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医学史
0.00     定价 ¥ 39.8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7660284
  • 作      者:
    [英]罗布利·邓格利森
  • 译      者:
    李洪浩,刘淑
  • 出 版 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罗布利·邓格利森,一位英国医生,他搬到美国后加入了弗吉尼亚大学的学院,后来成为了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私人医生.被认为是“美国生理学之父”。
  主要作品:1824年,《儿童胃肠疾病评论》;1832年,《人类生理学》;1833年,《新医学科学文献词典》。
展开
内容介绍
  用挂在脖子上的辟邪物件和咒语就能治疗疟疾?
  用伊利亚特的六部格诗就能缓解肠绞痛?
  用《哀歌》中的诗句就能治疗风湿病?
  没错,这确实是以前的“药方”。现在的医学有多发达,以前就有多荒诞。
展开
精彩书摘
  《医学史》:
  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个时代医学科学的进步都伴随着当时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共同进步。然而,这些科学都被打上了神话和迷信的烙印,因此都有各自的不完美之处。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祖先生活的时代,他们对于解释现象有很多奇异的幻想、古怪的理由和众多的困惑,这些在他们的哲学上都有所体现。若是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发现和行为在我们看来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其实在当时他们所处的生活条件下,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在临近的两个时代,追踪医学的进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若是选择时间间隔比较远的两个年代,我们就会发现,人们在认知上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举例来说,相比于19世纪,远古时代是一个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当时的医师扮演的是巫师的角色。医疗和药品被看作是一种神秘的巫术,这些巫师也被认为能与精神和信仰世界相通。那个时代的药品是由非常不可靠的成分制成的,比如用来治疗疟疾的是挂在脖子上的辟邪物件和咒语;用来缓解肠绞痛的是取自《伊利亚特》(Iliad)的六部格诗;用来治疗风湿病的是一首哀歌。
  在当今时代,许多与早期医学相关的迷信活动仍有盛行。活动所用的设施及不完善的实验科学使这些活动只能在被认为等级较高的人群中传播,平民不能参加活动。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等级较高的人在知识方面也有很大的缺陷。他们其实已经是那个充满迷信思想的年代中最富有知识的群体,但是他们不用知识来进行试验和观察,而是认为这是祖先的旨意,不敢质疑巫师的话。如上文所提到的,在当时他们生活的年代,妄想是无法避免的,世界就是注定要这样螺旋进步,并且当新的智慧之光照耀时,就仿佛人的眼睛适应光线一样,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人们接受。在这些新出现的观点中,有一些是真理。随着世界的进步,无论是螺旋上升式的进步,还是原地踏步没有进展的螺旋,无疑都是前人经验的结果。在那些灰暗的年代,没有依据的猜想和做梦一样的狂热一定都是先于合理解释和理性观察出现的,但这些都是必要的过程,并且和最终正确观点的出现密不可分。
  深信一些人能获得治愈疾病的能力、让别人患病的能力以及控制自然运转的能力,这些是最古老的迷信。这样的迷信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民族中。这种迷信广泛流行的同时证明,人的思想就像是一片可以随意被培育无条件信任的土壤,尤其是在那个蒙昧无知的时代,更是如此。生活中有如此多的恶魔,以至于蒙昧的头脑根本无法预防或者逃离,这也赋予了每个时代急于实现愿望的使命,所以我们不必吃惊于每个年代都有相当多的人成为骗子的牺牲品。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骗术就是利用恶魔的威胁或超出社会能给予的对美好未来的承诺。即使揭露了骗术的真相,或者这些事情被法律和教义所禁止,也无法阻止这样的欺诈和荒谬言行的盛行。这些骗术成功的基础是人们心中的焦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医学的起源
第二章 古埃及人的医学
第三章 古希腊人的医学
第四章 卡托统治之前的罗马人的医学
第五章 在巴比伦被毁灭前犹太人的医学
第六章 古印度人的医学
第七章 西赛亚人的医学
第八章 凯尔特人的医学
第九章 希腊哲学学校诞生的第一个医学理论
第十章 希波克拉底时代
第十一章 希波克拉底第一位接班人
第十二章 经验学派
第十三章 1世纪中叶医学发展的状况
第十四章 1世纪后医学的发展状况
第十五章 16世纪中叶欧洲和东方的医学状况
第十六章 中世纪医学在欧洲的发展状况
第十七章 13-14世纪医学的发展状况
第十八章 15世纪医学的发展状况
第十九章 16世纪医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十章 17世纪医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十一章 18世纪医学的发展状况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