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发展理念/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丛书
0.00     定价 ¥ 3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1562555
  • 作      者:
    任丽梅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专家深度解读

  新时代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任丽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创新理论、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多部专著。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发展哲学、文化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通俗理论读物。从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要求、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逻辑、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意义与实践价值、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与理论价值等方面对新发展理念进行系统梳理与全面论述。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领会新时代新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发展理念/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丛书》:
  1.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2.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3.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
二、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
三、新发展理念的实质

第一章 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要求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世界体系格局
二、金融危机过后的国际经济体系重建
三、逆境中崛起的中国
第二节 时代要求
一、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拐点与需要跨越的陷阱
二、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补齐的短板
三、我国现代化转型需突破的发展棋局
三、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

第二章 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现实指向与科学逻辑
第一节 创新发展
一、创新概念的文化底蕴与马克思主义内涵
二、我国创新实践的内外环境
三、作为新发展理念的创新
四、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二节 协调发展
一、协调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
二、协调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
三、协调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
四、协调发展的路径
五、协调发展理念重大现实意义
第三节 绿色发展
一、绿色概念的内涵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四、绿色理念的实践路径
五、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创新
第四节 开放发展
一、开放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认识
二、我国开放的历史实践
三、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及战略
四、开放发展规划
第五节 共享发展
一、共享概念的基本内涵与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共享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要求与基本内涵
四、共享发展的具体规划
……

第三章 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意义与实践价值
第四章 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与理论价值
结束语 以新发展理念指导中国未来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