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案例选
0.00     定价 ¥ 4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3110774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在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之势推动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以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市委组织部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大量的调研走访,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梳理总结了我市基层创新党组织设置的经验脉络和实践亮点,汇编成了这本《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案例选》。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案例选》以通俗易懂的笔触,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以一种富有张力与深意的表述方式,以案论理、以案证理,加以独到的分析点评,在文字与受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产生思想的共鸣。
  应该说,《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案例选》来源于实践,贴近于实际,集聚着基层智慧,凝聚着基层创造,既有对发展难题的思考,也有对破解之道的洞察,还有对创新路径的探索,对提升全市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一个常抓常新的课题,只有结合基层实际.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才能不断研究、总结、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和实践举措,进而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建议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将此书作为指导工作的参考读物,从中拓展思路、收获启发、找到方法、明确方向,在以党建发展、推动发展上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展开
精彩书摘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案例选》:
  “散乱弱”堵成了“隔心墙”
  胡凹沟村“乱”是出了名的。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村内派系明争暗斗,干部之间互相拆台,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支村两委班子一直在70年代修建的窑洞中办公,加之黄沙沟自然庄人畜饮水难、村容村貌脏乱差等民生问题多年未得到解决,村民怨声载道,接二连三上访不断。西岭后村是“散、弱”的典型。全村仅有35户,63口人,5名党员,由于村人口少、老龄化,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支部的引领力、号召力弱化,村级事务濒于停滞,党群之间信任度下降,无形中有了隔膜,整个村一盘散沙,老百姓既着急,又无奈。
  想起支部联建前的乱象,胡凹沟村的张李军不堪回首:“村干部工作敷衍应付多,用心用情少,老百姓对村干部不认可,加之村里财务不公开,群众不理解,不明白,所以出现了多次上访告状。什么事情群众和干部都处于对立怀疑之中,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村办公楼开了工就干不下去了,耽搁了一年多迟迟没有进展”。
  有两位村民因当时两家房前屋后占地问题引发纠纷,本是丁头地拐角房的平常小事,可是村里多次调解未果。“主要是对村干部不信任,怕村干部向着对方说偏理”“村里领导就没有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没有把老百姓的事当一回事,尽说些没边扯沿的,上访就是想找个公道”,想起当时连续到乡里上访的事,两位村民不无感慨地说。
  穷不可怕,怕的就是没有主心骨,看不到希望。胡凹沟村、西岭后村的“散”“乱”“弱”,充分暴露出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强。这样的党组织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反而降低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拉大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动摇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甚至成了横亘在农村党员群众之间的“隔心墙”。
  好方法带出了好作风
  如何补齐胡凹沟、西岭后两村短板。演礼乡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于2017年2月组建成立了献义联合党支部,任命省级优秀党支部书记、省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李海江同志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
  村看村,户看户,老百姓看的是村干部。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支村班子领导作用,管好、带好党员干部队伍,是联合党支部面临的最大考验。针对胡凹沟和西岭后软弱涣散现状,献义联合党支部结合三个村实际,权衡利弊,集思广益,决定把支村“两委”班子治理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组织调查走访、与胡凹沟、西岭后两村党员干部沟通交心、挨家挨户登门了解民情,找准了两村软弱涣散症结所在,并将问题纳入联合党支部班子建设重点任务来抓,在村干部中大力推行“12345”工作法。“1”是一颗心,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红心。“2”是实现两个目标,美德和村,文化兴村。“3”是三个讲,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平时讲团结。“4”是四做到,要求“两委”干部做到的支部书记必须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两委”干部必须做到,要求村民代表做到的党员必须做到,要求全体村民做到的村民代表以上干部必须做到。“5”是“五个一”工作理念。即:一群人、一条路、一件事、一条心、一辈子。
  ……
展开
目录
典型引领 示范带动
一个村到八个村
“四合一”催生新动力
说“东”道“李”破镜重圆
皇城堇色醉芳华
从“隔心墙”到“连心桥”的变迁之道
联建“奏响”四村共同致富的“幸福曲”

产业融合 统筹推进
让农民“菜园子”直通市民“菜篮子”
“煤乡”变“美乡”的关键一招
“小果蔬”联出“大市场”
薯米香飘水墨义城
沟北村“一夜成名”的背后
……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建章立制 规范运行
共驻共建 组团发展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