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化的肌肤:半个世纪的技术变革和文化变迁(第二版)
0.00     定价 ¥ 9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206204
  • 作      者:
    [加]德里克·德克霍夫
  • 译      者:
    何道宽
  • 出 版 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德里克·德克霍夫(Derrick de Kerckhove),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语教授、麦克卢汉同事、助手和嫡系传人,曾任麦克卢汉研究所第二任所长,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除媒介理论和传播学外,他横跨技术心理学、心理技术学、神经文化研究、艺术与传播、教育软件等领域。代表作有《麦克卢汉经理人手册:新思维的新工具》《大脑的结构:技术、心灵与商务》《字母与大脑:写作的偏侧化》等。
  
  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资深翻译家。《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7)学术人物,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外国语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翻译协会高级顾问,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30余年,率先引进跨文化传播(交际)学、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和媒介环境学。著作和译作90余种,著译文字逾2000万。
  著作有《夙兴集:闻道·播火·摆渡》《中华文明撷要》(汉英双语版)、《创意导游》(英文版)。电视教学片(及其纸媒版)有《实用英语语音》。
  译作要者有《文化树》《理解媒介》《技术垄断》《数字麦克卢汉》《游戏的人》《中世纪的秋天》《17世纪的荷兰文明》《裸猿》《麦克卢汉传:媒介及信使》《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新新媒介》《麦克卢汉精粹》《思维的训练》《思想无羁:技术时代的认识论》《手机》《真实空间》《麦克卢汉书简》《传播与社会影响》《新政治文化》《麦克卢汉如是说》《媒介环境学》《模仿律》《莱文森精粹》《与社会学同游》《伊拉斯谟传》《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传播学批判研究》《重新思考文化政策》《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无声的语言》《传播学概论》《软利器》《迫害、灭绝与文学》《菊与刀》《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字母表效应:拼音文字与西方文明》《变化中的时间观念》《文化对话》《媒介、社会与世界》《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互联网的误读》《中国传奇: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形象》《初闯中国:美国人对华贸易、条约、鸦片和救赎的故事》《乌合之众》《个性动力论》《媒介即是按摩》《媒介与文明:麦克卢汉的地球村》《余音绕梁的麦克卢汉》《指向未来的麦克卢汉》《公共场所的行为》《驱逐:十九世纪美国排华史》《文化树》《文化科学》《公共场所的行为》《创意生活》《公共文化、文化认同与文化政策》《被误读的麦克卢汉:如何校正》等。
  论文要者有《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的交际》《比较文化之我见》《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崇“二”的心理定势》《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和而不同息纷争》《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双星:伊尼斯与麦克卢汉》《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播种者和解放者》《莱文森: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立体型的多面手》《文化政策需要顶层设计》《泣血的历史:19世纪美国排华史揭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的肌肤:半个世纪的技术变革和文化变迁》梳理半个世纪以来的技术变革和文化变迁,对新的人工智能、虚拟空间、神经网络、共生自主系统、数字技术、数字孪生体、心理技术、技术心理等进行探讨,并预测通信技术、电子媒体、人工智能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印证作者精湛的媒介理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未来学的才能,是媒介理论和未来学的跨学科力作。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的肌肤:半个世纪的技术变革和文化变迁(第二版)》:
  也许,这一步看上去多余,它似乎只是提出了上一步论述的一个方面。然而实际上,这个重要的判断使我们理解:字母表序列提供的内容能独立传达信息,文本的恰当解读并不要求读者归属于或包含有某一个文化、社会或宗教语境。比如,只要词汇和语法正确,即使句子没有意思,超现实主义诗歌也是可以阅读和自由解读的。换句话说,文本不把读者拘束在以前的知识或信仰里。而且更重要的是,文本不被绑定在一个知识或实践的社群里。因此字母表读写的文化素养推进整个文化的世俗化,最终赋予个人权利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做出决定,去遵循什么样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知识。
  语言的使用和私人化
  一切文字包括语标词(logograph)和会意字都容许个人掌握其内容,并储存在记忆里供自己使用。然而,如上一章所言,字母表却在大得多的程度上赋予人这样的机会。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字母表文字的阅读效果是内化它,不是用观念、形象或概念内化它,而是用语言表示的语音内化它。我要在这里补充,汉语读者也内化和使用文字表达的语言,当他们倚重语标词而不是会意字时尤其如此,这是不容否定的。然而,汉语的使用需要很长一段学习期,永远不会真正完成(也许,学问极端高深者能记忆并释读8万个汉字,而不是读报平均所需的1500个汉字,但这样的高手非常罕见)。因此,在语言和人控制关系的主要逆转上,汉语读者难以达到西方读者那样的程度。我所谓控制关系的逆转是,以儿童为例,他学会了阅读,不再受父母或同辈发号施令的控制,他把语言变成自己的权力了。所有的儿童在小小年纪就学会说“不”,这大概是他们最早接触语言力量的时候。但只有等到学会阅读、用语言而不是语境来构建思维时,他们才掌握了语言的深层力量。以后,他们才能解读文本,就是说,他们能开发与自己有关、与自己个人经验有关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开发社群一致理解的意义。这样的权力关系和口语传统相反。口语传统把语言的力量赋予群体,阅读文字把力量让渡给读者。社会政治情景深受这一逆转的影响。任何形式的文字素养,特别是字母表文字素养都使文本静音并储存文本,都挑起权力结构从纵向到横向的转移。封建制和君主制必然变异为民主制和共和制。
  ⑤思维使语言静音
  起初,字母表文字仅仅是口头表达和记忆的手段。正如古埃及文的书写一样,古希腊的书写是抄书人的任务,他们服务于不会阅读的权势人物。一切阅读都是朗读,凸显这样一个事实:字母表起初是一种记忆工具,其功能是支撑口语持久的主导地位。
  ……
展开
目录
总序

