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国际风云中的新中国领袖(读·党史 第26辑)
0.00     定价 ¥ 12.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9852736
  • 作      者:
    薛庆超,薛静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前,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难得的百年不遇的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国际国内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无论从哪个方面也不如从中国共产党的丰厚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历史智慧、军事智慧、外交智慧和各个方面的智慧更直接、更具体、更便捷。因为,当今的世界是过去的世界的发展,当今的中国是过去的中国的发展;当今中国面临的挑战是过去中国面临的挑战的延续,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是过去中国面临的问题的延续。站在历史、现实、理论、实践相结合的21世纪的时代制高点上,回望历史,观察现实,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可以满怀豪情地预言:中华民族的历史正在书写新的光辉灿烂的篇章。
  《国际风云中的新中国领袖(读·党史 第26辑)》由14篇文章构成,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领导人在与苏联、美国交往上的态度及其中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薛庆超,现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中央宣传部图书阅评员,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河南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党史研究、领导秘书、科研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主要著作有:《毛泽东“南方决策”》(华文出版社)、《历史的见证:文革的终结》(人民出版社)、《粉碎江青集团在徘徊中前进》(四川人民出版社)、《从“文化大革命”爆发到林彪事件》(四川人民出版社)、《红墙决策——粉碎四人帮与共和国拨乱反正》(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艰难抉择——1976年至1978年中国命运大转折》(台海出版社)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已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回望中国70年的外交路,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处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的共和国领袖,面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屈辱外交的烂摊子,面对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复杂局面,问题接踵而至:新中国成立后能否立即同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迅速获得国际承认?如何防止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保障国家的安全?如何取得外国对中国经济恢复的必要援助?
  这辑“读·党史”旨在以大量生动故事,讲述新中国领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既有对我国主权地位的坚定坚持,又有互相尊重的友好协商。从中,我们领略到共和国领袖的外交风采和政治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首次出国访问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必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这样才能为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当时,世界上具有两个根本对立的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站在哪个阵营一边,至关重要。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项重大外交行动,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增强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世界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便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步激化,呈现着对立化、对抗化、尖锐化的态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全面的政治对抗、军事威胁、经济封锁的政策,造成世界上的”冷战”局面日益剧烈,愈演愈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改变了世界上的国际战略格局,也改变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力量对比,给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极大的鼓舞和支持。毫无疑问,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因此,苏联对于新中国的诞生给予了热情的欢呼和支持。新中国成立时,苏联政府机关报——《消息报》专门发表社论<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指出:
  伟大的四亿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在对国内反动派和国外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美帝国主义全力扶持的阴险卖国的国民党集团势力被粉碎。中国人民的各界代表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于10月1日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选举产生了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
  人民新中国的历史性胜利大大增强了以强大的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实力。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苏联政府通报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建议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2日,应苏联政府委托,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通报了苏联政府的回复:“本着与中国人民建立真正友好关系的始终不渝的意愿,并确信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意志的代表者,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根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国际环境,中国只能采取与苏联建立友好互助同盟,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而没有其他的选择。
  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制定的外交方针,有利于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在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集中全力恢复经济,开展工农业生产,奠定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巩固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首先采取果断措施,立刻建立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友好互助同盟,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苏联的经济援助和建设经验,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的迈向先进的工业国家。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回望历史与应对现实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首次出国访问
中国与苏联建交
中国与苏联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
中国的将军大使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说话是算数的
日内瓦,周恩来折冲樽俎
万隆,周恩来扭转乾坤
中美关系正常化微妙开启
北京:高层外交家的巅峰对决
震撼世界的重大新闻
美国总统首次访华:中国的“超级礼遇”
他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编辑手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