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丛书:坚定“四个自信”》:
三、“四个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段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四个自信”应该信什么,这也是理解和诠释“四个自信”丰富内涵的根本依据。
1.道路自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在纪念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两个“一定能”,即: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方向,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道难题。冷战结束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国家采纳了西方模式,按照“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现代化道路,搞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自由主义,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仍难以稳定,教训十分深刻。与此相反,中国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基本国情,既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又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走出了一条成长于资本主义体系之外,打破对西方路径依赖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道路。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中国特色”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政府不放松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各国经验,灵活运用市场力量,而不是盲从西方盛行的新自由主义,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颇有生命力的新道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