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和谐:家庭伦理影视剧的奉献
0.00     定价 ¥ 4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8195836
  • 作      者:
    牛殿庆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牛殿庆,教授,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学术研究已30余年,尤其是对朦胧诗的研究得到国内外同行研究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被新加坡《华侨日报》《澳门月刊·华文百花》《文艺报》《山东文学》《名作欣赏》等国内外报刊广泛评介和引用。经年累月其研究论文近百篇散见于《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教育报》《作品与争鸣》《诗刊》《词刊》《社会科学战线》《学术交流》《当代文坛》《长江丛刊》等学术报刊上。主要著作有《圣坛与祭坛——朦胧诗的历史内涵和诗学价值》《中国古代蒙学文本选读》《和谐:文学的承担》《漂泊的那朵美丽的忧伤》《心空情雨飘飘》等十余种。主持研究的主要科研课题有: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世纪和谐文学研究;2007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朦胧诗的历史内涵和诗学价值研究;201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视域下的和谐家庭伦理剧研究,以及浙江省社科联的科普课题,宁波市的哲社规划课题等省部厅级课题十余项。研究成果被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学网、诗刊网等各大网站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这部专著是2015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视域下的和谐家庭伦理剧
  研究”的最终成果。厘清“家庭伦理剧”、“和谐家庭伦理剧”等核心概念。从三个层面探讨了伦理影视剧的意义:1、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时代需要,反映国民的文化心理和情感诉求;2、从家庭层面看,家是中国社会基础的结构单位,更是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3、从人性层面看,追求和谐是人类的永恒理想,充满温情和爱,亦是家庭伦理剧的题中之义。这部专著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价值元素,对家庭伦理剧的主题内涵、叙事模式、形象谱系及价值取向,进行实证分析与系统阐释,并针对当前家庭伦理剧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并提出前瞻性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和谐:家庭伦理影视剧的奉献》:
  旧时农村,男孩子不读书,到了十二三岁时,长辈就要为他的未来开始留心,游天鸣就是这个年龄拜师学艺的。家中田地多的,跟着父亲做田庄;田地少的,趁早去学一门手艺。中国古训:“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手。”“一技傍身走遍天下。”从小掌握一门手艺,强盗抢不去,贼人偷不去,只要手艺强,自然有活干,永远饿不死。道理是一代代总结和传承的,简单而实用。绝大多数行业在入行前,需要拜师学艺。拜师前要找一个中间人撮合,对方同意后,签订契约,即民间所称的“关书”,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劳动合同。一般签约三年,拜师学艺,许多是由亲戚朋友介绍的,游天鸣就是由村主任介绍的,一般不用付报酬,但给师父的礼品是少不了的。“一日为师,终生是父。”师父如父,做徒弟的必须尊敬有加,师父除了向徒弟传授技艺,还要教徒弟为人处世。拜师学生艺,则从给师父拎夜壶、给师兄叠被子开始。吃饭时,徒弟在师父、师兄后面,但要早于师父、师兄吃好,不准喝酒。中途休息时,要替师父准备好烟管。师父在讨论问题时,徒弟不能随意插话。徒弟拜师学艺期间,一般只吃饭不领工钱,小天鸣和蓝玉要帮师父家干农活。主人给学徒的工钱归师父所有,如果师父忙,委托徒弟代行,所收红包也要转交给师父。
  学徒期满,还要办满师酒。焦家班满师时,师父送一支唢呐。满师后,一般还要跟着师父学一段时间,直到他能够独立谋生,但这一时期,师父要付他工钱。出师后,师徒之间一般都结为亲戚,逢年过节、婚丧喜嫁,双方互相来往。师父年老,若无生活来源,徒弟虽无赡养的义务,却有赡养的情分。
  小天鸣入师门是经村主任介绍的,他考试不合格师父却收了他。父亲领着他诚惶诚恐地拜见师父,边掏烟叫他磕头,边往前跑摔倒在水洼里,小天鸣没有依父亲的吩咐去给师父磕头,而是不屈不挠地搀扶起额头渗出血来的父亲,边擦拭父亲头上的血边哭。“你知道当初我为啥收你做徒弟呀?”“您老人家心善,怕我大(爸)活活把我打死。”“我收你做徒弟是因为你的眼泪,你把你大扶起来时掉的那滴眼泪。”小天鸣就是因为这个细节感动了板着面孔的师父焦三爷,进了师门,成就了唢呐传承、成就了高尚的道德。因为传统文化中孝比天大、孝是根本,然后才是忠义,如果小天鸣这时候不去搀扶起摔倒的父亲,他的行为就偏离了孝的道德轨迹,就会走到功利主义的路线上使道德失衡。
  游天鸣的天赋不如师弟蓝玉,蓝玉聪明伶俐、天分过人,在悬空运气吹羽毛、不换气吸满瓢水、芦苇秆吸河水等基础训练上,向来是优于天鸣的。但蓝玉因为性格上的想法多,心野,最终没能传承衣钵,被师父赶出焦家班。
  师父焦三爷不善言谈,嘴上没有人情世故,他却把最高超的技艺《百鸟朝凤》授给了游天鸣。在师父身上最宝贵的是道德文化底色上反射的人格光辉,《百鸟朝凤》这支金曲只能在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去世后才可以鸣奏,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乐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格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享受这《百鸟朝凤》。查家的老爷子去了,连二师兄也哀求:“师父,查老爷子真是德高望重啊!”但师父在金钱面前、美食面前、跪求面前不为所动。查家主事的说:“唢呐一响,百鸟为王,钱不是问题。”师父说:“不是钱的问题。”师父哼了哼:“以前的金庄可不光是查姓……这查老爷子当了40年的村主任把其他姓氏全挤走了,这就是他的德行。”相反,当年打过鬼子、剿过土匪、修水库又砸断了几根肋骨的窦老英雄去世了,焦三爷坚决让天鸣去吹《百鸟朝凤》,天鸣刚刚病愈身体虚弱,他就忍着肝癌病痛亲自为窦老英雄吹响了《百鸟朝凤》,鲜血从唢呐的喇叭孔里流出来,直至鼻口流血倒在现场。道德才是给一个人盖棺定论的唯一标准,道德楷模才受得起这《百鸟朝凤》的和谐乐章。
  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风气对唢呐艺术的传承产生了干扰。“山寨”从市场经济的裤裆里钻了出来,民乐受到了冲击。寿礼上乱糟糟地演奏了西洋乐,唱流行歌曲《河里的青蛙从哪里来》,不合时宜;民乐演奏《南山松》,最后两支乐队大打出手。这意味着两种文化的冲突。市场经济烦躁地冲击了宝贵的民乐,游家班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危难时师父挺身而出,奔走相告……
  没有高尚的师德,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这感人的师徒情。
  长大了的蓝玉认为师父把掌门的位置和技艺传给游天鸣,是师父的高瞻远瞩,看穿了他不具备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道德素质,所以这师徒情还在。蓝玉对游天鸣说:“我性子野,干啥都没长性,要是师父让我接班,那唢呐班子早他妈没了。也就是你,这世道如今都变成啥了,你还守着那玩意。”性格即人,游天鸣的坚守是一种道德坚守,“我跟师父发过誓的”,尽管父母一改初衷,反对、阻止他,他仍然坚守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和”文化与伦理剧意义上的和谐家庭建构
一、和谐的广泛意义与达到和谐应具备的条件
二、家是建构自身和谐的根本
三、家庭仁德养成教育
四、平常心:内敛素质的养成
五、总结

