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红色经典丛书:刘胡兰传
0.00     定价 ¥ 3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9418449
  • 作      者:
    马烽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烽(1922--2004),原名马书铭,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年早知道》《我的*一个上级》,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长篇小说《刘胡兰传》《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著名作家马烽的长篇小说名作,小说描写了刘胡兰十岁参加儿童团,不到十四岁入党,成为区妇女干事,十五岁牺牲在国民党铡刀下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叙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革命英雄的故事,揭示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深刻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红色经典丛书:刘胡兰传》:
  苦命的孩子刘胡兰家住在云周西村中间。
  这是一户普通的中农人家。自己有一宅破旧的四合小院,种着四十多亩碱薄地,养着一头老牛。爷爷名字叫刘来成,是个和和气气的老好人;爹名字叫刘景谦,又憨厚,又老实,平素连话都不说。父子俩都是村里有名的好劳动,放下镰刀提粪筐,一年四季不识闲。大爷(伯父)刘广谦在交城县做买卖——实际上是给一家杂货铺当勤杂工,担水磨面,搬运货物……每年没多有少总能捎几个现钱回来。买房置地不够用,称盐打醋倒也有余。奶奶是个把家过日子的能手,整天起来领着两个媳妇纺花织布,烧茶煮饭,料理家务。
  这户人家,按说日子也还像模像样。可是那时捐又多,税又重,捐税的名目多得吓人:什么钱粮、水费、地方附加税、差车费、巡田费、临时军费、临时派款……从年初到年底,村公所送来的捐款条子,差点能贴半屋子。把这些捐税一缴清,地里打下的粮食就不多了。
  好在这户人家过日子很克俭,一年四季是粗茶淡饭,平素晚上连灯都舍不得点。这么着,日子还算能过得去。正像俗话说的那样:没有发了财,也没有倒了灶。
  刘胡兰是这个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全家人都希望生个男孩,好顶门立户,承继刘家的香火。奶奶对这事特别关心,整天起来求神拜佛,烧香许愿,一心希望神仙保佑给添个男孩子。可是结果偏偏生了个女孩子!好在这是孩子,全家人倒也还高高兴兴。奶奶虽然多少有点失望,但也没有抱怨什么。不管男罢,女罢,总算是抱上孙孙啦!隔了几年,妈妈又怀孕了,家里人又都抱着很大希望,奶奶又是整天起来求神拜佛……结果偏偏又生了个女孩子。这回,家里人都显得很不开心。奶奶简直有点生气了,人前背后常叨叨:“一连生了两个‘赔钱货’,犯了九女星啦,这不知还要生多少个‘赔钱货’呀!”妈妈听着这些话,心里当然不会好过,不由得眉头上就挽起颗疙瘩。
  ……
展开
目录
前言
苦命的孩子
混乱的年头
月昏星暗夜
又一个混乱的年头
抗日队伍
新年新岁
人民的勤务员
娶新妈妈
一年级小学生
在阴暗的日子里
奇怪的客人
光荣的任务
一本“天书”
奶奶的“女儿经”
软骨头和硬骨头
两个小通讯员的死
挖掉敌人的耳目
枉费心机的奶奶
从胜利到胜利
两只金牙的故事
走出家门
一场风波
四十天的变化
第一个职务
奶奶之死
一双坏军鞋
见义勇为
当了区干部以后
难忘的一天
发动老长工
在第一次党员会议上
爱护伤病员
留在困难的岗位上
在黎明前
挑起千斤重担
给敌人以打击
敌人的报复
做最坏的准备
阴暗的早晨
在敌人面前
光荣之死
《刘胡兰传》附录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