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面观
0.00     定价 ¥ 8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29121969
  • 作      者:
    颜晓峰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作为一套开放式的研究丛书,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分专题分批次,组织力量、研究撰写,由点而面、展开推进,传播成果、交流思想,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著作出版重要平台,力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理论贡献。

《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面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全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文化建设的内容等几入手,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原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合集。全书从“四个自信”入手,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逻辑展开论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强军文化、党内政治文化等方面,论述了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本书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涵盖内容广泛,思想论述深入,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对时事政治的解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从“四个自信”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基石,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一重要论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结构之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新的地位和功能,提出了从“四个自信”的新结构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

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相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深入探索和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推进文化育人、文化强国、文化外交的部署更加有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阐述了

文化自信的独特性质和力量。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前提。

1. 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到文化自信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明确宣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核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道路自信的基础。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我们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范畴,这是理论自信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开拓、理论创新与制度构建同步展开的过程,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制度自信的根基。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已有认识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概括为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道路、创新理论、完善制度,并且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功能、源流传承、精神内涵,充分发挥文化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强基固本、引领激励的作用,达到了文化自觉的新境界。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四个自信”应势而出。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反映了实践和认识的进展。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国家的精神世界、社会的精神标识、人民的精神生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始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文化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中。新时代,中国梦更加需要文化的激励和支持,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层底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源自

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汇聚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面对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复杂局面,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斗争、多种价值观念的对立冲突,必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抵御挑战,在更为根本、更为普遍、更为重要的意义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础。在“三个自信”中,文化自信存在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影响道路自信、贯通理论自信、支撑制度自信,支持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我们党对文化的本源性、基础性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确立更加自觉。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功能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本领域更加坚固,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互作用,相互强化。


展开
目录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第一部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从“四个自信”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文化自信是理想之源、信念之基 17

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 21

第二部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28

精神的经典与经典的精神 35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39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 47

攀登中华思想理论的时代高峰 54

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63

老祖宗不能丢 大道理还要讲 67

以中国问题为中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74

理论自信源于理论品格 80

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 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40 周年 8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97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102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108

第三部分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让理想之光照亮心间 116

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 120

环球何以同此凉热 126

实现最高理想要靠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 139

抓好理论武装 坚定理想信念 145

第四部分  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152

深化“三大规律”认识 引领新的历史进军 165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174

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体系 180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86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推进科学理论与时俱进 191

聚焦国家未来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创新理论 197

加强理论武装 学好创新理论 20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212

第五部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218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 225

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 230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宝典 243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50

奋斗造就新时代 254

文明与价值 261

社会和谐凝聚中国力量 273

共享发展是平等价值观的创新实践 279

让诚信成为信仰 282

怀友善之心 促民族融合 284

崇尚劳动的中国梦 289

让雷锋精神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道德丰碑 295

让好人梦想成真 302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305

第六部分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310

坚持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针 316

努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323

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方针 331

新形势下党和军队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指导 336

让理论宣传引人入胜 343

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担当 347

以人民为中心要落实到网上 350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354

把红色场馆纳入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系之中 363

第七部分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深厚软实力 370

弘扬和建设中华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374

中国精神激励中国梦 379

始终发扬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 386

第八部分 继承革命文化

让赤子之心永葆如初 396

让历史之光照亮未来 406

新的时代条件下重大课题的深刻回应 412

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路 420

张思德精神的生命力根源 427

民族觉醒和团结激励民族复兴伟大力量 431

抗战精神筑牢民族新的长城 437

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446

《黄河大合唱》响彻华夏 452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论敬重历史与崇敬英雄 458

第九部分 锻造强军文化

红船精神与人民军队的初心 466

始终保持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作风 476

在强军征程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491

用先进军事文化涵养教化新一代革命军人 498

锻造与强军目标相适应的当代中国军人价值观 507

按照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锻造硬骨头精神 511

时刻接受人民的检验——“好八连”长期保持人民军队良好形象的启示 514

军耻与强军—— 甲午战争120年殇思 517

第十部分 纯洁党内政治文化

塑造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 522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525

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531

大力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 538

从“总开关”上解决“四风”问题 545

反对官僚主义 大兴为民之风 551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 556

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 562

后记 565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