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治理残障的身体:转型时期截瘫者的日常生活/社科文库
0.00     定价 ¥ 51.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14223036
  • 作      者:
    鲍雨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治理残障的身体:转型时期截瘫者的日常生活/社科文库》首先分析了身体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现代化目标中的位置以及国家治理残障的身体背后的无意识规则和目的。然后在深入细致的分析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独特的观点。比如,《治理残障的身体:转型时期截瘫者的日常生活/社科文库》提出,随着8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的兴起,残障身体的功能欠缺与经济生产需要的矛盾重新开始凸显;疗养院和康复村的作用并不在于为截瘫者提供照顾本身,而是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关爱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因而体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在国家对残障身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残障者对自我身体的治理也在同时进行之中,他们会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选择顺应与反抗国家的治理措施;等等。
  总之,《治理残障的身体:转型时期截瘫者的日常生活/社科文库》的内容以一项非常具有学术性、学理性、规范性的研究为基础,同时又试图将这一研究放在更为宏大的社会治理的背景之中。其中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和视角。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问题
1.3 文章布局

第2章 文献回顾及理论框架
2.1 身体社会学理论
2.1.1 客体立场下的身体研究
2.1.2 主体立场下的身体研究
2.1.3 逾越的身体:主客体理论综合的范式
2.2 社会学视角下的残障理论
2.2.1 残障研究现状
2.2.2 国外社会学视角下的残障理论
2.2.3 国外截瘫者日常生活研究
2.3 理论框架——对残障身体的治理
2.3.1 治理术、身体与主体性
2.3.2 转型社会中的治理问题
2.3.3 文献总结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方法论
3.1.1 日常生活中的意义理解
3.1.2 多元话语分析
3.1.3 分析方式的传记取向
3.2 调查地点与被研究者
3.2.1 田野地点
3.2.2 被研究者
3.3 资料收集的过程与方法
3.3.1 资料收集的过程
3.3.2 资料收集的方法
3.4 分析资料的策略

第4章 对自我身体的治理
4.1 身体态势——一个现象学视角
4.1.1 主体身体的消失
4.1.2 客体身体的显现
4.2 对客体身体的治理
4.2.1 截瘫之初的身体实践
4.2.2 作为一种习惯的身体实践
4.3 延展的身体
4.4 治理身体的目的:常态化
4.4.1 主体与客体的身体
4.4.2 继发症状与共病状态下的身体
4.4.3 身体状况的常态化取向

第5章 安置:对截瘫人口的治理
5.1 震后的截瘫伤员安置
5.1.1 伤员转出与异地就医
5.1.2 伤员的转回与安置
5.1.3 异地疗养的尝试
5.2 家庭安置
5.2.1 截瘫者的角色转变
5.2.2 家庭对截瘫者的照顾
5.2.3 以爱为名的限制
……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