第二章 儒学视域下的家庭人际和谐的伦理原则和方法
一、家庭和谐伦理道德的内涵
二、与家庭人际和谐相关的三个伦理原则
三、和谐家庭人际沟通的方法
四、和美——中国家庭伦理美学的价值追求
五、结论:和谐家庭要创新、要与时俱进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和谐家庭伦理剧
一、和谐价值观与伦理价值观
二、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伦理剧
三、从和谐的维度看家庭伦理剧的发展
四、和谐家庭伦理剧的现实意义与“和”题材类型

第四章 和谐家庭伦理剧的形象谱系
一、任劳任怨的母亲与忍辱负重的父亲
二、行母之职的大姐与担父之责的大哥形象
三、坚忍自重型和娇惯放纵型的媳妇
四、忍辱负重型和守旧刁蛮型的婆婆/丈母娘
五、“凤凰男”与“孔雀女”形象

第五章 伦理电影的和谐价值取向
一、道德文化底色上的师徒与父子之伦——电影《百鸟朝凤》观后考量
二、为了儿子父亲的担当——谈电影《全能囧爸》《失孤》《夜孔雀》中的父子伦理
三、尽心竭力把这个家拢在一起——顾长卫电影《孔雀》的父母与子女的伦理
四、兄弟伦理与自然和谐的融汇——李睿珺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赏析

第六章 我唯一的希望是希望我的家庭和和睦睦的——从家庭伦理剧《多少爱可以重来》说起
一、母亲的平衡“关系”是家庭和谐的根本
二、在家里找平衡,痛苦的总是男人
三、心中有大爱,家庭才会和谐
四、女人要自强
五、结论: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第七章 和谐家庭伦理剧的艺术建构
一、戏剧冲突与结构线索
二、和谐家庭伦理剧的伦理叙事
三、和谐家庭伦理剧温情叙事的空间特征

第八章 和谐家庭伦理剧的问题阐释、原因剖析及发展建议
一、和谐家庭伦理剧的问题阐释
二、和谐家庭伦理剧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三、和谐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建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