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论语》辨疑研究
0.00     定价 ¥ 36.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2591947
  • 作      者:
    冯浩菲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冯浩菲,1942年9月生,甘肃省甘谷县人。当代著名古文献学家。曾为山东大学关键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学者,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从事文献学理论和传统经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专著十种,主要有《毛诗训诂研究》、《中国训诂学》、《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历代诗经论说述评》、《郑氏诗谱订考》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使用前人《论语》注释中应用过的在篇章之前加标序号的方法,进行编排,以便提高阅读效果。根据具体情况,对每条疑误进行辨析。一般是先录有关《论语》正文,接着列出正确解释,又列出有问题的解释,再用“笔者认为”四字开头,进行辨析,说明有关问题的对与错、是与非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是曾子说的,《论语》中就此一

句,不可比拟。 意思是说,我每天以此三件事来省察自己。 然后下

文便直接讲出三件事。 很明显,这里所谓的“三”跟以下所讲的事

情的数目是一致的,并不是什么“巧合”。 何况曾子本身就是这样

一个有啥说啥、实实在在的人。 他认为那三件事情相当重要,马虎

不得,故每天都要一一加以省察。 因此这里所讲“三省”的“三”跟

以下所列三件事情的“三”完全一致,绝对不是什么“巧合”。

第二,“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实际上跟“吾日三省”是一致的,

只是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宾语“吾身”而已。 倘省去“吾身”,变为

“吾日三省”,紧接以下三件事,那样就跟“君子有三愆”(见《论语》

16.6 )、“君子有三戒”(见《论语》 16.7 )、“君子有三畏”(见《论语》 16.

8 )之类差不多了,其中的“三”字均属于实词,绝对不能解释为“多次”

之类。 因此,倘因“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多了一个宾语“吾身”的原

因,便将“三省”的“三”解为“表示多次的意思”,显然是不恰当的。


展开
目录

前言1


1人不知,而不愠(1.1)1

2吾日三省吾身(1.4)3

3贤贤易色(1.7)5

4小大由之(1.12)7

5因不失其亲(1.13)9

6父母,唯其疾之忧(2.6)10

7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7)15

8色难(2.8)17

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18

10吾不与,祭(3.12)19

11管氏有三归(3.22)20

1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3.24)25

1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4.5)27

14君子之于天下也(4.10)29

15见志不从(4.18)30

16无所取材(5.7)31

17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5.9)32

18无施劳(5.26)33

19君子周急不继富(6.4)35

20今女画(6.12)36

21中人以上(6.21)37

22窃比于我老彭(7.1)38

23何有于我哉(7.2)40

24五十以学《易》(7.17)42

25互乡难与言童子见(7.29)44

26文莫,吾犹人也(7.33)45

2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8.9)46

28三年学,不至于穀(8.12)50

29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8.18)51

30何有于我哉(9.16)52

31譬如平地(9.19)53

32苗而不秀者有矣夫(9.22)54

33没阶,趋进(10.4)55

34吉月(10.6)57

35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10.11)59

36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0.17)61

37居不客(10.24)62

38色斯举矣(10.27)63

39先进于礼乐(11.1)64

40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11.2)66

41季氏富于周公(11.17)68

42赐不受命,而货殖焉(11.19)69

43论笃是与(11.21)71

44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73

45在家无怨(12.2)74

46司马牛问仁(12.3)76

47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12.8)78

48诚不以富,亦祗以异(12.10)79

49必也正名乎(13.3)80

50虽多,亦奚以为(13.5)84

51君子和而不同(13.23)85

52危言危行(14.3)87

53奡盪舟(14.5)88

54久要不忘平生之言(14.12)90

55如其仁,如其仁(14.16)91

管仲非仁者与(14.17)91

56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4.23)101

57今之学者为人(14.24)102

58下学而上达(14.35)104

59明日遂行(15.1)105

60君子固穷(15.2)106

6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15.15)107

62有马者借人乘之(15.26)109

6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5.29)111

64君子贞而不谅(15.37)112

65无乃尔是过与(16.1)114

66公山弗扰以费畔(17.5)115

佛肸召,子欲往(17.7)115

67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17.14)128

68其未得之也,患得之(17.15)129

69执德不弘(19.2)130

70博学而笃志(19.6)132

71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19.16)134

72百官之富(19.23)135

73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137

74信则民任焉(20.1)138


参考文献139

后记141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