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天生流浪家:单车骑行阅丝路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052900
  • 作      者:
    姜野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1.真实骑行实录,由作者经历了耗时3年的骑行之旅写就,他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勇敢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实现梦想的过程,他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实现梦想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跨越第一步。
2.这是姜野环球骑行之旅记录的开端,他边走边记,用真诚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片记录下了沿途的人情风物,展现了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经济带沿途国家的人文景色与自然风光,其中不乏有十分难得一见的际遇和经历,非常值得一读。
3.本书装帧精美,内外双封设计,全彩四色印刷,内容详实,并配有作者在旅途中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可平摊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姜野:2016年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提名,旅游卫视《行者》往期栏目嘉宾,有旅行纪录片《单车闯丝路》《天生流浪家》在视频网站和电视播出。
展开
内容介绍
姜野曾是一名美术老师,名字中的一个“野”字,让“流浪在路上”成为他的命中注定。
面对乏味的生活、枯燥的工作,20多岁的他不停反思,最终决定跟随内心的声音,去找寻人生的新方向,去探索人生的可能性。
心系自由与梦想,他将一切抛诸脑后,踏上了单车骑行环球之旅。3年时间,他跨越两大洲,骑行3万公里,触摸丝绸之路的传奇。
在旅途中,他曾在蒙古纯朴的牧民家做客,在吉尔吉斯斯坦追寻碎叶城的痕迹,在贝加尔湖畔与热情的朋友举杯痛饮,在乌兹别克斯坦路遇善良的卖瓜大叔,在阿塞拜疆邂逅豪爽的货车司机,在乌干达认识可爱的大爷,在赞比亚与偶遇的西班牙骑行者同行……
路上虽有重重磨难,经历过无数次失落与迷茫,但它们伴随着姜野不断前进、不断成长,令他感觉到自己在认真地活着,也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展开
精彩书摘
少年Seang Hai
2015年5月 柬埔寨格罗桑

