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罗家伦文萃/流金文丛
0.00     定价 ¥ 4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2592
  • 作      者:
    罗家伦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流金文丛》六种书所收篇目部分为20世纪上半叶刊布,其语言习惯、遣词造句等有较明显的时代印痕,且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为尊重历史和作者均依原版本照录。
  《流金文丛》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等)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若同一专名在同书、同文内译法不一,则加以统一。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流金文丛》数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在不损害原义的情况下,从现行规范统一校订。
  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表示。
  《流金文丛》编校过程中对前人整理成果多有借鉴,谨表谢意。特别要感谢梅贻琦侄儿梅祖麟、罗家伦女儿罗久芳、成仿吾女儿成其谦的鼎力支持。
展开
精彩书摘
  《罗家伦文萃/流金文丛》:
  民国十七年四月我随国民革命军再度北伐,经过了中途最大的障碍,日本军队借口攻占济南,切断津浦铁路,阻碍北伐军的进展,终究能够克服北京(后改北平),是一件很不容易得到的经历。当时我担任的职务,是战地政务委员,代表大学院兼管收复地区的教育,同时,我亦参与总司令部的重要决策。北京一下,所有各机关的接收工作,包括学校在内,都是由战地政务委员会负责办理的。我亲自参与接收的是教育和外交两部,至于对各学校的接收,因为正在暑假,学生已经分别回家,我所持的政策是指定原校的教职员继续负责,暂不更张,以保全各校的元气。
  在这时期我只到过清华学校一次。那时候的清华还是留美预备学校的性质,分中等科与高等科两级,每级四年,一共八年毕业。学生向例由各省分别考试,学校训练不免偏重英文,而忽视国学和科学,其程度大约等于美国二年制的前期大学(JuniorCollege)。其毕业生学文法的,大都能够插入美国大学三年级,而学理工的,就只能进一年级。凡是高等科毕业生,都全部派赴美国留学,每年至少有五十人以上。校址在西直门外清华园,校舍和环境都很好,学风也好,可是图书仪器等等,至多不过普通美国小型大学一年级的设备。在民国十年左右,因为外面的批评太厉害,于是该校接受胡适之先生的建议,设了一个国学研究所,又在民国十四年招了一班大学本科学生。虽然说是预备改大学,可是留美预备制的中等和高等科,仍然照常办理。当时这个隶属的系统不是归教育部,而是归外交部,在当时外交部积习甚深,而且不懂得教育的官僚控制之下,改革是困难的,发展也是畸形的。
  北京收复,华北大局粗定以后,国民政府自然想到整理北平的高等教育。当时王正廷任外交部长,他以前在北京政府时代,亦曾担任过这个职务,深知道清华是外交部长的一个财源,也是外交部的禁脔,哪里肯放松,仍旧要清华归外交部主管。政府里面有人不赞成,他不得已,而提出一个由外交部会同大学院共管的办法。他要外交部参加的理由,是因为清华是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办的,似乎外交部不参加,美国就不答应的样子,这种拿洋人来吓中国人的手段,是当年办洋务的人挟外力以自重的惯技。他突如其来的向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先生提出他荷包里的清华大学校长人选,他误以为蔡先生是老好先生,不会持任何异议的。哪知道蔡先生对于大学校长问题看得特别郑重,立刻拒绝,并且说人选问题,他已经决定了,要找我去。这是对王正廷一个晴天霹雳,是他想不到的。
  其实这件事我事前也毫不知道。那时候王正廷还是新投到国民政府方面来,而蔡先生是党国元老,他不敢违抗,也就忍下去了。于是他又出个花样,说是既由大学院和外交部共同管理,就应该设一个董事会,代表两部行使职权,他就从这个董事会里来做翻案文章,所以我到校以后,第一年许多的障碍就从此而生。一直等到我和董事会奋斗的结果,由国民政府会议决定取消董事会,把清华大学直隶于教育部(此时大学院已改教育部),清华大学才纳入国家大学的正轨。此后清华的校长做事,亦可以不受这畸形组织掣肘了。按国家的教育制度,哪里有国立大学还要设董事会的理由?此地我要补一句话,就是在国民政府发表我做清华校长的命令上,只是任命罗家伦为清华大学校长,而不是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因为当时规章未定,而先发表校长人选的。后来才由我草拟清华大学规程,呈请政府核定颁布。我在“清华大学”四个字上面加上“国立”两字,大学院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外交部用种种借口来反对,一开口就说怕伤美国的感情。
  ……
展开
目录
上编
自传
五四运动宣言
五四运动的精神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我和清华大学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迁校
中国大学教育之危机
新乐教
文化的修养
生命的意义
知识的责任
信仰理想热忱
侠出于伟大的同情
历史的先见

下编
记辜鸿铭
吴稚晖先生的风格
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留德学生痛击梁士诒
刘师培做侦探的经过
蒋梦麟先生传略
我所认识的戴季陶先生
胡适之先生出任驻美大使的经过
朱骝先先生的事迹和行谊
元气淋漓的傅孟真
忆志摩
早年对张学良的印象
女画家孙多慈
从朱德群教授的画谈到艺术
最近十年的回顾
敬悼一代振奇人
三原于右任先生墓表
坛坫风凄
为地质学而追念两位亡友
圣雄证果记
游记一组

附录
追念我的父亲罗久芳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