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形态嬗变与出版方式创新》:
二机器印刷媒介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特别是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人类文化传播进入了机器印刷媒介时代。机器印刷媒介的出现——流水作业、批量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将大量低廉的文化产品快速传递到千家万户人的手中,实现了普通民众的大众文化消费,是社会文化的一次解放运动,它使人类文化传播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
(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机器印刷媒介具有以下特点,它借助机器等印刷设备将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快捷、大批量的复制与生产。机器印刷媒介不仅包含大量充足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印刷媒介可以使受众自主选择观看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机器印刷媒介整齐划一的版面风格和由前至后的顺序线性排列方式,不仅增强了人们的逻辑认知能力,而且展现了媒介自身的可信度、权威性和责任感。
机器印刷媒介在更大程度上将人从大范围传播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人类表达的社会化——使个人的思想观点快速地向社会大范围的人们传播。机器印刷媒介是一次更为广泛的人类表达的解放运动。机器印刷媒介的出现将大量低廉的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实现了普通民众的大众文化消费,是社会文化的一次解放运动。书写媒介由于其低下的手工劳动过程和传播效率,因此,在当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传媒和大众传播,文化产品的传播还属于个人私人的行为、个人的喜好,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机器印刷媒介的出现,使其成为一种真正的公共媒介,使个人意识的表达、文化的传播不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成为一种更大范围的社会行为。
“诗人拜伦曾把历史喻为驿使,把日期比作驿站,历史在每一站都要换马,然后再继续驰奔。在人类传播活动的进程中,古腾贝格发明金属活字印刷的15世纪中叶就是一个新的释站。传播史就在这里换上一匹昂首奋蹄的骏马,踏上新的路程。”①古登堡机器印刷的诞生使得印刷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印刷制品的成本大幅下降和印刷品数量急剧攀升,印刷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日渐成熟:由普通书籍到新闻书;由不定期刊物到定期刊物;由周报到日报,大众信息传播的序幕拉开了。并且,这种新的传媒“立即被当时的知识群体和宗教阶层所接受。至15世纪末期,在教会的支持下,借助印刷英、德、法、俄等拉丁文字体系各种语言版本圣经的契机,古登堡印刷术在西方的各个角落迅速流传,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荷兰等国家先后引进该技术。到公元1500年,欧洲各国已兴建印刷厂所达250家之多。……在15世纪后期,古登堡印刷术普及后,印刷掀起了一股势不可当的信息传播潮流,以宗教为开端到法令、科技、文史,都开始了大规模复制,信息垄断被彻底打破,积压已久的巨大信息量凝聚成视觉信息如潮水般灌输到普通民众之间。至15世纪末,欧洲大约复制了包括法令、书籍、文章等3.5万种,1200万份印刷品。欧洲藏书量也激增至900万册……”到20世纪初,大众传媒的普及率更广,全世界共约发行各类期刊报纸5000种,总发行量过亿,其中廉价日报2000余种,读者人数估计是总发行量的3倍。机器印刷媒介带来的不但是市场和金钱,更是一场人类历史上信息传递方式、传播范围的颠覆性变革和巨大的视觉信息革命。它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大众传播时代!这种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在弱化人类“异质”概念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人类的知识水平和“同质化”趋向,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真正的“民智时代”和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表达个人理念的现代民主新时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