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知堂忆往·流水斜阳太有情
0.00     定价 ¥ 59.8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515764
  • 作      者:
    周作人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我是一个庸人,就是极普通的中国人,并不是什么文人学士,只因偶然的关系,活得长了,见闻也就多了些。譬如一个旅人,走了许多路程,经历可以谈谈。有人说,讲你的故事罢,也就讲些,也都是平凡的事情和道理。
展开
精彩书评
  ★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道路。
  ——舒芜
  
  ★假如我们说“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有什么成就,无疑的,我们应该说,鲁迅先生和他(周作人),是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没有了他们,新文学史上便要黯然失光。
  ——郑振铎
  
  ★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致。初看似散漫支离,过于烦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读完之后,还想翻转来再读的。
  ——郁达夫
  
  ★周作人的散文闲逸清顺,是散文应有的正宗,白话文应有的语调。
  ——林语堂
  
  ★在现代中国作家中,周先生而外,很难找到第二个人能够做得清淡的小品文字。……让我们同周先生坐在一块儿,一口一口地啜着清茗,看看院子里花条蛤蟆戏水,听他谈故乡的野菜,北京的吃食,二十年前的江南水师学堂和清波门外的杨三姑一类的故事,却是一大解脱。
  ——朱光潜
  
  ★周作人是对我文学生涯影响的人之一,他的文章“意境冲淡而念意深远”。
  ——金庸
展开
精彩书摘
  《知堂忆往·流水斜阳太有情》:
  鲁迅在皇甫庄大概住了有五六个月罢,到了年底因了典屋满期或是什么别的关系,外婆家非得搬家不可了。两家舅父决定分住两地,大舅父搬到小皋埠,小舅父回到安桥头老家去,外祖母则每年轮番地到他们家里去同住。因为小舅父家都是女孩,有点不大方便,所以鲁迅和我都一并同了大舅父搬去了。小皋埠那里的房东似是胡秦两姓,秦家的主人秦少渔是大舅父前妻的兄弟,是诗人兼画家的秦树銛的儿子,也能画梅花,只是吃了鸦片,不务生计,从世俗的眼光看来乃是败落子弟,但是很有风趣,和鲁迅很说得来,因为小名“友”便叫他作“友舅舅”,时常找他去谈天。他性喜看小说,凡是那时所有的说部书,他几乎全备,虽然大抵是铅石印,不曾见过什么木刻大本。鲁迅到了小皋埠之后,不再做影写绣像这种工作了,他除了找友舅舅闲谈之外,便是借小说来看。我因为年纪还小,不够参加谈天,识字不多,也不能看书,所以详细情形都说不上来了。总之他在那里读了许多小说,这于增加知识之外,也打下了后日讲“中国小说史”的基础,那是无可疑的罢。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抵是在春天上坟时节罢,大人们看得没有什么风波了,便叫小孩们回到家里去。在皇甫庄和小皋埠所受的影响立即向着两方面发展,一是开始买新书,二是继续影写图画。
  鲁迅回家后所买第一部新书,大概是也应当是那两册石印的《毛诗品物图考》。明白记得那书价是银洋两角,因为买的不是一次,调换也有好几次。不知为什么那么地看重此书,买来后必要仔细检查,如果发现哪里有什么墨污,或者哪一页订得歪斜了,便要立即赶去调换。有时候在没有查出缺点之前,变动了一点,有如改换封面之类,那就不能退换了,只得折价卖给某一同学,再贴了钱去另买新书。因为去的回数多了,对于书坊伙计那么叮咛妥帖地用破毛边纸包书的手法也看熟了,便学得了他们的方法,以后在包书和订书的技术方面都有一点特长,为一般读书人所不及。后来所买的同类书籍中记得有《百将图》,只可惜与《百美新咏》同样地显得单调,《二十四孝图》则因为向来讨厌他,没有收集,直到后来要研究他,这才买到了什么《百孝图》等。上边忘记说,家里原有藏书中间有一部任渭长画的《於越先贤像传》和剑侠传图,在小时候也觉得他画得别致,很是爱好。这之后转入各种石印画谱,但是这里要说的先是一册木刻的,名叫“海仙画谱”,又称“十八描法”,著者姓小田,乃是日本人,所以这书是日本刻印的。内容只是十八图,用了各种衣褶的描法如柳叶描枣核描等,画出状如罗汉的若干模型来。当时为什么要买这册画谱,这理由完全记不得了,但是记得这一件附带的事情,便是此书的价钱是一百五十文,由我们两人和小兄弟松寿各出五十文钱,算作三人合买的。在那时节拿出两角钱去买过名物图考,为什么这一百五十文要三个人来合出呢?大概是由于小兄弟动议,愿意加入合作的罢。可是后来不知是因为书没有意思,还是不能随意取阅的缘故呢,他感觉不满意,去对父亲“告诉”了。伯宜公躺在小榻上正抽鸦片烟,便叫拿书来看,鲁迅当初颇有点儿惶恐,因为以前买书都是瞒着大人们的。伯宜公对于小孩却是很有理解,他拿去翻阅了一遍,并不说什么话,仍旧还了我们了。鲁迅刚读过《诗经》,小雅《巷伯》一篇大概给他很深的印象,因此他有一个时候便给小兄弟起了一个绰号,便是“谗人”。
  ……
展开
目录
曾祖母
伯宜公
介孚公
介孚公(二)
父亲的病(上)
父亲的病(中)
父亲的病(下)
先母事略
姑母的事情
若子的病
若子的死
四弟
鲁迅的青年时代
鲁迅与弟兄
鲁迅的笑
老师
老寿先生
三昧书屋
娱园
补树书屋的生活
北京大学
北大的南迁
红楼内外(节选)
在病院中
琐屑的因缘
女师大与东吉祥(一)
女师大与东吉祥(二)
《语丝》的回忆
家里的改变
往日本去
留学的回忆
怀旧
怀旧之二
监狱生活
我的笔名
我的工作(一)
我的工作(二)
我的工作(三)
我的工作(四)
关于范爱农
鲁迅与范爱农
爱罗先珂(上)
爱罗先珂(下)
秋瑾
记杜逢辰君的事
坚冰至
我的酒友
章太炎的北游
记太炎先生学梵文事
钱玄同的复古与反复古
志摩纪念
郁达夫的书简
许地山的旧话
几封信的回忆
许寿裳之死
刘半农
怀废名
卯字号的名人(一)
卯字号的名人(二)
卯字号的名人(三)
三沈二马(上)
三沈二马(下)
二马之余
蔡孑民(一)
蔡孑民(二)
蔡孑民(三)
北大感旧录(一)
北大感旧录(二)
北大感旧录(三)
北大感旧录(四)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