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重访马克思:工艺学与历史唯物主义
0.00     定价 ¥ 62.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2668028
  • 作      者:
    张福公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福公(1990-),山东邹平人,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讲师。201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2016-2017年在加拿大约克大学访学。目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重访马克思:工艺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收录了近四年来发表的文章,大致可归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利用MEGA2和新文献,发掘文献学语境中的马克思工艺学笔记,并在此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学和工艺学思想史语境出发重新探究马克思哲学的形成过程,重新审思分工、生产力、物质生产等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的历史语境与深刻内涵。其次是以问题为导向,对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进行深度耕犁,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经典问题、方法与概念,以推进对定在、社会定在、市民社会、历史等概念的深入理解。最后是关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的新追踪,主要涉及“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理论意义、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批判、国外学界关于《资本论》的新研究动态等。为了便于编辑与阅读,对部分文章的标题稍作改动。
展开
精彩书摘
  《重访马克思:工艺学与历史唯物主义》:
  首先,马克思是从人与自然的历史关系和人的能力发展角度来理解生产力的,认为“工业可以被看作是大作坊,在这里人第一次占有他自己的和自然的力量,使自己对象化,为自己创造人的生活的条件”,②也就是“不再把工业看作买卖利益而是看作人的发展”。③这里的“第一次”所隐含的现实历史性表明,马克思对工业的理解已经不再只是《1844年手稿》中那种从人的类本质角度的哲学指认,而是透过人类物质生产史而做出的现实指认,看到了工业中人的能力的彰显和巨大发展。
  其次,马克思认识到工业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制约。在资产阶级私有制下,“人同马、蒸汽、水全都充当‘力量,的角色”,④人只能获得片面的发展,从而批判李斯特和圣西门学派对工业力的赞美都是将“工业唤起的力量同工业本身即同工业给这种力量所提供的目前的生存条件混为一谈了”。⑤实际上,“生产力从一开始就是由交换价值决定的”。⑥可见,一方面马克思试图将工业与工业所处的社会条件、社会制度区分开来,从而批判这种社会制度对工业(人的能力)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另一方面,马克思认识到生产力从一开始就是与社会条件、交换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要比只是看到社会制度与生产力的对立性制约更推进了一步,这是走进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辩证矛盾关系的入口。
  再次,按照上述逻辑,马克思提出通过“劳动组织”的矛盾运动废除私有制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劳动’,按其本质来说,是非自由的、非人的、非社会的、被私有财产所决定的并且创造私有财产的活动。因此,废除私有财产只有被理解为废除‘劳动’……的时候,才能成为现实。因此,一种‘劳动组织’就是一种矛盾”,①目前这种组织就是自由竞争。这里,马克思开始自觉地拒绝使用异化劳动概念,而用了打引号的“劳动”。尽管这里仍以人本学的逻辑指认了“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异化关系,但马克思在废除私有制和“劳动”的问题上确实向前迈了一大步,那就是“这种废除只有通过劳动本身才有可能,就是说,只有通过社会的物质活动才有可能”。②由此直接指认,“一种‘劳动组织,就是一种矛盾”。后面这句话是令人费解的。以我的理解,费解的原因在于马克思并没有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准确地说,马克思自己还没有彻底弄明白。因为从上下文语境来看,马克思看到的是劳动与私有财产(自由竞争)的矛盾关系,因此,马克思应该说“劳动与劳动组织是一种矛盾”。因此可以说,马克思此时还没有彻底将工业与工业制度、劳动与劳动组织(生产力与交往形式)区分开来,而是常常将它们等同起来理解,从而犯了与李斯特同样的错误。与此相关的是,马克思还只是把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归结为资产阶级私有制(社会条件、自由竞争等),这种指认在社会主义者那里已经普遍存在,而且“社会制度”这类表述本身就是经验性、政治性的含糊表述,因此,能否从这种含糊表述中提炼出“社会关系”是马克思推进对“矛盾”概念理解的关键。
  ……
展开
目录
自序
上篇 历史与文本:工艺学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研究
国外学界关于马克思工艺学思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工艺学笔记”
青年马克思的工艺学笔记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
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及其哲学意义再探
马克思的工艺学研究以及对其世界观形成的影响
论舒尔茨的物质生产理论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论尤尔的工厂哲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哲学效应再研究

下篇 经典与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定在”与“社会定在”概念及其独特意蕴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批判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三重方法论的变奏
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及其逻辑演进再研究
机器时代的无产阶级化——评斯蒂格勒对马克思哲学的技术化解读
国外学界关于《资本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与理论“重建”——访乔治·科米奈尔教授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