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宗璞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0.00     定价 ¥ 42.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3958077
  • 作      者:
    宗璞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宗璞,当代作家,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中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散文《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宗璞说:“我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但即使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


展开
内容介绍

《宗璞散文》收录宗璞散文代表作48篇,共分四辑。第一辑“湖光塔影”,收录作者游山逛水和燕园风光相关文章;第二辑“二十四番花信”,收录作者歌咏花木、感叹时序相关文章;第三辑“云在青天”,主要收录作者的风庐往事;第四辑“铁萧声幽”,主要追忆父母、兄弟和已逝的作家。无论是写景、咏物,还是记事、怀人,宗璞笔下的文字都显得含蓄隽永而不失广阔厚重。

展开
精彩书评

名人推荐

 

·同样是尽染的层林,这里有黑、有黛、有绿、有碧、有翡翠、有嫩绿;绿中便有各色不同的绿,而且还有“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要看到如此层次分明,如此清晰,那就要凭一个人的慧性和恬静的气质。

——冯亦代

 

·她的文章很朴素、庄重,细细体察,却有庄子式的飘逸,王维式的宁静,还有几许朱自清般的清秀,周作人一样的文气。总之,丝毫不见女人气,在她那儿,心性已被净化得如林中雨露,那是怎样纯美、大度的境地!

——孙郁

 

·她常常自谦自己的作品不够博大,就像英国作家奥斯汀自喻的那样,是“二寸象牙上的雕刻”。可是,我在她不倦的笔耕中,看到了非一般可比的真诚和严谨,她不求大而求深,而那又严峻又深沉的情味,往往埋设云涛烟浪的z深处。

——叶文玲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十四番花信

 

今年春来早,繁忙的花事也提早开始,较常年约早一个节气。没有乍暖还寒,没有春寒料峭。一天,在钟亭小山下散步,忽见,乾隆御碑旁边那树桃花已经盛开。我常说桃花冒着春寒开放很是勇敢,今年开得轻易不需要很大勇气,只是衬着背后光秃的土山,还可以显出它是报春的先行者。

迎春、连翘争相开花,黄灿灿的一片。我很长时期弄不清这两种植物的区别,常常张冠李戴,未免有些烦恼,也曾在别的文章里写过。最近终于弄清,迎春的枝条呈拱形,有角棱,连翘的枝条中空。原以为我家月洞门的黄花是迎春,其实是连翘,有仲折来的中空的枝条为证。

报春少不了二月兰。今年二月兰又逢大年,各家园子里都是一大片紫色的地毯。它们有一种淡淡的香气,显然是野花的香气。去冬,往病房送过一株风信子,也是这样的气味。

榆叶梅跟着开了,附近的几株都是我们的朋友,哪一株大,哪一株小,哪一株颜色深,哪一株颜色浅,我们都再熟悉不过。园边一排树中,有一株很高大,花的颜色也深,原来不求甚解地以为它是榆叶梅中的一种。今年才知道,这是一棵朱砂碧桃。“天上碧桃和露种”,当然是名贵的,它若知我一直把它看作榆叶梅,可能会大大地不高兴。

紧接着便是那若有若无的幽香提醒着丁香上场了。窗前的一株已伴我四十余年。以前伏案写作时,只觉香气直透毫端,花墙边的一株是我手植,现在已高过花墙许多。几树丁香都不是往年那种微雨中淡淡的情调,而是尽情地开放,满树雪白的花,简直是光华夺目。我已不再持毫,缠绕我的是病痛和焦虑,幸有这光亮和香气,透过黑夜,沁进窗来,稍稍抚慰着我不安的梦。

我为病所拘,只能就近寻春,以为看不到玉兰和海棠了。不想,旧地质楼前忽见一株海棠正在怒放,迎着我们的漫步。燕园本来有好几株大海棠,不知它们犯了何罪,“文革”中统统被砍去,现在这一株大概是后来补种的。海棠的花最当得起“花团锦簇”这几个字。东坡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照的就是海棠。海棠虽美,只是无香,古人认为这是一大憾事。若是无香要扣分,花的美貌也可以平均过来了。再想想,世事怎能都那么圆满。

又一天,走到临湖轩,见那高松墙变成了短绿篱,门开着,便走进去,晴空中见一根光亮的蛛丝在袅动,忽然想起《牡丹亭》中那句“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句子可怎么翻译,我多管闲事地发愁。上了台阶,本来是空空的庭院,现在觉得眼睛里很满,原来是两株高大的玉兰,不知何时种的。玉兰正在开花,虽已过了最盛期,仍是满树雪白。那白花和丁香不同,显得凝重得多。地下片片落花也各有姿态,我们看了树上的花,又把脚下的花看了片刻。

蔡元培像旁有一株树,叶子是红的,我们叫它红叶李。从临湖轩出来走到这里,忽见它也是满树的花。又过了两天,再去寻时,已经一朵花也看不见了。真令人诧异不止。

“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花朵怎能老在枝头呢,万物消长是大自然的规律。

柳絮开始乱扑人面。我和仲走在小路上,踏着春光,小心翼翼地,珍惜地。不知何时,那棵朱砂碧桃的满树繁花也已谢尽,枝条空空的,连地上也不见花瓣。别的花也会跟着退场的。有上场,有退场,人,也是一样。

 

2002年春末

 


展开
目录

湖光塔影

 

西湖漫笔

墨城红月

湖光塔影

废墟的召唤

爬山

鸣沙山记

奔落的雪原

三峡散记

我爱燕园

燕园石寻

“热海”游记

燕园树寻

孟庄小记

三千里地九霄云

 

二十四番花信

 

一年四季

柳信

紫藤萝瀑布

丁香结

冬至

好一朵木槿花

报秋

送春

松侣

促织,促织!

二十四番花信

 

云在青天

 

萤火

彩虹曲社

酒和方便面

风庐茶事

从“粥疗”说起

京西小巷槐树街

风庐乐忆

药杯里的莫扎特

从近视眼到远视眼

乐书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云在青天

 

铁箫声幽

 

没有名字的墓碑

写故事人的故事

看不见的光

三松堂断忆

猫冢

花朝节的纪念

客有可人

蜡炬成灰泪始干

耳读《苏东坡传》

采访史湘云

铁箫声幽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