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上街
0.00     定价 ¥ 5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5217685
  • 作      者:
    夏佑至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街上有永不落幕的剧场。这本书里的照片,就是为一出川流不息的演出留下的剧照。不管是地铁上凑到一起专心读报的乘客,景点前靠成一排打盹的游人,还是两只街头偶遇相互闻来闻去的狗狗,一只在台风到来之前专心致志地研究地洞的猫,都有了不起的喜剧精神。

◆照片上有一些温情的时刻,一些黯然的时刻,一些不知所踪的时刻。是每个人都曾在街头遇见,值得多看一眼,但又擦肩而过的瞬间。

◆这是一本用写明信片的方式写成的书。照片后面的文字,显然出自一个走在街上也能胡思乱想的作者之手。毕业生们整齐的学位服下露出了杂乱随意的鞋子,他可以一直说到古老仪式的现代变迁;就着日本公园里一群修剪松树的工人,开始大谈植物与城市的关系;因为几把旧椅子和一堆建筑垃圾,竟然写了一大篇小区史。真是个异想天开的人。

展开
作者简介

 

夏佑至

青年学者,生于中国安徽,现居上海。著有《干掉摄影师》(2013)。

 

展开
内容介绍

 

《上街》收录了作者夏佑至近百幅摄影作品,以及众多关于社会、城市、历史、文化的小文章。这本书中有你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马路上席地睡觉的建筑工人,小区里面仰头看报览的老人;年轻人穿着学士服和与之完全不匹配的运动鞋拍毕业照,新人摆出略显造作的姿势和表情拍婚纱照。也有你或许从未注意的日常事物背后的人类观念与社会变迁:坐便器与蹲便器背后,隐藏着人关于何谓现代的判断;植被与城市,看似处于静态,在人类的历史上,其各自的领地却总是此消彼长。这些图像和文字,彼此平行又可相互对比,恣意地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同时引领观众进入废墟与城市,进入包含隐喻与象征的人类学田野,进入处处微妙的人类社会。

 

 

 

展开
精彩书评

 

“现在回想,与夏佑至在一起,居然从来没有谈论过摄影。他写过一本名为《干掉摄影师》的书,书中对于摄影的讨论也颇深入。显然,他懂摄影。但他那本谈摄影的书,没有他自己的照片。他在书里“干掉”的摄影师不包括他自己。

如今,这个给自己的书起名《干掉摄影师》的人,自己要拿点照片给我们看看,这是什么梗?

……他的文字才华,早就在他的《干掉摄影师》里展露无遗了;而这本书里的图与文,是有机结合的,照片与文字,两者都好,两者需要放在一起读。”

——著名摄影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顾铮作序推荐

 

展开
精彩书摘

 

L



L是LONELY的第一个字母。这个字母的外形可以看作是孤独一词的视觉表达,如果把它向左转九十度,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它看上去像一条向墙角延伸的直线。这个墙角不是墙壁的外角,装修工人把向外凸出的墙角称为阳角。阳角意味着同时向两个方向保持开放,而两墙交汇并向内凹进的地方——也就是阴角,正好相反,是封闭的。阴角就是L这个字母左转九十度后的样子。

当一个人面对阴角站着,他的身体,准确地说,是他的背部,与左右两堵墙一起,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这个封闭空间可以阻挡任何角度的视线。玩捉迷藏的时候,那些狡猾的孩子就会被要求面对阴角站着,然后再闭上眼睛。这种基于不信任的排斥虽然是短暂的,却是成年人世界的一次预演。总有一天,你会感觉自己不得不面对阴角站着,然后闭上眼睛。而且,大多数时候不是别人要求你这样做。