我在越南停留了二十多天,之后向西来到了柬埔寨。一条笔直的大路伸向远方,沥青色的路面引领我不断前行。这里路上的人和车都比越南少了很多,两侧全是平坦开阔的草地和稻田,偶有吃草的牛儿和笔直的棕榈树点缀在大地上,在这里旅行似乎要比在越南安静孤独许多。乡下的房子大多都是用生了锈的铁皮搭建或是用木板拼凑起来的,外面再用油漆刷上深沉的颜色,看似崭新的房屋却并不能掩饰贫穷破败的一面。
柬埔寨的天空总是飘荡着朵朵白云,仿佛随时都可以凑到一块儿拧下些雨水,无垠的荒野偶尔冒出几棵高挺笔直的棕榈树,像电线杆似的。在阳光的作用下,树林、草地、天空、云朵、河流..都显露出最洁净的色彩,没有丝毫污秽掺杂其中,整个画面好似一副印象派风景画。
在这里,人们的肤色深了很多,加上大大的眼睛,看上去多少有些印度人的样貌。小孩子们脏兮兮的,正在你追我赶,天真活泼。公路上飞驰的面包车满载乘客,皮卡车后面也挤满了人,充分利用着任何能被利用的空间。
这个国家看上去要落后、原始很多。慢慢地,我开始有点喜欢上了这种落后的美感。
从首都金边出来,漫长的红土路面一眼望不到头。烈日炎炎,我浑身沾满了尘土。又向前跋涉了一个小时,到了下午最热的时刻,我艰难地将车推至路边仅有的树荫下休息,四处张望着,欣赏着柬埔寨的田园风光。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小孩子的声音。
“你好!请问你来自哪里?”
我转过头去,只见一个十几岁、皮肤黝黑的男孩正扶着一辆自行车站在我身后,他好奇地上下打量着我。
“你好,我从中国来。”我回答道。
“你愿意来我家做客吗?”小男孩似乎早有准备,直奔主题。
而我却为这突然的邀请感到喜出望外:“好啊,我很愿意!”
深入当地人家,是我一路上都渴望得到的机遇,所以并没有半点迟疑。小男孩的家就在马路对面,不起眼的吊楼被绿树环绕,院子的围墙是用树枝圈起来的,没有像样的大门,到了晚上就用一棵被砍倒的小树挡上去。院子里有两座小木屋,由于热带地区多雨水、毒蛇和爬虫,所以木屋都被石柱高高地架起,距离地面有两三米的样子。
小男孩的一大家子人都悠闲地坐在木屋下面的吊床上乘凉,男孩的父亲看到自己儿子在马路上捡到一个外国人,有些不知所措,他连忙站起来,却只是害羞地傻笑。男孩的妈妈倒是淡定许多。男孩的弟弟妹妹们,见到我这个浑身脏兮兮的陌生人后,变得拘谨胆怯起来,不敢说话也不敢直视我,每当我看向他们,大家就纷纷往父亲的身后躲闪,好似害怕老鹰的小鸡。小孩子们大多光着上身,打着赤脚,肤色与大地泥土相近。
邀请我的男孩儿名叫Seang Hai,今年12岁,没等我坐下,他就迅速爬上院子里的一棵芒果树,为我摘下了三个青芒果,并用刀削去外皮后切给我吃。
“天啊,这芒果真的很好吃!”我边吃边夸赞。第一次吃这么新鲜的芒果,放到嘴里脆脆的,酸酸甜甜,好吃极了,根本停不下来。
为了不打扰这家人太久,稍作休息后,我便想继续赶路。
“今天晚上你就住在我家里吧,明天早上你再出发。”Seang Hai睁大眼睛抬头望向我,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那好吧,谢谢你们!”我对大家点头表示感谢。
Seang Hai的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
为了能让Seang Hai的弟弟妹妹们放松下来,我拿出纸和笔为他们画像,很快小孩子们就凑了过来,并窃窃私语,有的还会偷偷在一边低声笑着,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对话,但我猜应该是在议论我画得像不像吧。很快,他们就对我这个陌生人放下了所有戒备。
我的内心也随之闲适了许多,开始专心享受在当地人家里做客的机会。
傍晚时分,Seang Hai带着弟弟妹妹还有我一起来到屋子后面的一片空旷地带,两个小妹妹坐在我的车后座,我推着她们,身旁还跟着一只小狗。这时我们已经成了好朋友,Seang Hai不断地向我介绍着这里的一切,恨不得把有关家乡的所有都告诉我。弟弟妹妹们开始在大地上追逐嬉戏,满地打滚儿,这一大片空地就是孩子们平时的游乐场。小家伙们光着脚丫在农田里跑来跑去,时而变着姿势让我拍照,时而做出鬼脸逗我开心,从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轰隆隆——轰隆隆”,远处天边的几声闷雷打破了这欢快的气氛,疾风骤雨夹杂着闪电向我们移过来,我们迅速回到家中以躲避这场雷雨。
天黑前,我带着最小的妹妹来到路边的商店,由于我没有准备什么礼物,便想给孩子们买点零食。走进去一瞧,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买的,没有包装精美的薯片,没有口味齐全的饮料。地上只有一种散装的饼干,墙上也只挂了些农家特产。我买了一些最好的散装饼干送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又揣上两包香烟打算送给Seang Hai的爸爸。Seang Hai推搡着不想让我破费,而妹妹此时已经在一旁吃得很忘我了。因为这里物资短缺、生活贫困,弟弟妹妹们见到饼干后都开心极了,自己吃的同时还不忘分享给其他小伙伴。我原本以为他们不会喜欢这些卖相不佳的饼干,这些连我小时候都不会多吃一口的东西在这里却被视为佳肴。Seang Hai看着弟弟妹妹们吃得如此开心,自己也笑了。
晚上,Seang Hai的妈妈特意去为我买来了鲜肉和蔬菜。晚餐并没有想象中丰盛,只有一盘用手撕开的卷心菜,外加一盘炒肉酱和几块干瘪的西瓜。妈妈把饭菜摆在地上就离开了,只剩下我和Seang Hai。
“为什么不叫大家一起来吃?你的爸爸妈妈呢?”我感到疑惑。
“我妈妈叫我们先吃,他们不喜欢吃这些,我们先吃吧。”他低声回答说。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样的一顿晚餐在我看来并不起眼,而对于生活艰苦的Seang Hai一家来说却已丰盛难得。于是,我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一碗饭和几口肉末,希望能够留下足够的饭菜给他的家人。在这个狭窄简陋的厨房里,我第一次被柬埔寨人生活的艰苦所触动。
天黑了下来,我和Seang Hai一家席地而坐,围在一起聊着天。外面漆黑一片,家中的柱子上悬挂着唯一一只灯泡,在昏暗的房间中只能隐约看到一张老式木床和一个木桌,再无其他任何家具,也没有其他房间,就连家中唯一的电源也是通过临时的汽车电瓶来连接的。Seang Hai拿出家里的影集来给我看,照片中是满满的幸福回忆。我也拿出手机与大家分享我一路上的故事。Seang Hai一家人看得入迷,小妹妹不时地抢过手机,用她稚嫩的小手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神奇的东西,动动手指图片就可以切换、放大。她睁大眼睛,哈哈大笑起来,大家也被逗笑。夜里,我和Seang Hai并排睡在地上,一夜电闪雷鸣。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我睁开眼却发现房间里只剩下我自己,原来Seang Hai早早地就起来帮家人做家务了,他还从井里给我打好了洗脸水。早晨的乡村,空气中弥漫着植被的清香,我匆匆洗漱完毕,开始收拾行李,整装待发。Seang Hai连忙走过来恳请我迟一些再离开,我不忍拒绝,点头答应。Seang Hai教我辨别热带的奇花异草,我知道他这么做都是为了让我不感到无趣,从而让我再多停留一会儿。
“你还会来我的国家吗?”
“我还会回来的,回来一定来看你。”我们相视一笑。
终于要离开了,Seang Hai的妈妈给我装上两瓶门前棕榈树上自产的树汁。这是当地人的一种天然饮料,需要家中的男人爬上十多米高的棕榈树,将粗大的树叶砍掉,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瓶挂在刀痕处,等上几天,树汁便顺着刀痕慢慢流入塑料瓶中。从外面看上去它并不卫生,里面甚至还有死去的昆虫,但喝到嘴里甜甜的。
再久的停留也会有告别的时刻,我再次谢过并挥挥手向Seang Hai的一大家子人告别,他们站在一起也向我挥手。Seang Hai和他的哥哥一起送了我一公里。
“回去吧!再见了,Seang Hai,你要好好读书,欢迎将来到中国来。”我拥抱了Seang Hai。
他并未作声,只是点头,随后转身和哥哥回家了,再也没有回头。看着他瘦弱的背影,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转过头,用力踏着自行车。我们就此分别。

