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你是穷人还是富人(“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蒋子龙的传奇人生)
0.00     定价 ¥ 6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8761061
  • 作      者:
    蒋子龙
  • 出 版 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蒋子龙  河北沧州人,生于1941年。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的《乔厂长上任记》、1980年的《一个工厂的秘书日记》、1982年的《拜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年的《开拓者》、1981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1984年的《燕赵悲歌》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人气》《空洞》《农民帝国》等;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共百余种;201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本的《蒋子龙文集》。曾任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12月1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改革文学”的代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改革文学”作家代表、当代著名作家蒋子龙的大家人生,荟萃了作者近五年*新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及多幅珍贵的照片,风格独特,构思精巧,文笔精妙,这些作品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在这本书中,蒋子龙首度回首自己坎坷、丰富的人生,向读者袒露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心境的积累及创作主张;向读者讲述一个惊喜和意外迭出的时代和文坛。


展开
精彩书摘

河 的 经 典

历史是在河边长大的,是水养育了人类文明。现在人们喜欢谈梦,而梦的源头是童年的快乐,童年的快乐又多半与水有关。倘若生命中有一条河能陪伴终生,那便是人生一大幸运。我至今如果做了一个让自己能笑醒的梦,一定与家乡有关。但凡梦到家乡就少不了运河。

运河——是水的经典。

南运河的主要河段在沧州境内,有关它的各种神奇的传说与现实,强烈占据着我童年的记忆。比如凡是沧州人都知道,离运河近的村庄就富,离运河远的地方就相对要贫穷一些。运河边的地肥沃,庄稼长得水灵、饱满,萝卜又脆又甜,掉在地上摔八瓣儿。西瓜就更别提了,个头大,脆沙瓤像灌了蜜。有一回趁着下小雨,我跟着大一点儿的孩子过河偷瓜,那时乡间有句话:“青瓜绿枣,吃了就跑。”好像摘枣吃瓜不算偷。本事大的孩子,一次可以摘两三个,每个都带一截瓜秧,到河里一只手抓着瓜秧,一只手划水,西瓜浮在水面上像救生圈。

我的水性没有他们好,只能拉着一个瓜过河,还不敢摘太大的。那次恰巧被看瓜人发现了,奇怪的是他只大声吆喝,并不追赶,他要真下河抢回那些西瓜是很容易的,却只站在河岸上看着我们,一直看我们抱着瓜爬上对岸,他才回瓜窝棚。比我大几岁的堂哥说,人家是怕一追咱们,咱们一害怕再呛了水,出事,河边的人厚道。自那天起,我们就再没有过河偷过瓜。

百姓都把运河叫作“御河”。相传明朝第九代皇帝朱祐樘,派人到沧州选美,闹得鸡飞狗跳。一个长着满头癞疮的傻丫头骑着墙头看热闹,顺手还把惊飞了的花公鸡揽在怀里,这时恰恰被选美的钦差一眼搭上,认为她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骑龙抱凤”的贵人。傻丫头进宫前总要洗洗头,打扮一番,便提来“御河”水,从头到脚洗了个痛快,不想第二天满头癞疮竟不治而愈,长出浓密的黑发。“御河”里流淌的自然不是凡水,否则运河两岸就不会有那么多名闻天下的好东西:青县大白菜、沙窝萝卜、小站稻米(引运河水浇灌)、泊头鸭梨、金丝小枣等等,可见一方物产与繁荣,跟水土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一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运河边上的人厚道仗义、见多识广,素有“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称誉,这里有荆轲的遗风,有林冲的庙宇,绿林好汉、侠客武师常云集此地,留下一代代尚武的风俗。击败沙俄大力士、受康熙嘉奖的丁发祥,宣统的武术教官、八极拳师霍殿阁,大枪一抖能点落窗纸上的苍蝇而窗纸无损的神枪李书文,张学良的武术教练、燕青拳拳师李雨三,双刀李凤岗,大刀王五,神弹子李五,饮誉中外的“神力千斤王”、多次打败美英俄法的所谓“万国竞武场”上王牌武士的王子平……他们都是运河边上的沧州人。过去有“镖不喊沧州”一说,不论何方来的镖车镖船,不论货主是富户豪门,还是势力浩大的官家,路过沧州都必须卷起镖旗,不得显武逞强。我曾见过一个统计数字,当今的沧州一带还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农民习武,城里人口二十万,习武的倒有四万多,有十七个武术社、六十多个拳房。人称“沧州十虎”的通臂拳拳师韩俊元父子,全家二十四口,个个习武。老三、老八是连续三届的全国武术比赛的金牌得主,真可谓“武健泱泱乎有表海雄风”!

