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传:寻访洱海历史自然景观的诗性笔记》:
皮逻阁灭寂了五诏之后,将深邃的目光坚定地投向了洱海。自细奴逻以后的洱海,曾被几代南诏王所凝视,现在,皮逻阁的剑下划出了洱海边升起的一座崭新的宫殿。造城的蓝图起初铺展在皮逻阁的剑下,那枚剑从南诏先王们手上已经在皮逻阁手上挥舞了多年。人类历史是用刃剑开拓的历史,每次剑的神秘出鞘,都会在分秒间改变世界的历史。当皮逻阁的剑下出现了那座王城时,演变历史的时间已经逼近了洱海。现在,让我们随同皮逻阁前往洱海,去看看那些鱼在怎样游戏水底世界。鱼,是洱海中最强大的精灵们,它们像人一样繁衍,但繁衍的速度比人更快。
当皮逻阁出现在洱海,鱼群涌动的场景再一次使皮逻阁征服的理想加剧。鱼是喜悦的,看见鱼群戏娱者当然也是喜悦的。在皮逻阁之前,几代南诏国的君王们已经为他铺平了通向洱海的道路,南诏与唐朝的友好关系使南诏王皮逻阁有充分的理由拓展它的区域,在灭了五诏以后,各路神仙都在牵引着皮逻阁的目光。此刻,斑斓无比的洱海水世界将皮逻阁的目光引向了今天的大理七里桥镇太和村,它北距大理古城约8公里,南距下关约5公里。而在若干世纪以前引领皮逻阁君临太和城遗址的当然是洱海的碧浪,当万顷碧浪将皮逻阁的目光顺从风啸引向今天太和城的遗址时,继细奴逻之后又一场筑城的理想和现实相遇在一起了。
建造牢固而稳定的城池的第一要素当然是风水。从皮逻阁出现以后,洱海地区的风水师们像幽灵一样也紧随而来,之后是工匠们带着那一时期铁铸的工具们来了。其实,在风水师们出现之前,皮逻阁已经看见了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至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的城宇的未来前景。作为南诏国时代最有穿透力的王主,面对一块地貌时已经看到了太和城的灵魂所绵延的生死之谜,看到了它延续了四十多年的王城史纪年。
之后,太和城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时候冉冉升起在洱海以上的区域。于是,迁城的时刻来临,这当然是皮逻阁时代最动人的历史篇章中的一个时刻。皮逻阁带着从巍山王城迁徙出的南诏王室们,带着七世纪前征服世界的理想走出了巍宝山的屏幕,就看见了洱海。跃迁而来的洱海啊,又晶莹,又蔚蓝——像一幅丝锦画卷,历现出了皮逻阁王征服云南的漫漫长卷。洱海用它的尺度也在丈量着皮逻阁迁徙而来的马蹄声,只见那匹黑马纵身一跃:太和城的城门打开了。
4.当皮逻阁从洱海边出发
洱海和苍山造就了皮逻阁时代太和城的风水圣地。太和城呈现出了皮逻阁理想抱负的摇篮,诸神们游走的洱海,在这一时刻被皮逻阁揽于怀抱。突然,皮逻阁的剑指向了被洱海拓展出去的伟大地域。此刻,世界历史也同样被征服者们驰骋着。当一个王朝以洱海边的太和城向外伸展出去时,新的梦触须已经在皮逻阁的宝剑下舞动出去。从洱海拓展出去的水路很快就已经与另一城池的水路汇合在一起,当滇池出现在皮逻阁眼前时,他那宽阔的前额和眼帘迅速湿透了。他翻身下马,缓慢向滇池走去。他的眼里不知道是溢满的泪水多,还是渐次向他涌来的波浪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