遥远的碎叶城
2016年9月 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从俄罗斯到哈萨克斯坦,再到吉尔吉斯斯坦,一路顺风顺水。
吉尔吉斯斯坦的公路比较粗糙,骑车走在上面非常颠簸,我们不敢骑快,生怕轮胎承受不住。
沿着笔直的大道一直向前,就来到了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我和高俊在比什凯克稍作休整,就向东来到了60公里外的托克马克市。
这个城市在大多数游客的眼里并不起眼,但距城西南8公里处的一处古城遗址却值得每一位中国游客铭记。那是一千多年前的碎叶古城,又作素叶城、素叶水城,它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是中原历代王朝设防最遥远的边陲城镇。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唐朝诗人李白就出生在此。大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也在此路过,并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的记载。是怎样的一片沃土孕育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怎样的一座城池吸引了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想到这些,我就对它更加神往,想一探究竟。
然而寻找碎叶城并非易事,离开托克马克向西南郊外骑去,柏油路面被土路取代,汽车一过,尘土飞扬,村庄渐渐消失了,牛羊游荡在荒废的农田之上,远处山峦轮廓清晰可见,大风吹过旷野,迟迟不见碎叶城踪影。我的地图并没有显示这座遗迹的位置,我只是在网络上找到了大概的经纬度,可却越走越不知其方位。迷茫之际,路边一位大叔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中亚旅行至今,第一次遇到有人主动跟我们说英语的情况,我瞬间对这位大叔刮目相看。
虽然被他告知有近路可以到达,但我们环顾四周,完全没有发现那条所谓的近路,眼前是一大片还未播种的庄稼地。于是我们打算调头绕开庄稼地,选远路走走看。我们刚转身离开,大叔连忙叫住我们。
“Follow me!”
他钻进自家轿车,径直驶向庄稼地,一溜烟地到达庄稼地南边的土坡下。我们快速跟上,绕过一片苇塘,爬上土坡,碎叶城遗迹尽收眼底。
大叔开车返回,只剩下我们。站在四米多高的土堆上放眼望去,满目黄土杂草,完全看不出这里曾经的模样,就像是一片荒草地。向前走就是碎叶城的城郭外围,一千多年前应该是城墙的位置吧,它的边长有数百米,呈方形。我们推车继续向前,遗址赫然出现在眼前,我迅速走上前去,深约两米的大土坑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土坑来自苏联时期的考古发掘,而后却并未被加以保护,导致这里如今满目疮痍、面目全非、杂草丛生,令人唏嘘。在不远处还有两处相似的遗址,轮廓看上去要更加清晰一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否就是李白所想念的故乡呢?我不停地在土坑之间游走,脑海中不断想象着这里曾经的模样:四面八方赶来的商队和僧侣在这里汇集,整装待发的驼队信使从这里启程,高低错落的黄土房屋排列有致,四通八达的砖石街道纵横交错,一个个身着长衣大褂、头戴高帽、蓄着胡须的胡人男子手牵高头大马,后面紧随着的是满载着香料、陶瓷和丝绸的骆驼队伍,迈着缓缓的步伐,无畏艰险,走向沙漠戈壁,在夕阳下,驼铃悠悠,化作天边最动听的音符.
忽然,一阵风吹过,野草随风摇曳,旷野的风吹起了地上的沙尘,也吹走了我的思绪,更吹去了往日的碎叶城。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清池西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这是玄奘对一千多年前碎叶城的描述,可如今繁华早已远逝,正如杜甫所说:“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虽已时过境迁,一切如烟云飘散,但我们的梦想和希望不曾改变,过去的荣光也定会被历史所铭记。
展开
目录

