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们点亮星空/跨度新美文书系
0.00     定价 ¥ 52.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516310
  • 作      者:
    姚杜纯子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姚杜纯子女,1992年生,山东人,2014年入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人员。曾在《解放军文艺》《时代文学》《青年作家》《神剑》《海燕》《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小说、纪实文学、散文多篇。现为解放军航大丁程大学研究生在读。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点亮星空/跨度新美文书系》为一部纪实随笔和散文作品,共收录《航天员刘洋》《从西昌到酒泉》《钱学森的境界》《西昌的高度》《酒泉的风》《我们点亮星空》《他经历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王微微的世界》等十余篇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丰沛的激情书写了新时代的人物和事物,并站在新时代的基点上访问和描摹挖掘历史,作品具有正能量和较强的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集训的日子是紧张而艰苦的,我们不断地能够找到“兴奋点”,比如参观问天阁,亲身感受航天员临上太空之前那种美妙而忐忑的感觉;比如参观两弹结合试验的旧阵地,在当年“七勇士”坚守的地下控制室的人口,我的心怦怦跳,仿佛在亲身经历当年惊心动魄的那一刻;仰望“东方红一号”发射塔架,耳边隐隐传来《东方红》柔美的旋律……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来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那个上午。聂力奶奶曾经送给我一本她亲笔签名的《山高水长》,里面多次提到陵园,我在电视剧《国家命运》中,也目睹过它的影像,因此对于瞻仰这一块神圣之地,早就充满了崇敬和期待。迎面矗立的聂荣臻元帅墓碑,在我眼中顶天立地,后面是一座座像士兵方阵一样整齐排列的墓碑,有将军、普通干部,也有士兵和职工。元帅与士兵在同一个地方安息,这在全世界的墓园中也是不多见的吧?
  这里是酒泉基地的“魂魄”,我感觉,来陵园一次,灵魂就净化一次。守陵的大爷对我们说,凡是来基地的人,没有不到这里看一看的,航天员每次上太空之前,也都要来祭奠一下英烈,英烈们会保佑平安的。
  拿酒泉和西昌相比,从生活环境来说,酒泉更加的艰苦,在西昌算是享福的了。我注意到,西昌虽然算是高原城市,但是人们的皮肤比这里的人还是要细腻一些的,这边的风沙大,紫外线更加的强烈。集训期间,我们赶上好几次大风,本来看上去一切平静,似乎突然之间,狂风突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如人地狱,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集训期间,有三个战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周晓凤,她是我的班长,干练的短发,戴眼镜,显得文静而洒脱。她和我是老乡,山东人,因为喜欢穿军装,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入伍到了马兰核试验基地,据说那儿比酒泉还要艰苦。在平日的生活中,她像姐姐一样,对我很照顾。一个是王纳,她和我一样,都是从西昌过来的,我和她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很活泼也很健谈,我们一起度过了当时觉得很艰苦而后来却又很怀念的日日夜夜。还有一个是赵飞,她是我们基地文昌发射场的,大大的眼睛,很爱笑。我在酒泉因为扁桃体发炎导致反复发烧,很严重,住进了医院,队里安排她陪床,她很会照顾人,为我端水打饭,人一生病是很脆弱的,我在她的照顾下感受到了温暖,身体很快就痊愈了。
  集训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酒泉,奔向各自的岗位。在酒泉的半年,时间不算长,却使我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并且悟到了人生的很多道理。那里的发射塔,那里的雨雪,那里的大风,甚至那里的沙子,都储存在了我的记忆中,让我在未来的岁月里,步伐走得更矫健。
  回到西昌,我成了技术部气象室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跟着领导和室里的老同志们一起,为每一颗卫星的升空而忙碌。
  ……
展开
目录

我眼中的聂力奶奶
从西昌到酒泉
聂荣臻元帅过生日
钱学森的境界
最辉煌的与最珍贵的
从追赶到超越
西昌的高度
酒泉的风
我们点亮星空
他经历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
王薇薇的世界
航天员刘洋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