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乡村善治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0.00     定价 ¥ 56.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4221648
  • 作      者:
    刘儒
  • 出 版 社 :
    中原农民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顾保国 复旦大学政治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任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宏观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等。出版《伟大的梦想》《幸福论》《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研究》等10多部著作,在《求是》《红旗文稿》《党建研究》《学习时报》等国内专业报刊发表学术文章100多篇,各类研究成果达200多万字。

崔友平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批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出版《历史的轨迹》《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等著作,主编《两个转变与通货膨胀和失业》《政治经济学》等著作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书作者

刘儒 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经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三秦学者”,陕西省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之一,《马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责任教授。研究领域为: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经济体制比较理论。


展开
内容介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乡村治理过程中如何加强党的组织领导,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作用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证,把中国近代史上典型乡村治理案例和新时代典型乡村治理案例结合起来,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形成适合本地的乡村治理机制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实践经验,是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考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  自治为基:树立乡村治理新理念

自治是基础,是理念,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的乡村自治正处在一个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化关口。自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乡村治理的成败,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抓住机遇还是应对挑战,都要依托村民来实现。村民自治已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是新时代对村民自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我们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唯有迎难而上,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才能切实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

一、自治展新颜,乡村真善美

有多少个脑袋,就有多少个意见。村民自治是我国乡村治理中的一大特色,坚持村民自治能够充分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村民自治,集中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健全和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靠的政治基础,促进新时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村民自治是调动村民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的聪明是有限的,但是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农村治理状况的好坏。自治在干部和群众间搭起稳固的桥梁,为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提供良好的渠道。村民自治可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将村干部和村民密切联系起来,是群众路线在乡村治理中的贯彻,这有利于建设稳定的农村社会。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干部,那些在日常工作中有集体责任感、有公德心、有能力的人将会被选举为村干部,而以权谋私、不走群众路线、不为集体利益考虑的村干部将会在选举中被淘汰。因此,长此以往,村干部将在日常工作中更倾向于询问和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村民也在无形中起到了监督村干部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村民自治程度高的村庄中,农村社会的各种风气都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变,社会矛盾也能够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村民之间的关系也会向着平等、互助、诚信、友好、合作的方向发展。

………………………………………………

………………………………………………


展开
目录

前 言 / 1第一章  乡村善治:谱写乡村治理新篇章

一、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 002

二、治理有效: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 013

三、乡村善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久之策 / 021

第二章  鉴往知来:乡村治理历史扫描

一、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 / 028

二、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中国乡村治理 / 039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治理 / 046

第三章  党建领航:筑牢基层党组织堡垒

一、基层党建一颗“子”,激活善治一盘“棋” / 056

二、雄关漫道真如铁,基层党建有难点 / 068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基层党建举新措 / 082

第四章  自治为基:树立乡村治理新理念

一、自治展新颜,乡村真善美 / 100

二、乡村自治,挑战尚存 / 104

三、有的放矢,自治为基 / 113

第五章  法治为本:培育乡村治理新思维

一、法治护航,定纷止争 / 136

二、依法治村,任重道远 / 143

三、善治之路,法治为本 / 154

第六章  德治为先:重塑乡村社会新礼俗

一、春风化雨,德润人心 / 168

二、以德治村,道阻且长 / 176

三、成风化俗,德治为先 / 178

第七章  择善而从: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一、“枫桥经验”,踵事增华 / 200

二、永联创业,风起云涌 / 212

三、袁家村崛起,日新月异 / 223

第八章  继往开来:迈入乡村善治新时代

一、建成“三治合一”的治理新体系 / 236

二、构筑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 242

三、打造“一懂两爱”的“三农”新队伍 / 256

四、步入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新农村 / 263

后 记 / 267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