骑行初体验_001
越南越美_002
少年Seang Hai_007
微笑国度_013
旅途遗憾_018

向更远方_023
再次启程_024
草原小憩_029
艰难跋涉_033
欢迎做客蒙古草原_040
因祸得福_046

探访陆上丝绸之路_053
踏上丝路_054
遥远的碎叶城_059
探访伊塞克湖_063
独自上路_067
永远的王都撒马尔罕_071
我挚爱的布哈拉_075
土库曼斯坦的“见面礼”_081
卡拉库姆的故事_086
朝圣之路_093
难忘的晚餐_096
阿舒拉节的邂逅_102
将可乐鸡翅发扬光大_108
阿塞拜疆初体验_115
借宿客_122
走马观花_127
搭车奇遇_132
重拾二人时光_137
新死海不死_142
去佩特拉的路上_148
“强盗”出没_155
畅游埃及_160
徒步圣地_168

一直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尽头_175
初入非洲_176
上帝之城_180
鬣狗的胜利_185
走出大裂谷_190
赤道上的乌干达_196
远去的苦难_203
从未孤单_207
乞力马扎罗下的慈善学校_213
幸福的含义_219
扬帆起航_224
时来运转_229
肯杜瓦露营记_233
寻踪米库米_238
友谊之路_244
丛林宝藏_249
惊悚美味_254
我与奥古斯丁_259
维多利亚没有秘密_265
冲出雷电区_270
狮子出没请注意! _276
向前一步是孤独_282
箭袋树的生存之道_287
戈壁中的相逢_291
奔向终点站_296
缤纷之城_300
抵达好望角_305

后记_313
致谢_316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