译者前言
导言
第一章 技术心理:电力技术的影响
第一节 技术时滞
第二节 技术迷信
第三节 技术心理学
第四节 心理技术
第五节 电视使人的想象在头脑外发生
第六节 电视话语既非在此亦非在彼
第七节 电视是我们共同的感知
第八节 电视和计算机的整合
第九节 计算机和心理技术
第十节 视和计算机的远程统治
第十一节 媒体顾问的伎俩
第十二节 大逆转

第二章 字母表程序:语言技术的起源
第一节 货币的发明
第二节 字母表与大脑
第三节 大脑的运行框架
第四节 观照世界的视觉框架
第五节 让世界驻足留步
第六节 切分世界的主码:分割
第七节 去语境化与重组
第八节 “有读写能力的染料”
第九节 黄斑中央凹与周边视觉

第三章 改变我们的心灵:智能简史
第一节 语言是我们的第一种技术
第二节 为什么所有的语言都带有很强的人为性?
第三节 文字增强了人的认知能力
第四节 代码即讯息
第五节 人类智能在私人自我中重新分布
第六节 社会和心灵重构引起的痛苦
第七节 货币使世界像钟表一样运转
第八节 电能及其对时间、空间和自我的隐形意义
第九节 自我的内化转化为外化

第四章 口语型的听和读写型的听
第一节 都市音景的荒漠
第二节 媒介能影响我们的感官模式吗?
……
第五章 屏幕技术:看屏幕而不是看书页所产生的物理效应
第六章 媒介与性别:控制你的内心
第七章 路边的浪漫故事:电视和计算机在电子高速公路上成婚
第八章 赛博空间
第九章 模拟思维智能框架和数字智能框架:计算机技术的新趋势
第十章 媒介与文化里不同程度的现实性
第十一章 速度的压力:加速与危机
第十二章 巴别塔与耶利哥
第十三章 大众、速度和赛博文化
第十四章 文化的肌肤:设计新技术
第十五章 赛博设计:赛博活动的设计标准
第十六章 火山似的艺术
第十七章 赛博人生态学:生物力学
第十八章 集体智能:互联网的崛起和地球村
第十九章 我们就是审视自己的地球
参考文献
人名与主题英汉对照表
译者后记
译者介绍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