲清雅,和谐古朴,真是让人羡慕。
走在古街上,听当地人介绍说,要是在雨天,还能别有趣味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如拨琴弦,幽雅动听,这是街下的下水道遇到雨天时的流水声。然而,下水道与沿街河相通,雨停水干,从不积水,体现了古人治水的智慧和巧艺。
千灯,处处有灯,随处可见。街上有灯,塔上有灯,桥上有灯,岸上有灯,村上有灯……成为名副其实的千灯之城。千灯历经无数风霜雨雪,承载了这里的荣辱兴衰。千灯的山水,千灯的民风,千灯的民俗,折射出古镇生态自然的风采和古文化的风姿,让我们从中寻见江南文化的根底。
千灯古镇不仅仅是静止地立在那里,它还是一座活泼的小城,浓郁的俗世气息弥漫四周,且浸透着古镇的各个角落。走进千灯古镇,恍如走进遥远的岁月,走进长长的活生生的历史。隔着时空,古镇变得透明、简单、纯朴,不经意的一瞥,时光即刻暂停。古镇小楼挺拔,桥梁靓丽,掩映于绿色中,树是楼的陪衬,水是房的点缀,桥是景的延伸,水墨画面浓淡深浅,沉静在淀泖河畔,百年沧桑依旧,千年风情如初,古朴、静美而淡定。
有着2500年历史的千灯镇,是先贤顾炎武的故乡、昆曲的发源地、4A级旅游景区、中国曲艺之乡、国家卫生镇、国家园林城镇。主要景点有顾炎武故居、顾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峰塔、顾坚纪念馆以及余氏典当行、李宅千灯馆、三桥邀月、少卿苑、大唐生态园等。
行在千灯古镇的石板路上,处处呈现出传统与时尚、怀旧情怀与舒适享受并举、浪漫休闲文化探访交融的独特、雅致的环境氛围。千灯,市容整洁,市场繁荣,民风淳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