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高速化·微细化·智能化——高速铣削加工的基础与实践
0.00     定价 ¥ 48.8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058612
  • 作      者:
    松冈甫篁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由日本机械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松冈甫篁、安斋正博进行组稿编写,书稿着重介绍了高速、高精度切削加工技术和作为新兴切削技术代表的精密、微细切削加工技术以及3D打印与信息化时代相关加工技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董事长李军旗先生作序。
展开
作者简介
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技术士,现任松冈技术研究所董事长、所长。曾获得模具技术协会·功绩奖、技术奖等奖项。主要做高速铣削的研究开发与实用化、CNC切削加工技术、切削刀具的开发、模具生产技术、面向超精密切削的MC·铣刀及切削技术、刀柄的开发、5轴数控MC的切削技术、CAM·NC程序、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技术的高度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高速铣削加工,通过基于丰富的实验数据的案例,着重介绍了高速、高精度切削加工技术和作为新兴切削技术代表的精密、微细切削加工技术以及3D打印与信息化时代相关加工技术,概述了作为生产技术所必要的相关技术要素,同时也针对高速铣削加工,从基础到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 本书可作为机械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教材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评

由日本机械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松冈甫篁、安斋正博进行组稿编写,书稿着重介绍了高速、高精度切削加工技术和作为新兴切削技术代表的精密、微细切削加工技术以及3D打印与信息化时代相关加工技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董事长李军旗先生作序。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理化学研究所板桥分所导入了一台高速CNC铣床,由此开启了我们对高速铣削技术及铣床的研究。该铣床由新潟铁工所株式会社(现名为新潟铁工所工作机械株式会社)制造,其主轴转速高达10×104 r/min,性能惊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相关技术尚未与高速铣削设备同步发展,因此,高速铣削加工技术没能普及。尽管在5年后的机床展览会上,各机床制造企业已纷纷展出主轴转速高达每分数万转的加工中心,但高速加工专用的技术要素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才逐步得以完备的,正是CNC、CAM、刀柄、刀具等这些关联要素的逐步完备,才推动了加工中心向高速化发展的进程。 近年来,加工中心的高速化倾向愈发显著。但仅依靠提高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很难实现高品质的高速铣削,幸好刀具、刀柄、CAD/CAM等关联要素技术也在同步提升,使得高速铣削技术逐渐得以稳健发展。 我们所说的高速铣削是以浅切深、高进给为前提的,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刀具所受负荷的断续切削。通过小径球刀的高速旋转及高速进给,实现所需形状工件的加工,通过控制加工所需刀具的种类,减少CAM的工作量。提高主轴转速与进给速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高速铣削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通过切削方式对模具进行3维形状加工时,一般使用球刀。为实现切削加工,刀具要在其运动方向和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分别进给,刀具沿工件中心轴方向(即刀具的运动方向)的切削距离称为轴向切深(ap),沿垂直于中心轴方向的切削距离称为径向切深(ae)。轴向切深由机床与刀具的刚度决定,且轴向切深量不可大于容屑槽的宽度(排出切屑的空间)。轴向切深对于切削余量形状的影响不及径向切深。利用球刀加工后,加工面的粗糙度可近似用ae/8R表示(R为刀具半径),增大刀具半径或减小径向切深均可降低切削后加工面的粗糙度。但是,若要尽可能利用少量刀具完成加工,自然应选用最终精加工所需刀具进行切削。