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孤独的尽头是自由(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李国文作品 ,四色精装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0.00     定价 ¥ 5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9510140
  • 作      者:
    李国文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国文,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盐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花园街五号》等,散文随笔集《大雅村言》《中国文人的活法》等。《冬天里的春天》曾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李国文四十余篇代表作品,如《我心匪石》《一条悲哀的狗》《他为什么迷上巴黎》《人的半径有多大》等名篇,包含对生活的见解、对历史的追问、对社会的思考、对时事的反思等,

李国文的散文有学问,具真性情,也有一种洞明世事的敏锐的观察力,尤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颗超然的自由的心,唯其如此,方能获得从容和自信。那些恣肆放言、散淡自在的文字,都是他的“尽意”之作,许多篇章,气势一直环绕于历史和现实之间。


展开
精彩书评

李国文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Z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评论家 谢有顺


展开
精彩书摘

惜春小札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的,在不知不觉中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乍暖还寒时刻,最难将息”,让你久久不能忘怀那份瑟缩,那份冷酷。

    春天,平平常常地来,自然而然地去,没有喧哗,没有锣鼓,甚至最早在枝头绽开的桃花、杏花,还有更早一点的梅花、迎春,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惊喜。

    哦!春天最早的花!

    人们的眼睛闪着亮光,然而,“枝头春意少”,这时连一片叶也没有,空气还十分的冷冽。直到“小径红稀,芳郊绿遍”,已是“风送落红才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的暮春天气了。

    所以,等你意识到春天的时候,她早就来临了,“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等你发现她离去,已经是“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杏子树头,绿柳成荫了。

    春天总是很短促的,你抓住了,便是属于你的春天;你把握不住,从指缝间漏掉了,那也只好叹一声:“春去也”,“遗踪何在”了。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片,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困慵的春天,和“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是并不存在的。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而在北方,“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有几年,我时常要经过什刹海后海之间,那座小得不能再小的银锭桥,这座桥所以出了名,就是因为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在桥上扔过两枚炸弹。石桥桥洞的背阴处,冬天的积冰,很厚很厚,冰上残留着肮脏不堪的冬雪。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作“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后来,我就不再到银锭桥去了,当然,并不是因为桥底下那些不化的冰,而是我工作的那家刊物,无疾而终。

    冰总是要化的,不过,北方的春天,太短促,这也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是乾隆题的匾额。这位皇帝挺爱写诗,写了上万首,挺爱题词,到处可见他的字。但知春亭的“知春”二字是否如此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那金碧辉煌的匾额上,我记不得那是不是乾隆的御笔了?但“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暴,绝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所以,辛弃疾对春天说:“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想方设法要留住春天,千万不要让她平白地度过,否则,苏东坡的遗憾,“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从身傍消逝,该是多么懊悔的事啊!

    因此——

    捉住春天。

    把握春天。

    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切莫虚掷时光,切莫浪费春天。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力量。此时此刻,若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切齿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若是去冒险,若是去干一番事业,若是豁出命去拼搏,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负荷的“爆发力”。

    这种“神来之力”,这种“能量”,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

    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平庸灰色,是一生;碌碌无为,是一生;爱不敢爱,恨不敢恨,也是一生;永远羡慕别人有,永远笑话别人无,永远满足现状,又永远做更好日子的梦,可又永远想不劳而获的小市民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日子,当然也是一生。自然,奋斗,是一生;努力,是一生;为了一个目标,孜孜不息地追寻,是一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泪流过,汗淌过,摔倒过,白忙活过,总之,活得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满足,也有遗憾,那当然也是一生。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

    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而且,青春,不会久驻,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等到头发花白,“蜡炬成灰”,一切都成了“昨夜星辰昨夜风”,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展开
目录

代序·我与散文


第一辑 /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


惜春小札          

桐花的季节         

多彩的世界         

云的诗话          

山永远在          

风筝的回忆         

重阳菊花黄         

笛声依旧          

茶余琐话          

寻找快乐          


第二辑 / 世界愈荒芜,内心愈丰盈


叔本华一席话        

福楼拜如此说        

无碑的托尔斯泰       

斯芬克斯之谜         

逛书摊           

背诵的意义         

读书的姿势        

我的阅读主张        

重读《千字文》        

梁启超读《锦瑟》      


第三辑 / 来自历史深处的回眸


我心匪石           

马站着睡觉        

惊弓之鸟          

邯郸学步           

博士买驴           

文人口福           

吃喝二事          

火锅季节           

芥末堆           

鸡舌汤           

饮茶粤海         


第四辑 / 仰望生命里的点点晨光


苗 歌           

闲话闲章          

耕耘者说          

人生一搏        

境 界         

心之茧    

人之老       

一吊钱价值多少        

想象力到哪里去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人生的阳光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