在开放空间里,不管是一条长椅,一级台阶,甚至一段墙脚,躺下意味着占有它,坐在中间意味着排斥其他人,而坐在一端,就算不是无声的邀请,至少也是默许其他人分享空着的地方。而面对墙角意味着无可奈何。只有在无法拒绝其他人,又不想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人们才会有这种姿态。商场里的保安和清洁工经常这样坐着。他们整天置身人流,无力也不能拒绝陌生人出现在身边。这种没有隐私、必须时刻承受别人目光的工作很容易唤醒孤独。对这些工种而言,上班意味着进入一个左转九十度的L形世界,而且那指向墙角的横线特别漫长,有时候他们必须创造一条竖线,以便组成一个墙角,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开。

尽管城市如此拥挤,人们至少有一种共识,让那些自愿面对墙角的人一个人待着,尽管这种善意是有限的。高峰时刻的地铁里,先上车的人会努力移动到车厢两头角落或座椅与车门构成的犄角,然后转过身,让随着人流汹涌而来的力量尽量落到背上。有此地利之便和符合物理学原理的站姿,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墙角的保护。墙角和身体形成的三角形构造更稳定,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避免身体正面各种柔软的器官受到挤压。除去座位两端,上海每节地铁车厢有12个阴角,最多可以为12个幸运的乘客提供不用面对其他人的通勤体验,老手站稳后还可以掏出手机。

当然生活并不是游戏,人们只是想躲开别人的目光,希望能沉浸在一个哪怕是临时的封闭世界里。但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只要一转身,他们就会明白,一切都是徒劳的。

徒劳是孤独的本质。人几乎不能离开其他人生活。尽管人群如此密集的现代城市文明除了带来便利,也加剧了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伤害,但要摆脱这种生活是不可能的。隐逸,从字面上理解也即躲藏和逃避,如果不考虑文化理想和艺术传统赋予的特殊的悠闲情调,这个词和20世纪西方富足社会里产生的激进反社会潮流其实没什么分别。但是,脱离城市、脱离社会,回到荒僻之地,独居或者组成公社,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历史上就算发生过不止一次,也都失败了。

这些潮流中人,最激进的大概要算Shean Pannd电影Into the Wild的男主角Christopher McCandless,大学毕业后捐掉全部积蓄,在各地漫游,最后消失在阿拉斯加的荒野。电影情节并非完全虚构,现实中实有Christopher McCandless其人,他选择退出社会的时间在1990年代初,约为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前后。那时候,嬉皮士运动完全退潮,互联网社会即将到来,荒野只是中产阶级户外运动的目的地,美国的荒野文化已经完全国家地理化了。Christopher McCandless这样出身中产家庭的大学毕业生,等着他的只有一个L形的世界。

中国没有荒野文化。中国文化里相关的概念是田园。“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之于荒野,大概是把狼驯化成狗,把雁驯化成鹅的意思,这和英语文化中《沙乡一年》和《瓦尔登湖》之类作品的旨趣大致相当。Christopher McCandless旅途经过美国的农业区,但他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召唤他的孤独感更加深切,不是一个L形的世界——不管在城里还是在乡下——能够满足的。

 

展开
目录

 

序 为夏佑至的《上街》所写 顾铮
I
笨拙的爱
亲密
喂老人的猫
喂猫的老人
你可以坐在我旁边
L
睡不着
请坐在左撇子的右边
你知道lawn和grass的区别吗?
小区史
II
入戏
与毛绒玩具对话
仪式上的鞋子
非典型仪式
论自拍
一、二、三……茄子
智能手机
她一直在那里打电话
如果不能改变世界,至少可以爬上一座小山
飞机能不能降低世界大战的发生概率
震惊
III
花园的尺度
每一座城市的未来都是植物的
lawn与grass到底有什么区别?
走在地下,要小心呐
你能对自己家的智能电饭煲训话吗?
南方为什么没有愚公移山
废墟
所指强化与所指消散
阴影创造的现实
笑声并不能阻止它们对天空夸张的定义
IV
互相抄袭的乡愁
超现实奉节史
反主流在售
为副刊改写一则社会新闻
蓝色蟾蜍
看报纸的人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
传统
隐喻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