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预算国家的“危机”:从财政社会学看日本(引进版)
0.00     定价 ¥ 52.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4232016
  • 作      者:
    大岛通义
  • 译      者:
    徐一睿
  • 出 版 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大岛通义,1929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1954年任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助理,1957年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先后任经济学部助理、专任讲师、副教授,1973年至1995年担任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教授。1995年至2000年担任独协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庆应义塾大学终身名誉教授。专攻财政社会学、德国财政史。
  
  徐一睿,1978年出生。1997年赴日留学,2003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经济学博士)。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助教,嘉悦大学经营经济学部讲师,现为专修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专攻财政学、中国经济。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支持的上海市十大高校智库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团队,吸收和组织校内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法学等不同学科研究人员,联合国内其他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机构,建立多学科融合、协同研究、机制创新的科研平台;旨在对接国家战略,以政府需求为对象,力图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和发展中的难题,提供具有战略性、综合性、科学性理论支撑的政策建议和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服务政府决策;形成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学术研究“三位一体”合力,在研究者与决策者、知识与决策权间架起桥梁,把优秀的思想与紧迫的现实问题对接,在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中发挥“咨政启民”的“思想库”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预算国家的“危机”:从财政社会学看日本(引进版)》:
  关于熊彼特的租税国家论和财政理论
  综上所述,我们对《租税国家的危机》的评价和大多数的评价不同,这部作品虽然充满智慧,但也是一部比较粗糙的学术作品。当然,这个判断,也是在高度肯定熊彼特在演讲中明确提出“租税国家”这个发现型概念之后做出的。熊彼特自身肯定也认为这部作品中有不足之处,因为他曾经做出了以下的论述。
  此后当熊彼特被问及,他的作品中作为“跨界社会学”的主要业绩时,他列举了《帝国主义社会学》(Schumpeter,1919)和《同一种族环境中的社会阶级》(Schumpeter,1927)两篇论文,但并没有提到《租税国家的危机》(Swedberg,1991)。他并没有言明理由。此外,上文中提到的默茨,1940年他在熊彼特的指导下研究奥匈帝国解体对经济的影响,当他提交的报告中提到1918至1919年是奥匈帝国的“命运之年”的时候,熊彼特显示出了“非常奇妙而又冷淡”的态度(Marz,1983)。
  那么熊彼特在担任大臣的这段时期,也是他写下《租税国家的危机》的时期,肯定有什么让他心中泛起了这堆乌云。很显然,在他做完演讲以后,他再也没有使用过财政社会学一词,也再也没有提到过葛德雪。
  即使放弃这种推测.我们也很难从熊彼特的著作中找到关于解读财政社会学的钥匙。在他的晚年留下的遗著《经济分析史》一书中,在讨论“学院派学者和自然法的哲学家”的一章中,他极高地评价了詹巴蒂斯塔·维柯,并称维柯是“历史社会学”(Historical Sociology)的先驱。他指出最能够体现维柯业绩的一句话是“精神与社会之间的进化科学”(Schumpeter,1954)。确实,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是以此为基础的优秀的经济思想史著作。财政社会学如果能在熊彼特的学术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一定是和历史社会学有关,但是他并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说明。事实上,熊彼特所说的“历史社会学”或者“历史的方法”中包括了各种含义,但却无法从中直接获取对财政社会学有意义的内容。他的施穆勒理论虽然对于经济社会学来说包含了许多灵感(Schumpeter,1926c),但很难从中找到关于财政社会学的线索。
  20世纪20年代后期,他在波恩时期发表的财政评论文章里充分地显现了他对现实财政尖锐的观察力。但是他对格莱斯顿体系的考察,缺乏了当时已经确立了的被我称之为“预算国家”的关注。他对首相以及内阁作用的关注,从中可以观察到他之后向精英民主政治论研究倾斜的倾向。我认为,熊彼特还特意在租税国家和夜警国之间画上了等号,并将它和现实区分开。这难道不是他有意识地把自己对财政社会学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提出了租税国家论这一“理念型”概念——弄模糊了吗?此后的人们如果不加整理就把熊彼特的租税国家的概念直接放到发生了“哥白尼式改革”的现代财政中,就完全有可能陷入难以预期的陷阱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拿“预算国家”这一概念来替代“租税国家”的原因之所在。
  话虽如此,我们从熊彼特处依然可以学到很多。他移居美国以后积极开展的精英民主政治论就在他的《租税国家的危机》的延长线上。我们之前讨论的熊彼特从关系论角度讨论租税的作用与反作用,虽然留下了很多难点,但是依然给予了我们众多的启示。他的观点作为经济发展论或者经济政策论的一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对于企业革新或者“创新”以及与其相伴的“创造性破坏”这一动态的把握。这些都是他移居美国后的业绩。此外,他展开的民主主义理论对安东尼·唐斯写下《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给予了很大的影响(Downs,1957)。这一潮流被布坎南等人在公共选择论中传承了下来。与此同时,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唐斯等学者在对政治决策的分析时尽可能回避对公益这一概念的说明,只从个人的效用或者私人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相反,熊彼特则认为公益最终都将回归私人利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Schumpeter,1950a)
  ……
展开
目录
总序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财政社会学
第一节 财政社会学的诞生
第二节 方法与侧重
第三节 本书中的主要论点

第二章 葛德雪
第一节 独立的思想家
第二节 财政中的拟制和虚构
第三节 寻求“战斗的学问”

第三章 熊彼特
第一节 跨界的理论经济学家
第二节 租税国家概念的范围
第三节 租税国家论和财政的现实

第四章 走向预算国家
第一节 课税和军事力量一一国家的基石
第二节 国家主权以及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化
第三节 预算国家的历史状况

第五章 预算责任论
第一节 预算责任概念的构成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展开和预算责任
第三节 预算责任的变质和预算国家

第六章 预算国家日本
第一节 财政体制的各种形态
第二节 预算中的参与者
第三节 政府与国民之间

后记
参考文献
译丛主编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