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兵的守望
在昆仑山脚下的叶城县,有一位守护烈士陵园的老兵,十几年来,他的情怀与坚守让我一想起来就敬佩、感动不已。
那是1998年5月的一天,我无意间走进、并虔诚地拜谒了叶城县烈士陵园。
陵园距315国道与219国道交汇处不远。走近烈士陵园,只见大门两边写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巨幅对联,长长的横批“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正对大门高高矗立的纪念碑被绿植环绕,“保卫祖国边防的烈士永垂不朽!”一行苍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前照壁上写着:“成千成万的先烈们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为初夏平添了几分肃穆,让人肃然起敬。
绕过纪念碑,先烈陵墓整齐排列。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滚雷英雄罗光燮、战斗英雄王忠殿三个呈五角星状烈士墓在最前排,掩映在树丛中。他们身后是近200位在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和修筑新藏公路、在昆仑山边防守防中牺牲的各族英烈。
漫步陵园,各种果树、松柏、杨树郁郁葱葱,核桃般大的杏子压满枝头;一列列、一行行整齐无损的墓碑,似一个接受检阅的士兵方阵;整洁的环境卫生超过都市里的公园……
维吾尔族守墓老人艾买尔·伊提接待了我。他向我介绍说,这些烈士都是从新藏公路零公里出征昆仑、走向边防,在保卫边疆、建设边防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后,又被送回到零公里来安息的。
他说,他刚来时陵园只葬有70多名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后来,驻地部队牺牲的烈士及其他故去的军人也都葬在了这里;再后来,本地有影响的人物和干部去世后,也纷纷葬到这里来,就连普通老百姓故去后也积极要求葬到这里。大家都认为这里很神圣,葬在这里,不仅是故去人的生前心愿,就连亲友也觉得脸上有光,显得有地位。但真正葬在最前面、最好位置的都是英烈的墓。艾买尔的神情言语中不时流露出沉醉与自豪。
我走进陵园内艾买尔的家中,在两间并不大的平房土屋里,听艾买尔动情地讲述他初到烈士陵园时的情景。
艾买尔说,他当过兵,55岁,生育有5个儿女。当年他来到陵园工作时,只带着妻子和一个巴郎子,现在两个巴郎子已成家立业,儿孙满堂了。说到动情处,艾买尔便站到土炕上,从炕边一旧木柜子顶上的皮箱里,翻找出了昔日当兵时着军装的半身标准黑白照片,一边自我陶醉地欣赏着,一边给我讲述着他当兵时的往事,那神情看上去,既骄傲,又自豪。我接过这张照片,一看穿军装的年轻艾买尔,的确很帅气,便夸奖了一番,艾买尔很乐意地接受了。
不久,我写了篇艾买尔守墓的通讯,用这张照片和艾买尔的工作照配文,发表在《新疆日报》和《新疆经济报》等报刊上,艾买尔看到后十分激动,很感激地告诉我说,他守墓的事和他的照片第一次上报纸,感到很光荣,并到处炫耀,说他居然上了自治区的党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