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连云港七十年”是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连云港市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本书收录《冶菊花的夏天》《水韵深处一座城》《乡间人物》《冰上的童年》《和我同年的花狸猫》《月光里的妈妈》《家乡的旧物件》《一个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等百余篇散文。本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既有对母爱的歌颂,也有对父亲的忏悔;既有对家乡风光的描写,也有对生活的感悟。一篇篇精美的散文却凝聚着哲理的深思,给人以启迪。
冶菊花的夏天
卜 伟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理事,连云港文学编委。淮海工学院文学院特约研究员。已发表小说、散文近千篇,五十余万字。曾获首届吴承恩文学奖优秀作品奖。
2009 年的夏天有点特别,好像每一天我都是从拉面馆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虽然我不太喜欢吃拉面,但每当一个崭新的太阳升起的时候,我都会坐在拉面馆那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里,看着十二岁的小姑娘冶菊花忙碌着。
夏日,每天的十点钟,我会去给艺术学校的孩子们讲讲艺术欣赏方面的知识。在这个时间段,已经买不到什么早餐了,只有拉面馆还在营业。因此,我认识了冶菊花和她的家人。冶菊花开学就上五年级了,在市郊的一所小学读书,成绩很好。小姑娘长得又黑又瘦,个头比同龄的孩子矮一些。去年夏天,他们一家从青海一个叫“海晏”的地方搬来,这个地方我从来没听说过,查了一下地图,是在青海的北部,就在青海湖附近。他们一家租了小区里最小的一间门面房。虽然小,一年的租金也要一万多块呢。这是冶菊花告诉我的,她还告诉我,一碗拉面只能赚五角到一块,钱是用汗水赚来的,赚钱是很不容易的。
我早上去拉面馆的时候,店里还没什么生意,在吃拉面的时候,这一家人能有时间和我聊天。冶菊花一家共有四口人,分工是这样的:哥哥抻面,妈妈炒菜,爸爸捞面,冶菊花的工作是招呼客人,收拾桌面,客人多的时候也帮妈妈洗洗碗筷。冶菊花的父亲说,刚来这里的时候,根本就听不懂你们这边人说话,一句也听不懂,只有冶菊花能听懂。说这话的时候,冶菊花正在吃早饭,
冶菊花的父亲告诉我,丫头是早饭午饭一起吃,客人多的时候,往往刚吃一半就要忙着招呼客人。我看见冶菊花的父亲说这话的时候,眼圈是红红的。冶菊花说,这边城市虽然大,但还是没有家乡好,家乡的夏天,河滩上开满了各种小野花,什么颜色都有,而且水是从地上冒出来的,空气好极了。
我虽然还是不太喜欢吃拉面,却养成了早上吃拉面的习惯,我碗里的面的分量也总比别人多一些。我的新新人类小侄女,今年也是十二岁,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总是相当不满意。暑期她到我这里来过几天,吃什么都味同嚼蜡。我几乎是抬一样的把她抬进了拉面馆。那是个中午,拉面馆生意最好的时候,也是冶菊花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冶菊花的小裙子上都是汗水。哥哥的手机响了,
小区外面的水果摊要一份拉面,送“外卖”的任务自然是交给冶菊花。她很熟练地用塑料袋将一碗面套起来,又扣上一双筷子,和我打了个招呼就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就像刚在水里泡过一遍。而平常此时,是我小侄女在空调房里抱怨没什么东西吃的时候。
这个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的小侄女和冶菊花已经成了朋友,我们俩几次邀请冶菊花来家里玩,她一次也没来过。我知道她是十分想来玩玩的,她稚气的脸上有着和她年龄不相称的“沧”感。小侄女回家的时候告诉我,冶菊花来了一年多,一次公园都没去过,冶菊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看看大海。其实,从我们这里坐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海边。小侄女说,下次再来我们家的时候,她一定要带冶菊花去看看大海。说这话的时候,小家伙竟轻声叹了口气。
