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医学研究笔记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7758290
  • 作      者:
    李今庸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今庸,男,1925年出生,湖北枣阳市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学家,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医学研究笔记》是李今庸教授20世纪50至70年代初,在从事中医经典教学过程中,写下的关于《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中亦有内容曾整理发表在期刊上,但作为原始笔记,尚属首次公开。《读古医书随笔》曾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在1984年6月出版,是李老现代医学名著,今收录于此,以便存世。《医学研究笔记》内容反映了李今庸教授早期的医学思想和经典理论研究水平,可供从事中医教学、研究、临床工作的朋友学习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医学研究笔记》:
  事物在变化的过程中,内因占着主要地位,这是肯定的。但强调内因,一点也不意味着排斥外因。事实上,事物内部存在的一定的变化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才会使事物发生变化,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里写道:“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为什么特别提出了一句“条件是重要的”呢?因为事物之发生变化,内部因素固然是其主要的,但必须是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即所谓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否则,是不可能的。当然,强调条件(外因)在事物变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更不意味着否定根据(内因)在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主要地位,因为事物外部因素影响事物发生变化,毕竟是要通过事物内部因素才能发生作用。一定的外因条件,通过一定的内因根据,才能使事物发生一定的变化,不同的外因条件,通过不同的内因根据,才能导致事物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即才能使事物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类性质的外因条件,只能通过这类性质的内因根据发生作用,那类性质的外因条件,只能通过那类性质的内因根据发生作用,而这类性质的内因根据,也只能在这类性质的外因条件下促成事物发生变化,那类性质的内因根据,也只能在那类性质的外因条件下促成事物发生变化。各种事物有着这样的或那样的变化,就是由于事物本身有着这样的或那样的内部根据和这样的或那样的外部条件。离开这个观点,事物的千变万化的现象就是无法解释的。
  祖国医学认为,在大自然中有着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气,而这六气又都有着各自的特性:风性善动,寒性善坚,暑性善蒸,湿性善润,燥性善干,火性善温。同时,在人体内部也同样有着这各自不同性情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气。而人体内部的六气又以“同气相求”的关系与大自然中的六气紧密的交接着,使人体各部皆通乎六气而与自然环境保持着密切的而且是高度的联系。因而,人体内在的六气不和,可以招致外在不和的六气(按:六气不和,即为六淫)侵犯人体而导致人体发病,同样,外在不和的六气,可以影响到人体内在六气的不和,并通过人体内在不和的六气而使人体由健康转化为疾病。外邪所凑之处,恰是正虚之处,正气所虚之处,恰是受邪之处。因此,邪气伤人,是外在因素的寒邪,通过人体内在因素的寒气发生作用,外在因素的风邪,通过人体内在因素的风气发生作用,余如外在因素的暑湿燥火等病邪,也同样是通过人体内在因素的暑湿燥火等病气发生作用。在同一风寒气候的环境里,发病的人有伤寒,有中风,这正是由于人体内在的致病因素不同,使外在的两种不同致病因素分别发生作用引起人体发生不同的疾病。外在的这类病邪,不能通过人体内在的那类病气发生作用使人发生这类疾病或那类疾病,外在的那类病邪,也不能通过人体内在的这类病气发生作用使人发生那类疾病或这类疾病。人体发病的规律必须是:某类性质的外在病邪,通过某类性质的内在病气发生作用使人发生某类疾病。在日常生活里,过度饮酒,有些人出现面红、气粗、心烦、渴饮、躁狂、谵语等阳象,另有些人则相反,出现为面白、寒战、少言、安睡等阴象。然这种情况的发生,固然由于人体内部存在着素禀阳藏、素禀阴藏的不同在里面起着决定作用,但毕竟还由于所饮的酒液之中含有阳热和阴湿的两种邪气在起着变化的条件作用。两种不同素禀的人,过饮同样的纯性水液,是绝对不会出现上述阳象和阴象的两种相反的情况的。鸡蛋只能在一定的温暖环境里转化为鸡子,而在寒冷的环境中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转化为鸡子的。有是因,而后有是果,这是客观事物向前发展的规律所在,是亿万年不可变更的事实。然而,唯心的冒牌伤寒学家,片面地笼统地强调内因的万能和唯一,而否定外因在事物变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各个外因的特殊性,说什么“由于邪气伤人的轻重不同,和各人体质的差异,于是临床上所表现出来的证状也不一致,因而有伤寒、中风、温病等命名的不同”,说什么“人体发病,有伤寒,有中风,完全是由于人的体质关系,并不是真正伤了寒邪或中了风邪”,说什么“……外邪只不过是个诱因。寒邪、风邪只有大小的不同,没有性质的区别”。
  ……

展开
目录

《黄帝内经》的诊断方法之一——“目诊”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的我见
用矛盾论的观点看祖国医学阴阳学说的科学性
《金匮要略》一书的读法(草稿)
祖国医学有关人体疾病的学说
论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
我对《金匮要略》“妇人怀娠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一条的见解
我对心在人体中起主导作用的看法
谈谈《黄帝内经》中的“五昧所入”
从“粉”的历史谈到张仲景用粉的药治作用
我对甘草粉蜜汤中是什么粉的看法
研究《金匮要略》的态度问题
我对《黄帝内经》中“水为阴——气伤于味”一段的看法
有关阴阳经脉各有气血多少的问题
怎样学习《黄帝内经》
我对《灵枢》一书中的《经水》《邪客》两篇的看法
人体五藏是怎样主宰五体和五官九窍的
祖国医学对脑的认识
从“补”“泻”的治疗方法谈到“补药”问题
《黄帝内经》形成的探讨(初稿)(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探讨)
《黄帝内经》形成的探讨(修正稿)(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探讨)
五行学说形成史
祖国医学阴阳学说实质的探讨
评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论祖国医学的“七情说”——兼评“人体发病的七情内因论”
五行
再论祖国医学的“七情说”——兼评“七情过时论”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