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不打不骂养育男孩》:
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就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人际关系之间就会有许多摩擦,就会失去许多的朋友,就会在人生的路上失去许多帮助和支持。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是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所折射出的教养。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密亲善,决定因素是彼此间要相互尊重。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有资格赢得别人的尊重。
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不尊重人的行为。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辛勤地授课,孩子却在下面做小动作;大人们谈话时,有的孩子总是在一旁插嘴,打断大人的谈话等。
不久前,妈妈带桐桐去参加一个聚会。整个下午,这个5岁的孩子让妈妈劳神费力。当妈妈和朋友们聊天时,桐桐不断嚷着要喝苹果汁。妈妈让他稍等一会儿,但桐桐一分钟也不能等待,马上大喊大叫起来。妈妈轻声制止他的无理乱叫,他却叫喊着要妈妈“闭嘴”。对儿子的这种行为,妈妈深感吃惊。事实上,平时在家里桐桐也会偶尔对妈妈表现出不尊重,妈妈没有在意。但是,桐桐这次在聚会上的表现,却让妈妈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并开始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才导致儿子如此无理的行为。
在生活中,有的孩子不尊重别人还表现在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他们这样做,有时是因为想看热闹、好奇,有时只想开个玩笑,有时则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更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会伤害别人的心灵。
六年级的学生小可对他的好朋友说:“你黑得像掉进煤堆里,我们都找不到。”小可的这句玩笑话不仅伤害了好朋友的自尊心,自己也付出了代价。好朋友不仅用拳头打伤了他的眼睛,而且还宣布与他绝交。
可见,尊重别人,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点。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时如果能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就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一来,在交往中就会产生许多摩擦,甚至会失去许多的朋友。
尊重别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品德。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别人的意见,才有可能接受别人的建议。不尊重别人,就没有人愿意指点他、教育他。别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听进去。这样的孩子很难得到进步,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因此,尊重别人不是一件小事情,好妈妈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尊重别人。
教子良方
第1招:妈妈应该尊重孩子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也就是说,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
第2招:妈妈要处处尊重别人,成为孩子的榜样
有的妈妈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嘲笑别人的短处,这样只会给孩子留下不尊重别人的榜样。妈妈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做妈妈的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必须身体力行,在尊重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第3招:让孩子学会用尊重的语气说话
有的妈妈认为,自我表达能力是孩子不可缺失的,便允许孩子用大哭大闹的手段来发泄情绪。其实,孩子在顶撞了长辈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如果大人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无动于衷,渐渐地孩子就不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别人。同时,要明确地向孩子表达“应尊重他人”的想法,要跟孩子说“我不喜欢你用语言去伤害别人”或“应为你说过的伤人的话道歉”等。
第4招:让孩子尝到不尊重人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出现不尊重人的举动时应及时给予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也应让他稍后体会到不尊重人的后果。例如:“你今天说了不尊重人的话,今晚就不能看动画片了。”妈妈在行使惩戒职能时,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
第5招:学会换位思考
好妈妈要教孩子学会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善于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只有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才能激发他人对你的尊重和友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