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潜文本的阐释与翻译
0.00     定价 ¥ 8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4135
  • 作      者:
    刘早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早,男,1985年生于湖北黄冈,文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俄罗斯文学、文学翻译实践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潜文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一直为各领域学者们所关注,但潜文本现象始终未得到较系统的阐释,其特性、类别、阐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这种现状导致了潜文本翻译的标准缺失,潜文本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随意性,并进一步导致文学作品译本质量的良莠不齐,制约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潜文本的阐释与翻译》通过潜文本现象进行系统性梳理,从其原理、特性、种类、构建方式、发展传承、分析途径、翻译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从已有理论中整合创新,再到翻译实践中验证新理论,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潜文本分析、翻译方法,以有理、有据、有用为目标,力求研究的理据性和实用性。
展开
精彩书摘
  《潜文本的阐释与翻译》: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时常习惯将抽象的概念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以便于思考和理解,而后将对事物、概念的认识再抽象化,从而将感性的抽象上升为理性的抽象,其步骤可以表达为感性抽象一感性具体一理性抽象。相应地,在人的文本分析活动中,一些文本分析因素与具体的事物、人物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在思维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在具体事物或人物周围,也导致这类因素之间出现亲和关系。我们根据某两个因素在人类心理活动中共同出现的概率,将因素间的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发联系;根据两个因素互相诱发的可能性,将因素间的联系分为双向联系和单向联系。
  第一,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文本的语体、体裁分析与文本的流派分析有双向偶发联系。虽然语体和体裁属于文本相关的因素,而文本流派属于社会文化环境相关的因素,但三者同属文本的外部属性。在实际分析操作中,我们有时会将这三种外部属性并作一处,通盘考察。先确定文本的语体,是文艺语体还是其他非文艺语体种类;如果是文艺语体,则找准文本属于哪种文学体裁;再根据所掌握的社会文化信息初步确定文本的流派,待全部文本分析完成后加以确认。反之,在分析分本流派时也时常考察文本的语体和体裁。
  第二,对文本语体和体裁的分析与文本宏观结构分析、微观结构分析间都具有双向必然联系。众所周知,特定的语体和体裁在文本上具有统一的语言形式,其宏观上的文本结构、论述(叙事)逻辑,以及微观上的言语特点是大体趋同的。因此,在分析文本语体和体裁时,不可避免地会牵涉文本宏观、微观结构的分析。反之,在分析文本宏观和微观上的结构特点时,顺势便可推导出文本的语体和体裁。
  第三,文本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间有双向必然联系,且关系紧密。以文艺学和语言学眼光对文本结构进行详细分析时,文本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具有同一属性,即同为文本的组成单位。人们在分析文本宏观的形式结构和含义结构时,必须借助更基本的微观结构单位,如句子、词语和标点,换言之,宏观结构分析中夹杂着微观结构分析:反之,在分析文本的微观结构时,同样要顾及形式结构的划分以及含义结构的闭合。由此,文本的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二者关联紧密,不可分割。
  第四,在文艺文本中,文本的宏观、微观结构分析与文本作者的风格分析具有双向必然联系。在对文本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分析时,可以察觉某种独树一帜的特征,这便是作者风格在具体文本中的体现,在语言层面上的具象化。同理,对作者风格的分析必须建立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上,建立在对微观语言特点和宏观结构特点的分析上。因此,文本的宏观、微观结构分析与作者风格的分析紧密相关,互相渗透。
  第五,文本的直观情景分析与文本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分析关系紧密,存在双向必然联系。具体的直观情景隶属于文本的某一章节(形式结构),从属于某一散文段(含义结构),对直观场景的分析必然伴随着对文本宏观结构的分析。此外,直观场景的重要标识是文本中的专有名词、物质名词和语焉不详的现象,对这三类微观现象的分析必然要求对文本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反之,在分析文本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时,必然会接连遇到各种直观场景,切分散文段需要顾及直观场景的完整性.分析当前片段的句法、词汇等特点也能够挖掘直观情景中的潜文本信息。
  第六,对文本作者的生平、身份、风格进行分析,时常会连带分析作者的流派;反之,分析作者的流派时也时常涉及对作者生平和风格的分析,二者间具有双向偶发联系。文本的作者属于与人相关的因素一类,作者流派属于社会文化环境相关的因素,但上述因素都属于作者的特征信息。在实际操作中,对作者进行全面分析时,挖掘其生活轨迹、创作经历、社会地位、风格特征和所属流派往往是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
  第七,对文本作者进行分析时,时常会连带分析其读者群体,二者间具有单向偶发联系。从主观而言,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交际意图通常针对某个相对固定的人群;从客观角度来看,作者本身的知识面和信息储备,以及作者身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历史时期也限制了其创作范围,进而便限制了其读者群体。从分析作者至分析读者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在双语交际中,它出现在译者对文本作者进行分析的心理活动中。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起源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文本分析的研究现状
二 潜文本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总体框架

第二章 文本及文本分析理论
第一节 文本理论的若干方面
第二节 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及其现状
一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文本分析理论
二 俄国文本翻译理论的文本分析模式
三 交际理论学派的文本分析模式
四 国内当代的几种文本分析模式
小结

第三章 文艺文本的分析途径
第一节 文本分析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与文艺文本分析相关的因素及其类别
一 文本分析中与文本相关的因素
二 文本分析中与人相关的因素
三 文本分析中与社会文化环境相关的因素
第三节 文本分析各因素的权重及因素间关系
一 文本分析各因素的权重
二 文本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潜文本阐释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型
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构建方式
第一节 与潜文本阐释相关的理论观点
第二节 潜文本的类型界定
一 情感潜文本与规约潜文本
二 离散潜文本、恒常潜文本与潜文本框架
第三节 俄罗斯小说中潜文本的构建方式
一 情感潜文本的构建方式
二 规约潜文本的构建方式
三 恒常潜文本与潜文本框架的构建方式
小结

第五章 以文本分析阐释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
第一节 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一 莱蒙托夫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二 果戈里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三 契诃夫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一 别雷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二 布尔加科夫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第三节 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一 邦达列夫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二 伊斯坎德尔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三 佩列文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四 伊里切夫斯基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小结

第六章 俄罗斯小说中潜文本的翻译方法
第一节 潜文本翻译的伦理和原则
一 潜文本不显译
二 潜文本不漏译
三 潜文本不过度解读
第二节 潜文本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一 情感潜文本的翻译方法
二 规约潜文本的翻译方法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