这就像运河的另一副面孔一样,赶上涝年发大水,运河似突然增宽好几倍,水流浑浊,高出地面一丈多,恶浪排空,吼声震天,像一头脱缰的红眼莽牛。人们在堤岸上搭起帐篷,日夜守护着变得像皇帝老子一样暴躁、瞬间就决口翻脸不认人的“御河”。如果有谁看见一条水蛇或一只乌龟,立刻大呼小叫,敲锣报警,大家一齐冲着水蛇、乌龟烧香磕头。水蛇自然就是“小白龙”,可以率领着惊涛恶浪淹没任何一个对它礼待不周的地方。至于乌龟嘛,据说它的头指向哪里,哪里就会决口。而河堤决口以后非得请来王八精才能堵上。当时我还小,不懂得替大人分忧,只觉得热闹、好看,看护河堤比过年、比春天赶庙会还有劲儿。特别是到了晚上,河两岸马灯点点,如银河落地,很像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大寨,田野一片安静,间或有蛐蛐、虫子之类的小东西们啾啾唧唧一阵。唯有那瘆人的涛声,一传十几里,令人毛骨悚然。每“哗啦”一声,人们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我依偎在那些心宽胆壮的汉子们身边,听他们讲那神魔鬼怪的故事,更增添了恐怖气氛。

我当然还是最喜欢春秋季节的运河,恬静、温柔,特别是傍晚,在西天一片火烧云的映照中,或坐在岸边的石墩子上,或爬到河边的大树杈子上,看着运河里的船队来来往往。顺风顺水时一排排白帆,仿佛是运河的翅膀,带着整条河的清水飞了起来。也有逆水行舟的,一排排纤夫弯腰弓步,肩上扛着同一根大绳,嘴里哼着号子,竟也将船拉得飞快……在津浦铁路修筑以前,大运河是沟通我国南北的大动脉,而南运河是贯穿河北省的主要航道,流域近五千平方公里,不仅养育着沧州市周围的众多百姓,每年还向天津市提供优质水十亿立方米以上,运货百万吨之多。那时我还没有见过黄河、长江,“御河”就是心目中最壮观的河。

运河陪伴着我长大,我陪着运河变老——我曾经以为千年运河是永远不会老的。1955年我考到天津上中学,但一放寒暑假就回到家乡,有时贪玩,到了开学的日子却没有赶上最方便的火车“沧州短”,只好沿着运河岸边遮天蔽日的大树林向北走一站路,到兴剂镇乘快车。1958年“大跃进”之后,运河两岸的森林被砍光了,大运河赤裸裸摊晒在华北平原上,我站在天津西站的站台上仿佛能看到沧州。1963年北半个中国开始了一场“根治海河”的运动,人们一心想驯服洪水,根治涝灾,唯独没有想到千百年来有涝有旱、涝略多于旱的情况,竟从此变得只旱不涝。“根治”后的第三年,即1965年夏天,南运河干涸。真是“立竿见影”,修挖了许多朝代、流淌了一千多年的滔滔大运河,这么快就滴水皆无。有些河段很快就长了草、种上庄稼,甚至能在上面跑拖拉机。

