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6辑)
0.00     定价 ¥ 9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53342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晓风,男,重庆市人,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出版有《20世纪重庆文学史》等多种著作。
  
  杨华丽,女,四川武胜人,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重庆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出版有著作《“打倒孔家店”研究》。
  
  凌孟华,男,四川宜宾人,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研究,偏重抗战时段,偏爱区域视角。兼任冰心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出版有著作《故纸无言:民国文学文献脞谈录》。
展开
内容介绍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远比人们过去所了解的要更为丰富和复杂,它既是对文学研究空间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拓,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学史创造。第6辑集中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理论、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江南文化与南京文学、区域文化与现当代文学、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区域文化与比较文学、西部文化与区域文学等方面加以深入探究,融宏观论述与微观探析为一体。所论皆有理有据,不乏真知灼见。在全球化时代,纵深推进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不仅是个重要的历史和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有关人类命运的精神文化现象学命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6辑)》:
  第一,要改变直接搬运西方现成科学果实的做法。通过配置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脾气,“使科学影响一般人生,改变人的心习思想。”①也就是要从日常的科学行为人手。张申府就明确反对将“钻故纸堆的汉学”“造就些驯服的机器”作为科学的目的。
  第二,突出理性在科学中的主导作用。张申府反复强调:“科学法的特点是切实,是唯物,是客观,是数量的,解析的(或说分析的),反对的是笼统幻想,任凭感情冲动”,“理性的极致是辩证与解析。唯物,客观,辩证,解析,便是现代科学法的观点与内容”②,总体上,就是肯定理性对个人的限制,实现理性作为一切统治的根本。
  第三,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新加以组织、重新作出估价,找到科学与社会结合的途径,这一点相比于第一条和第二条更为根本。“五四时候已晓得了马克思。但全国读过资本论的也还没有一个。就是马克思的其他著作,除了共产党宣言以外,恐怕也是全国没有读过的。那时知道称道唯物史观了。但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论也是全国没有一个人晓得。”③由是,新启蒙运动对五四运动的扬弃就在于此,要制造一种潮流使自然科学与辩证法、唯物论充分地开展。
  面对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新启蒙者最直接地想到要用科学来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重新作出判断。回首国民革命,正是因为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所以才对中国社会运动的性质、动力、联合形式以及转变前途等问题缺乏准确认识,产生了“中庸和犹豫的思想政策”。④要更好地发挥科学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得到了空前的研究和传播。追溯这一科学观的发展,要回到1936年《读书生活》第4卷第9期发表的《哲学的国防动员——新哲学者的自己批判和关于新启蒙运动的建议》。在该文中,“新哲学”即为“辩证唯物论”。陈伯达非常鲜明地指出:“应该打破关门主义的门户,在抗敌反礼教反独断反迷信的争斗中,以自己的正确理论为中心,而与哲学上的一切忠心祖国的分子,一切民主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一切理性主义者,一切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进行大联合阵线。”这种联合看起来是营造了各种思想交融汇合的活泼局面,不过,很快地就出现了思想的紧缩。1937年12月,何干之在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书中从曾国藩、李鸿章的洋务运动说起,依次清算了“康梁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三民政策”“五四时代的文化运动”“国民革命时代及其以后的新社会科学运动”,进而提出:“目前在理性运动面前,以公正的姿态,批判一切非理性的东西。”那么,什么才是理性的表现呢?他解释说:“无论一篇科学论文,或是一篇文学作品,只要它是现实的反映,对于我们认识目前的局势有好处,那就可以说是爱国主义。并不是什么东西,开口闭口都不离爱国这两个字。我试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科学与艺术原来是两门不同性质的学问,科学是抽象地反映或表现现实,而艺术却是具体地反映或表现现实。一篇论文,不论是历史、经济、哲学都用分析方法,有条不紊地把世界解剖了,但是一篇创作,不论是小说、戏剧、诗歌,却用具体的事实来表现这个世界的面貌。然而无论是抽象的或具体的,他们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使人们认识这个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这样一来,理性就被转述为在爱国语境中的一切客观反映,科学也成为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保障。
  ……
展开
目录
前言
区域文化与文学理论研究
作为“反-反本质主义”的区域文学研究

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
抗战建国中的科学问题
论方敬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
抗战时期永安文坛研究
城市空间体验与战时陪都剧作中的文学地理景观

江南文化与南京文学研究
江南文化与百年南京文学史写作
——《南京百年文学史(1912-2017)》绪言
论百年来南京作家的区域流动与审美倾向
论区域文学史脉络中的叶兆言
不应被遗忘的“金陵才子
——卢前新文学创作论
江南士风的影响与超越
——论鲁敏《奔月》中逃离飘逸与生活委泥之间的矛盾

区域文化与现当代文学研究
“游而未离”:诗人徐哥的“个体”与“中华”
跨区域互动的区域文化奇葩
——四十年代非文学期刊《瀚海潮》(汉文沪版)
片论
硝烟之中忆鲁迅
——抗战时期青少年刊物中鲁迅”导师形象“的建构
与博弈

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
《夷坚志》所见宋代湖北的民间信仰
沈阳古近代民间文学艺术形态探析
杨一清任职陕西时期诗歌创作论

区域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
大后方抗战文学中的日本女性形象
黄瀛日语诗歌中的西南书写
——以《跳六笙》与《望乡》为例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重建
论《孙行者》中的家庭关系与权力空间

西部文化与区域文学研究
略论西藏当代文学的边疆性与地域性
……
会议综述
稿约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