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文化产业与文化强省建设
0.00     定价 ¥ 40.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9031591
  • 作      者:
    朱丹枫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我国文化体制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一幕幕精彩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戏陆续在华夏大地上演……
  忆往昔,人们看到,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0年,“文化产业”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文件。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厘清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者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2003年6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9个省市和包括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在内的35个文化单位开展。试点地区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深化内部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体系。
  ——200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新确定了全国89个地区和170个单位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走上全面开拓的新里程。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作出全面阐述,对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
  ——2009年7月,我国首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重要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2010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产业与文化强省建设》:
  三是文化品位及科学价值高。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世界闻名,其青铜面具与世界奇迹古埃及金字塔一同登上了埃及邮票。近来,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所代表的青铜文化,已被有关专家认定为一种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将其与长江文化、先秦文化等提到了同样高度予以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安岳县的安岳石刻以其“古、多、精、美”的特点而闻名海内外,全县有石刻造像共10万余尊,其中,有1300多年历史的卧佛院中的全身卧佛造像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摩崖卧佛造像。毗卢洞紫竹观音是北宋石刻艺术精品,享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安岳石刻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内容多元化,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的又一伟大宝库”。建于1300多年前的阆中古城有堪称全国一流的古民居保护区,保存了有1.5平方公里古街古院的古代城市风貌,永安寺、大佛寺、滕王阁、张飞庙、巴巴寺等数十处人文景观如诗如画,杜甫、陆游、司马光、苏轼父子等名流都先后来此观光或旅游,留下大量墨宝和诗篇,是一座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于一体的古城。此外武侯祠、杜甫草堂、皇泽寺摩崖造像、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泸定桥、德格印经院、江安县夕佳山民居、悬棺葬、茂县羌寨古碉和藏、羌、彝族风俗风情以及有中国的“庞贝古城”之称的茂县叠溪地震遗址等都是国家级的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科学价值。
  四是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四川的彝族大都世居在大、小凉山的深山峡谷之间。彝乡的图腾崇拜、巫术、韵语歌唱、服饰等是彝族人民独有的人文资源。歌曲《火车开进大凉山》唱遍大江南北,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节享誉中外。四川羌族居住地较为集中,其原始宗教、白石崇拜、“萨朗”、羌笛、碉房碉楼、水葬、笮桥等风尚、习俗在世界独一无二。理县桃坪羌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寨子里最古老的建筑是两千年前用黄泥、片石作材料建成的。寨外有8个门,按照八卦布局,寨内有13条四通八达的通道互为联结。高大的石碉与民居合二为一,是寨内的典型建筑,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四川的藏族主要居住在川西和川西北广大地区,独特而又章法严密的宗教舞蹈、辩经、晒佛、大法会、祭祀、转山会、燃灯节等活动,是研究和观赏藏传佛教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五是文化品牌享誉全球。三星堆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古蜀文化遗址,总面积达17平方公里。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金器等,其中,以出土的青铜器最为精美。三星堆遗址展示了古代蜀国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证明这里是早期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世界第九大奇迹”之称,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大邑刘氏庄园是一组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庄园建筑群,始建于清代中期,是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及其五兄弟的公馆。庄园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塑于老公馆内的泥塑群像《收租院》,前后环延118米,共塑真人般大小人物114个,造型逼真,表情丰富,生动再现了当年佃农向地主交纳地租的场景。全组群像有如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川西农村的历史画卷。这些遗址的文化品牌享誉全球,价值得到世界公认。三、四川文化资源的优势四川是一个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的省份,文化品类齐全、品位极高,文化优势明显,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独树一帜,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截至2006年,全国现有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104座,四川8个,位居西部第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四川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四川文化资源优势分析
一、四川文化资源概述
二、四川文化资源的特点
三、四川文化资源的优势
第二节 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态势
一、四川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二、四川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四川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前景
第三节 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一、四川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二、四川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四川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前景
第四节 体制性障碍与改革活力分析
一、体制性障碍制约着四川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改革焕发了文化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第五节 四川文化强省应遵循的发展战略
一、四川文化强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四川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坚持的总体发展战略
三、四川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坚持的重点领域

第二章 文化产业与文化强省建设
第一节 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科学界定
一、文化的概念与本质
二、文化产业的科学界定
三、文化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文化强省建设: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
一、文化建省大举措与文化产业大发展
二、集聚创意思想资源、建立文化产业职能机构
三、确立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的基本定位
第三节 文化产业与西部文化强省建设
一、西部文化强省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二、发展文化产业在西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三、发展文化产业和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主要路径
四、发展文化产业和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思路
第四节 西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四川文化产业
一、文化创造财富,产业支撑发展
二、四川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况及特点
三、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和潜力
四、实现四川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强省建设
一、以科学的态度寻求社会和谐与进步
二、建构充满新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三、把握文化价值目标和促进文化生产力
……

第三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