我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了。冶菊花的父亲告诉我,他们要回老家了。面、油都涨价了,房租也涨了,再干下去就不划算了。最后他对我说,不管到哪里,都要让孩子上学。我听了松了口气,希望下一个夏天将是属于冶菊花的愉快假期。
2009 年10 月《扬子晚报》
……
目录
001 文学沉积的美学追求 / 蔡骥鸣
001 冶菊花的夏天 / 卜 伟
003 藤与瓜儿 / 包明义
007 书斋随笔 / 陈 武
016 看 云 / 蔡骥鸣
018 一百四十二只鸟巢 / 蔡 勇
020 荷塘月色 / 崔月明
023 最美是胡杨 / 陈玉霞
026 睦邻之情 / 陈德民
029 想陪莲儿走段路 / 陈 达
031 一城山海半城倾 / 程学敏
034 镜片后的苦涩 / 董自伦
036 姐姐,妈妈心上的一朵莲 / 丁小龙
040 永远的回忆 / 方明元
045 第一次出航 / 范永华
048 连云港老街 / 费祝兰
052 童年的四季 / 葛堂华
057 五龙口抒怀 / 韩克波
061 一条鱼的深情 / 何正坤
064 感恩之心 / 韩 寒
067 与名家的亲密接触 / 姜 威
070 南城古街的足音 / 江尧禹
073 吃饺子 / 嵇均光
076 皇帝的澡盆 / 孔 灏
080 蓝蓝的北方 / 蒯 天
084 天籁的声音 / 李锋古
091 哦,甜甜的榆钱儿 / 李 东 / 李 昊
095 赤塔之光 / 李惊涛
098 海错笔记 / 李建军
106 宿城访古——法起寺 / 刘 毅
111 母亲的北乡 / 李洁冰
116 老家的皂角香(节选) / 李海涛
123 记忆中的狼 / 李秉建
126 乡村物语 / 李雪冰
132 满架夏阳豇豆花 / 梁洪来
135 无法弥补的歉疚 / 李 琳
138 老 家 / 李耀萍
142 读书的姿势 / 林 农
145 一把大蒜花 / 李 坤
147 村庄散记 / 李厥岩
152 遥远的西双湖 / 鲁 克
156 马陵山下我的家 / 卢肃尚
159 聆听花开 / 刘霁军
164 心灵丰润而情生笔端 / 刘笃瑜
168 和我同年的花狸猫 / 卢明清
172 春天的声音 / 李 明
176 父 亲 / 吕国军
178 月光里的妈妈 / 龙 秀
182 那盏灯 / 李庆贤
184 又是雪花纷扬时 / 李 超
186 水韵深处一座城 / 马永娟
190 抚拭青春 / 莫延安
193 与一只瓦罐对视 / 穆文玲
196 车轮滚滚一路歌 / 穆道俊
199 焐 床 / 彭 云
201 红蜻蜓 / 钱振昌
203 今生若定 穿过繁华 / 清荷铃子
206 近处有风景 / 秦爱云
209 母亲的柳篮 / 邵顺文
213 连云港的浪漫 / 沈若铭
216 算盘、三弦、毛笔与宝剑 / 孙桂伟
218 冰上的童年 / 邵世新
221 那年 那月 那菜地 / 孙延兵
224 路边的栀子花 / 佘梅溪
227 霸王别姬 千古话相思 / 谭晓平
232 我的文学之缘 / 魏 琪
237 远房堂姐 / 武传玉
240 乡间人物 / 王军先
248 闲话将好东西留到最后 / 王文岩
252 盐的眷恋 / 王绪年
256 那一声吆喝 / 武红兵
258 远去的蓑衣 / 王秋侠
261 莲花过人头 / 韦庆英
264 谷雨开海 / 万方绪
266 家乡的旧物件 / 韦 超
268 偷 香 / 吴 卫
270 苏马湾的秋 / 王红军
272 剜 青 / 王晓华
276 倾听老程 / 王召江
279 二道街 / 王 跃
285 雨中漫步 / 王 岳
287 念衣香 / 王 芳
291 一棵葫芦爬过墙 / 吴 鋘
294 兄 妹 / 王 榕
296 近乡(节选) / 徐则臣
307 七十年的守望 / 徐丙超
311 诗歌是没有翅膀的蝴蝶 / 徐继东
316 夕阳里的父亲 / 徐月祥
319 忆故乡小镇 / 萧 寒
323 写在水上的城市 / 杨光华
326 身后那座山 / 殷胜理
329 草木情怀 / 殷 俊
333 泸溪河船娘 / 杨收平
335 叮当不息 / 杨占厂
339 吴淞口出海 / 张文宝
342 当爱已成往事 / 周维先
345 春天的芭蕾 / 周永刚
350 春风沉醉话桃花 / 张冬成
352 瓜地随想 / 朱崇珏
355 信 任 / 赵 航
357 燃烧的心 / 张宜春
362 一个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 / 周景雨
365 流动的爱心 / 赵可法
369 后 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