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难题98%都是沟通难题,这本书教你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停止无用甚至有害的强制、说教,帮助父母管理好自己的焦虑与失控,以一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方式,激发孩子成长。 
 
 ◆畅销5年加印23次,“顺应心理”理念曾让无数家庭的养育难题得以改善。除了普通父母,这本书也为教师等教育从业者带来帮助。新版加入更新更具代表性案例,精心修订升级。 
 
 ◆“我深深觉得跟维尼老师的这本书相见恨晚,否则我会少走很多弯路。”教育专家刘称莲、儿童抽动症专家海夫人、儿童文学作家商晓娜等,诚挚推荐。 
 
 ◆不同于市面上的一些理论空泛的外国作品,这本书汇集维尼老师10年国内家庭心理咨询经验和超300真实案例,接地气、易实践,是更符合中国家庭的亲子沟通指南。 
缺乏良好习惯、学习成绩上不去、早恋、沉迷电子产品、拒绝和父母沟通……孩子的这些问题,让父母焦灼不已,想改善却不得其法,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亲子关系的激化,孩子也更加叛逆。 
 或许这本书可以帮到你!无论你的孩子处于哪个成长阶段,都能从书中的“顺应心理”理念和超300个真实案例中找到解决方案,先顺应,再教育,以退为进,让孩子乐于与父母沟通,情绪得到接纳,逐渐成长为内心强大、性格乐观、自控自爱的孩子。 
很多父母深深地陷入育儿焦虑之中,而孩子也容易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再加上当下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巨大,更加凸显出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性。所以,父母自然希望能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让自己和孩子能够坦然面对挫折,学会坚强,变得淡定从容些。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坚强,就是面对不如意、失败、挫折、压力时,虽痛苦、焦虑、烦躁,但是也能忍耐。这种坚强固然可贵,但是既煎熬又难以坚持。 
 而我有一个方法,可以在面对挫折时内心坦然淡定,就像“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那么自然就容易坚持了,这才是真正的坚强。 
 真有这样神奇的方法吗? 
 回顾一下认知疗法的原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直接导致了情绪和行为。所以,改变了对事情的认知,就改变了情绪和行为。面对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糟糕、了不得,严重到让人无法接受,那么沮丧、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自然接踵而来,就难以承受,甚至会被击垮。如果能改变自己的认知——发现这件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或者事情不像想象中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或者虽然有些糟糕,但应该接受现实,努力之后可以顺其自然,那么,心态自然会淡定平和些,也就容易承受了。 
 如果这样的思维模式成为习惯性思维,挫折失败引起的情绪波动就会少得多,我们和孩子就会变得坚强了。 
 这就是“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适用于大多数情况,适合父母和孩子。三种思维就是: 
 坏事变好事:发现这个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 
 很正常,没什么:事情不像想象中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 
 顺其自然:虽然事情有些糟糕,但是只能接受现实,顺其自然。 
 那么如何使这三种思维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呢?首先,父母要能理解、运用这三种思维,形成习惯性思维。这样,当孩子遇到不顺利、失败时,结合具体事情向他渗透这三种思维,逐渐地,三种思维会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变成口头禅,他就能淡定平和地应对挫折,变得坚强了。只要父母淡定、从容,有时即使不有意说什么,轻松淡定的神态、语气,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这个事情很正常、没什么,从而容易做到顺其自然。 
 我女儿和同学玩多米诺骨牌,没找到某个骨牌,她会说,找不到就找不到吧(顺其自然);摆的骨牌不小心被碰了一下,局部一下子全倒了,她也会说,没关系,没关系,说明我这部分摆得挺好的(很正常,没什么;坏事变好事)——三种思维已经渗透到她的心里,可以脱口而出,自如地运用了! 
第一章 理念篇:优秀与快乐,可以兼得 
 1. 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去成长 
 不合理的管教不如不教 
 学习教育理念的三个前提 
 2. 心理不健康,什么都是泡影 
 放弃压抑的教养方式 
 最常见的压抑方式:过于严格或严厉 
 过于严厉,带来的是几十年的痛苦 
 3. 顺应心理的养育模式 
 读懂孩子心理的秘诀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 
 理解、接纳、尊重的教育模式 
 第二章 认知篇:养育孩子,先自己成长 
 1. 孩子的问题,根源在父母 
 2. 父母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想发火时怎么办? 
 发了不该发的火之后怎么办?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 
 3. 调节心态的三大法宝 
 如何减少育儿焦虑 
 4. 学会理解孩子,管教更容易 
 孩子的某些问题很正常,没什么 
 孩子的某些问题是有原因的 
 孩子的某些问题是父母造成的 
 5. 学会接纳孩子,改变自然会发生 
 父母也要学会接纳自己 
 父母无须对自己要求太严苛 
 6. 父母如何平息内心的焦虑 
 好的生活习惯与优秀的关系大吗? 
 关于入睡:是按时入睡还是顺其自然? 
 努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但不必太勉强 
 孩子的内在独立比外在独立更重要 
 不必急着分床睡 
 不要逼孩子打招呼 
 孩子厌学怎么办? 
 学会放下对面子的执着 
 第三章 方法篇:轻松养育孩子的好方法 
 1.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适当满足,适当拒绝 
 先说好,再说不 
 “有弹性”不等于“说话不算数” 
 制定规则要和孩子商量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要有弹性 
 2. 这样做,不用说教就能改变孩子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帮助孩子自己体验行为的结果 
 3. 学会激励,孩子自发变优秀 
 如何鼓励孩子最有效 
 能不能对孩子实行物质奖励? 
 适合十岁前孩子的鼓励法 
 如何轻松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4.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先理解、肯定,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当孩子对老师不满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第四章 心理篇:如何养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1. 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 
 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批评 
 如何让孩子能够输得起 
 如何教孩子应对压力 
 2. 如何帮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克制愤怒为什么这么难? 
 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3. 如何改善孩子的性格 
 改变孩子的性格要顺势而为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 
 如何让孩子爱和小朋友玩 
 不必逼迫孩子克服“害怕” 
 孩子自慰怎么办? 
 如果孩子患上强迫症 
 小心孩子“被”精神病 
 孩子貌似有多动症怎么办? 
 5. 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症状 
 如何逐渐改善抽动症状 
 三种思维缓解心理焦虑 
 吃药对抽动症是否有用 
 第五章 学习篇: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1. 为什么孩子的学习需要帮助? 
 2. 学习和快乐,不是对立的选择 
 孩子写作业,管还是不管 
 3. 辅导孩子学习时,如何保持情绪平和 
 记住六字真言:很正常,没什么 
 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4.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哪些做法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 
 抓住孩子学习兴趣的敏感点 
 辅导孩子学习的五大主张 
 孩子学习态度不好的真正原因 
 如何让孩子欣然接受严格的要求 
 5. 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孩子粗心怎么办? 
 如何不惩罚就让孩子写字认真 
 6. 考试的技巧及心理调节 
 考试答题的策略 
 如何避免考试紧张慌乱 
 7. 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 
 8. 如何不再为孩子写作业而抓狂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作为过来人,我深深觉得跟维尼老师的这本书相见恨晚,否则我会少走很多弯路。——教育专家 刘称莲
怎样把父母眼中的“魔鬼”返本归真为“天使”?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读这本书!——抽动症专家 海夫人
维尼老师的这本书,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教育法则就是“尊重”,引导家长真正学会共情,懂得换位思考,做孩子的同行者而不是引路人。
——儿童文学作家 商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