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回顾了郑新立在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期间参与的宏观经济调控经历;
分享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的决策过程;
作者入选“2013-经济学人”十位著名经济学家之一
本书是大型丛书《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张卓元 高培勇主编)中的一本,作者郑新立为我国经济学家,曾先后在国家计划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本书以第一人称著述,回顾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学术研究过程。全文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学术自传、主要学术贡献、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代表性论文 、主要论著名录。经济学界的学者滕文生、魏礼群为本书撰写了序言。
我和郑新立共同经历的改革岁月
魏礼群
我和郑新立相识是在1984年。当时由国家计委副主任 宋劭文主持在哈尔滨召开计划体制改革研讨会,我在国家计 委政策研究室,新立在书记处研究室,我们对计划体制改革 都很关注,而且他读研究生时的论文指导老师桂世镛在计委 研究室担任领导工作,我们对桂世镛同志的学问以及他对年 轻人的指导都很钦佩,所以相谈甚欢。
1987年书记处研究室被撤销,郑新立被分配到国家计 委下属的国家信息中心工作。1989年在房维中、桂世镛领导 下由我负责抽调人员组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 起草小组,新立同志参加,从此我们开始了共同参加中共中 央、国务院和国家计委各种文稿的起草工作,一直到退休。
在我们共同参加起草的文件中,有三种类型印象最深:
一、是关于五年计划或规划以及每年由国家计委主任向 全国人大所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起草工作。 “八五”计划以满足居民对吃穿用的需求、稳定市场价格 为主要任务;“九五”计划主要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 体制转变,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的任务。每个五年计划或规 划经全国人大批准实施后,我们又积极撰写阐释的文章和读 本,宣传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
二、是起草关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文件。20世纪90年 代中期,国民经济中出现了“乱集资、乱拆解、乱设金融机 构”和“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等现象。在时任中共中央政 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对这种 混乱现象进行清理整顿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经过充分调查 研究,中央决定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我当时在中央财经 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负责为会议准备文件。郑新立 参加了这项工作。当时我们对金融都不熟悉,为了把文件写 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我们虚心向熟悉业务的同志学习, 向实践学习,通过起草中央文件,增加了关于金融方面的知 识。此后我负责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文件起草又进行了三 次,新立同志都参加了。这四次会议及相关文件对金融改革 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我从中财办调到 国务院研究室以后,每年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 包括朱镕基同志和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的大多数时期,新立 同志都参与其中。两位总理对《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都很高,我们在起草中十分认真,不敢有半点懈怠和马虎。每次 报告得到两会代表好的评价,我们才算松一口气。
退休之后,我们都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这个智库 工作,在曾培炎理事长的领导下为建设新型智库继续发挥 余热。
回顾我们30多年的共事和合作,我感觉郑新立最大的 特点,就是对我们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真挚的热爱和为之不 懈奋斗的情怀,由此产生出忘我的工作精神。我们常常彻夜 加班毫无怨言。虽然工作苦点累点,但是我们觉得这和常年 在土地上劳作的父辈和农民相比,算不了什么,并以有机会 参与如此重要的文稿起草等活动感到自豪和荣幸。新立同志 热衷于学习新的知识,注重全面了解经济情况,善于提出建 设性意见,他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喜欢讨论问题,敢于在 有困难的情况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的时候,回顾我们共同度过的 日日夜夜,心情激动。写下上述文字,以作为郑新立同志传 记的序言。
壹 我是怎样走上经济研究道路的 / 1
一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农民烙印 /2
二 在工业企业工作的九年 /5
三 研究生的三年 /5
四 经济研究的知识扩展阶段 /7
五 研究成果最多的时期 /8
六 围绕起草中央文件开展研究的时期 /13
七 在社会智库从事经济研究 /14
八 主要著述 /15
贰 主要学术贡献 / 17
一 提出把最终产品率作为评价宏观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指标 /18
二 关于合理投资规模的界限 /21
三 在改善宏观调控中确立新的计划职能 /22
四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资体制 /31
五 建立和完善计划、财税、金融相互协调的宏观调控体系 /43
六 振兴四大支柱产业 /47
七 《发展计划学》与《郑新立经济文集》 /52
八 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59
九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公有制实现方式 /67
十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5
十一 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 /76
十二 从提出启动四个消费“发动机”到提出房市、车市、股市联动发展,再到“双提高”议案 /77
十三 提出自主创新的十种途径 /91
十四 提出把无形资产的增值列入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的范围之内 /99
十五 提出了加快“走出去”的必要性、海外投资重点和协助解决商业银行外汇贷款资金来源问题 /100
十六 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三大机遇 /101
十七 提出了把通胀压力转变为产业升级动力的政策建议 /102
十八 创立了现代政策学新学科 /102
十九 创新淮河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103
二十 两个建议为中央采纳,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 /104
二十一 提出建立舟山群岛自由港区 /106
二十二 提出城乡一体化是最大新动能 /107
二十三 中国能够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116
二十四 建立多元制衡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125
叁 我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 / 135
一 经济研究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 /136
二 经济研究一定要独立思考 /138
三 一定要从经济全局来分析问题 /139
四 必须把对策研究作为主攻方向 /140
五 研究宏观经济一定要把农村问题放在重要地位 /141
六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 /142
七 一定要有全球战略眼光 /143
八 一定要勤奋好学、埋头苦干 /145
九 潜心做好一个智库研究人员 /145
肆 代表性论文 / 147
确保今年8%增长速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148
关于设立由我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机构的建议 / 152
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 162
附录 / 171
主要论著名录:《郑新立文集》(十六卷) / 172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