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拥抱夕阳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928670
  • 作      者:
    张教立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教立,曾用笔名章力、长弓射天狼。1948年出生于豫东平原,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参谋、科长、秘书、副局长、主任,1996年被授予大校军衔,2003年从部队退休。2004年受聘于金盾出版社,先后任杂志编辑、主编,2017年从金盾出版社“二次退休”。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崎岖的山路》《都市军营》,散文集《心的历程》,中篇小说集《北京部队大院》,长篇小说《天大地也大》《有一天你也会老》,网络系列小说《北京的部队大院》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汇集的是作者退休后所写的部分散文、散文诗,文章语言精练,寓意深刻。作者以对老年生活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劝导老年人面对不可避免的衰老,正确看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呈现的各种新的矛盾,学会坦然,大度豁达,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在撒满夕阳金辉的大道上顺利走过人生的最后里程。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不想老 但不惧老

人都会衰老。不管你是权倾一时、官大位高,或是平民百姓、身份低得微不足道,谁都无法改变自然规律运行的轨道。仙逝的老人,夭折的青少,地球的磁场随时会吸走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每个人最后也都会像一滴水珠融入汪洋大海,如一株枯草投入大地怀抱,坠入永恒,云散烟消。

我不想老。因为人老了就会脚步蹒跚,驼背弯腰,满头霜雪,牙齿稀少。一双花眼没遇到伤心的事泪水也会往下掉,不尽的源泉让经常断流的江河羡慕嫉妒恨难消;两只鼻孔像坏了的自来水管没修好,止不住地滴漏跑冒。人老了还会记忆减退,说话唠叨,坐在沙发上打瞌睡,躺在床上睡不着,现在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掉。走路让人扶,就像小孩讨人抱,吃饭需人喂,好比幼儿爱撒娇。待在家里丢三落四,外出办事碍手碍脚,有时候免不了会招来亲属的抱怨,路人的嘲笑,有些人甚至嘴里说祝你健康长寿身体好,心里想你这把年纪怎么还不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

我不想老,但不惧老。因为我知道,鲜艳的花,成熟的果,都不应该长期占据大树的枝条,为了给树木提供营养,我愿成为一片枯叶,落地入土成尘埃,腐烂为泥变肥料,让年轻的生命之树,孕育明年的丰收,展现以后的妖娆。所以,为了给后人腾出生存空间,我甘愿承受岁月的风刀,如果前浪已如强弩之末,就不要阻挡后浪的汹涌波涛,如果蜡烛已经泪干芯枯,就不要拒绝火炬的熊熊燃烧。为了让后来者快速前进,每个老年人都应当成为道旁的一块路标,在一边为他们的成就点赞、叫好,因为我们的梦想已融入他们的梦想里头,我们的夙愿已经打入他们远行的背包。是他们在延续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民族久盛不衰,让我们的国家青春不老,侧望世事应欣慰,宁入九泉也含笑。

我不想老,但不惧老。老,要有老的尊严;老,要有老的说道。

首先不纠缠过去,过去已经过去,未来终将来到。以前干得好的不要骄傲,不要总是将“想当年”引以为豪,否则有人会说你居功自傲,倚老卖老。大海容纳百川,从不表白自己多宽广;雄峰耸立云端,从不炫耀自己有多崇高。干得一般的不要懊恼,因为人生是一篇充满遗憾的文章,无法让你修改病句,也不能事先打好草稿。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笑,学习中的苦,工作时的累,都如过眼烟云,一笔勾销,过往的生活已经画上了句号,善忘过去的人总是能把以后的事情做好。

其次是注重眼下,规划好有限人生的分分秒秒。有人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在繁杂的生活中把乐趣寻找。北京军休系统倡导文化养老,安排了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老干部们可以写诗作画,采摘垂钓,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嗓门嘹亮的引吭高歌,腿脚利索的学跳舞蹈,管他皱纹满脸,管他白发飘飘,在这里,人人都可以各显其能,快乐逍遥。人老了不要丧失自信,不要总是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世上很多事情,没有开始得太晚,只有放弃得过早,只要你积极参与其中,就可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三是不为明天的事劳心烦躁。明天的事,后天就知道,今天不必自找懊恼。儿孙的事自己办,不用你越俎代庖;他人的事他人管,不用你去把心操。好好与老伴计划今后的人生,因为她是你人生舞台上最后一名观众,只有她才能与你相扶一生,白头到老。有事多向组织报告,军休所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最后一个驿站,他们的养老措施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细致周到。老年生活安排好,平衡心态最重要,有的老人晚年不幸福,是因为他们赖以生活的东西太多,为之生活的东西太少,正视现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是一种达观的生存之道。我们完全可以与自然规律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使老年人拥有中年人的健壮体魄、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在洒满夕阳金辉的大道上,尽量走远、走好,最后将生命的接力棒顺利移交。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医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征出现一些变化,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一定是病变的表现。有些老同志,身体稍有些不适,就心怀疑虑,甚至小题大做,大把吃药,频繁去医院,效果并不好。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这句话讲得是对的,但是,如果身体没有大的毛病,总是跑医院,看医生,过度治疗,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不利于健康。假如身体确实出现一些小毛病,有时候自己调理一下,不用药物也能治愈。