连“曾经看百战,唯有一狻猊”的沧州铁狮子,都感到奇怪,沧州城外那一大片摇曳的芦苇地也可以见证,这里曾是老黄河的故道,洪荒遍野,古漠苍凉,每逢洪水涌来,一片汪洋,沧州历来多涝,何曾缺过水? 一千多年以前之所以要建造这尊铁狮,就是为了镇住对沧州百姓危害极深的洪水海潮,所以又名“震海吼”!它“吼”了千余年,大海是不是被“震”住了不得而知,怎么把运河的水倒给“吼”没了呢?人们倒真希望铁狮冲着龙王振鬣长吼,请它来为南运河注满清水,或者也应该对着现代文明大吼……

运河是生命之水,是兴旺之河,人们要想活得好,生活发达,就不能让运河这么死去。近几年来开始一段段地修复、蓄水,但目前还只是一种景观,用来改善周围环境,提供观赏,提供回忆或者怀念,或许还有思考和警醒——这就是运河为什么称“大运河”!它绝不同于一般河流,它是独一无二的,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象征,运河不能干涸。虽然它辉煌不再,大难不死之后也确实显出老态,但老成了经典,就像有些老书、老物、老人一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兴师动众在全国搞了多少浩大的水利工程,将来有几个能像运河这样成为水的经典呢?

无论南运河现在的状态以及未来的命运如何,它都以最美好的姿态永远流淌在我的记忆里,也永远滋养着我对家乡的情感。我现在居住的地方离运河的距离,跟老家距运河远近差不多,可以说我大半生都没有离开运河。离运河近,就是离家乡近,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提起运河,就千般感念,万般祝福!

……

展开
目录
上卷?人生脚步
002 河的经典
006 关于我这张脸
008 小龙也是龙
010 童年就是天堂
015 打和被打
018 悲情与自豪
023 梦游国庆节
026 国家的投影
030 父亲这个角色
034 儿子长大以后
039 女儿的琴声
054 家有升学女
059 享受高考
065 空啊,想啊……
071 喜丧
084 梦里乡关
088 骡子的快乐
091 “老乔”上任前后
099 五台山车祸
103 家的快乐有时在房子外面
107 地书
111 相依为命的和谐
115 能骑车就不老
118 警察的幽默
121 战友情论
中卷?人生思考
126 直觉就是女人的才华
130 “混”出来的奇迹
134 龙隐洞记
138 百年佳话
143 毛乌素之光
148 婚姻之“痒”
152 当代婚姻大观
156 人仗狗势
161 城市的精神
165 地上和地下
169 都市里的情场
172 看科学家们打嘴仗
176 铁窗外的城市
179 透绿
182 小区的风景
186 圆的图腾
189 残酷的魅力
192 海底坐垫
195 恨郎不狼
197 接触的艺术
200 老在海外
204 生命中的软和硬
207 时间
210 现代“屁颂”
213 心穷
217 以马为师
219 舌头的功能
221 体育人生
225 富裕病
228 活埋和埋活
230 情书种种
234 情绪污染
237 人身上有多少泥
239 傻子当红
242 天堂在哪里
245 名字的疯狂
249 吃醋
253 情境领导
257 乱套了
259 笑的价格
下卷?人生追求
262 也说“工匠”
271 她终于挑了个“好瓜”
275 在潜江读曹禺
280 母道与书道
283 辣笔判官
286 字如其人
289 沧海大和尚
292 国凯师兄
297 医德与医寿
299 红豆树下
303 红旗与渠
307 创作笔记
331 书和市
334 “草根”何以能热起来?
338 领略“大话”文化
342 女人的精神
345 闲聊“顺口溜”
349 笑谈“黄段子”
352 杨丽萍“映象”
356 作家,你为什么不自杀?
359 有“感”就“动”
363 做母亲的压力
367 灵感和性感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