由此可见,减小径向切深是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最佳手段。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降低,有利于减少后续研磨和精加工的工作量(根据工件样式减少不必要的工序),也会缩短开发周期。但是需要注意,若减小径向切深,加工时间将会延长。为缩短加工时间,较好的方式是加快刀具进给,然而如果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加快进给,轴向切深将会变大,导致作用在刀具上的负荷也将增大。为减小刀具承受的负荷,较好的方式是增大转速并减小轴向切深。由此可见,提高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是实现高速铣削的必然选择。 以上简要叙述了我们开启高速铣削加工实验的缘由,接下来介绍一下在理化学研究所展开的高速铣削加工方面的研究。
展开
目录
第1章高速铣削的历史(1) 第2章高速铣削的基础(8) 2.1去除加工中切削加工的定位(8) 2.2切削加工中高速铣削的定位(12) 2.3高速铣削专用刀具(16) 2.3.1高速铣削专用刀具实用化进程(16) 2.3.2CBN铣刀的开发(设计容屑槽时对中心刃的处理)(18) 2.3.3高速铣削专用刀具的切削条件(20) 2.3.4高速铣削专用刀具的特性及种类(24) 2.4高速铣削用刀柄(34) 2.4.1刀柄的种类(34) 2.4.2主轴和刀柄的连接方式(35) 2.4.3高速铣削专用夹持方式的基本特性(38) 2.4.4高速铣削专用刀柄的要求(41) 2.4.5高速铣削专用刀柄及其应用(41) 2.4.6CNC复合切削专用刀柄(51) 2.4.7高速铣削(微细形状、超精密切削)专用夹持方式(52) 2.4.8刀柄的保养(53) 2.5高速铣削专用刀具的系统性开发及制造(54) 2.5.1概述(54) 2.5.23DCAD/CAM系统的概念(55) 2.5.3刀具的试制(59) 2.5.4切削实验(60) 2.5.5总结(63) 第3章高速铣削的实用化(64) 3.1CAD/CAM(高速铣削用刀具路径)(64) 3.1.1高速铣削专用CNC程序(64) 3.1.2高速铣削加工用CAM(65) 3.1.3高速铣削专用CAM实例(66) 3.1.4高速铣削专用CNC程序的注意事项(69) 3.1.5高速铣削建模的注意事项(70) 3.1.6高速铣削专用CAM及数据库(71) 3.1.7高速铣削专用CAM未来发展方向(74) 3.2工件的特征及切削特性(75) 3.2.1模具钢的特征(75) 3.2.2模具钢的切削特性(76) 3.3切削油及油雾(79) 3.3.1高速铣削中切削油的作用(79) 3.3.2实验装置与方法(80) 3.3.3高速铣削加工中水溶性切削油的效果(81) 3.3.4高速铣削中油雾供给的效果(82) 3.3.5模具加工中油雾供给的效果(84) 3.4影响切削加工的因素(85) 3.4.1切削比、折断角、折断扭矩(85) 3.4.2切削力(86) 3.4.3切削温度(87) 3.4.4振动及其控制方法(89) 3.4.5加工(形状)精度(90) 3.5切屑形态(92) 3.6刀具磨损与损伤(97) 3.6.1刀具磨损基础(97) 3.6.2硬质合金球刀磨损(101) 3.6.3实际加工中的球刀磨损(107) 3.6.4CBN球刀磨损(107) 3.6.5总结(111) 3.7加工面品质及精度(111) 3.7.1加工面品质(111) 3.7.2高速铣削加工中的表面粗糙度(112) 第4章高速铣削应用实例(119) 第5章未来的高速铣削(141) 5.1实现高速铣削加工的难点(141) 5.2机床的发展趋势(142) 5.2.1机床现存的问题(143) 5.2.2针对问题的对策(143) 5.3复合加工机床与模具加工(149) 5.3.1复合加工机床的定义(149) 5.3.2复合加工机床加工示例(150) 5.3.3复合加工机床的缺点与解决措施(151) 5.3.4用户对复合加工机床的期望(151) 5.4CBN刀具铣削加工(154) 5.4.1模具的高速铣削加工(154) 5.4.2CBN刀具磨损(155) 5.4.3重要的加工条件(156) 5.4.4使用CBN刀具加工的最新实例(157) 5.5精准刀具(159) 5.6高速铣削加工的未来(161) 第6章精密、微细加工技术的基础与应用(163) 6.1铣刀的微小径化及高性能化(163) 6.2微小径铣刀的切削技术(165) 6.3微小径铣刀用刀柄(167) 6.4精密、微细切削用MC(168) 6.5精密、微细切削用CAM(170) 6.6精密、微细切削加工的未来(172) 第7章积层成形的基础与应用——基于3D打印的生产制造(174) 7.13D打印黄金时代的到来(174) 7.23D打印系统及技术要素(174) 7.3快速成形技术(176) 7.4快速模具(177) 7.53D打印与铣削的复合加工技术(179) 7.63D打印的缺点(181) 7.73D打印的优点(182) 第8章信息化时代的切削技术(183) 8.1生产现场的可视化(183) 8.2切削技术的信息化(185) 8.3信息化时代切削技术的最新动向(188) 参考文献(190)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