有人做过调查,1976 年,哥伦比亚某市医生罢工 52 天,该市的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五;1983 年,以色列全国医生大罢工 85 天,全国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五十。调查者还列举了其他几个例子,都说明医生罢工天数与死亡率下降成正比。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死于不合理用药,三分之一死于医源性事故。也就是说,生病的人,有三分之一是被滥用药物给害死的,还有三分之一是被医疗事故害死的。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但生命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数量不是生命的唯一追求,生命的意义在于有尊严的高质量生活。老年人在平常的生活中尽量不依赖别人,也尽量不依赖药物。人生百年弹指间,往事悠悠淡似烟。人的生命,由年轻到年老,由强壮到衰弱,就像行云流水,好比日月经天,平常而自然。花开意味着凋谢,瓜熟意味着蒂落。深秋把累累果实奉献给大地的时候,面临的是枝枯叶黄。人生也是如此,生老病死如同四季轮回,谁都无法抗拒。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身体强健的有效保证,这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每个人最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最有理由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当的保健措施。老年人要服老,但不要畏老,有时候想事、做事,要忘记自己的年龄。如果你在心理上坚信自己比实际年龄小二十岁,那么,你的身体便会做出相应的配合。有人说过,人的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似乎老年人就应当是虚弱、多病,其实这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式,而不是老年人一定的生理过程,年龄大和体弱多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我们身边,七八十岁的人,豁达大度,身强体健的不在少数;五六十岁的人,郁郁寡欢,体弱多病的大有人在。

生命的意义,在于内心的丰盛而不在于外在的拥有。如果你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生活的每一天,树立自信心,相信石头会开花,那么,开花的就不仅仅是石头。

人老了,有些事会力不从心,有些事会不尽人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在生活上乐观向上,把握好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懂得天地永恒,人生苦短,学会及时行乐,随遇而安。生活不向我们展现笑容,我们用笑容面对生活。在迈向老年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鲜花,我们可以选择荒芜,如果没有掌声,我们可以选择沉默。

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对过去的一些事情耿耿于怀,让过去成为过去。也不要对将来的一些事情忧心忡忡,让将来自然到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是老年人身体康健的良药,这种良药医院里开不出,药店里买不到,只存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心中。


展开
目录


感悟人生

我不想老但不惧老003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医生006

老年人要善待自己009

愿你晚年生活淡如水012

老年人要学会“放下”015

把无聊变“有聊”018

淡,是人生最浓的色彩021

退休不惧老生活乐逍遥024

放下包袱轻装前进027

老年人要学会倾诉善于倾听030

人老更应重友情033

享受生活安度晚年036

平衡心理善待生命038

晚年生活好朋友不可少041

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044

心中有景万木葱茏047

老夫老妻050

幸福就在你身边053

让良好情绪陪伴您一生055

灯下人生058

七十感怀061

学会宽容064

拥抱春天067

廉洁长寿腐败命短069

珍爱老伴072

好生活要有好心情075

经营好你的家077

把握幸福079

母亲节有感081

人要互相尊重083

谁最聪明085

真爱无须承诺087

百姓呼唤诚信092

城市印象094

新年向往新希望097

胸怀母亲099

爱情答案102

把握今天笑对人生105


亲情友情

父爱如山111

好面馍115

母亲节118

“家菜”咸淡总相宜121

给父亲打电话124

母亲的手擀面128

祭奠父亲130

兄妹情133

爬 树137

红瓤红薯140

老家的烧饼144

身在福中147

难忘家长会149

怀念母校152

初识王储154


生活即景

谁对薄情孩子负责159

剩 饭162

家乡的皮衣164

买汽车167

跟着老伴逛自由市场170

北京的垃圾173

老 乡175

让 座179

晚霞满天俏夕阳182

粗心的打字员185

在地铁上188

在国外遭遇“诚信”191

祖国处处艳阳天194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