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日夜书(韩少功长篇小说系列)
0.00     定价 ¥ 37.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20142712
  • 作      者:
    韩少功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对一个个熟悉的身影熄灭,你能说些什么?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记忆中的很多快乐和悲伤也要模糊,为人一生的最后证据将要散失,你能说些什么?某个词句或段落突然冒出来,很多时候只是作者听从内心。——韩少功

 

父一辈的精神史  子一辈的故事会

 

 

展开
作者简介

 

韩少功,生于湖南,现居海南。1974年开始文学写作,著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日夜书》,散文专著《山南水北》《革命后记》,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等。有的作品有英、法、荷、意、韩、西等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日夜书》将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通过几位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物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冲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后知青”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等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们各自的一生回答了时代的精神之问。《日夜书》是一代人的精神史。它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是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

展开
精彩书评

 

韩少功是一位高度自觉,创造不止的作家。他始终保持着清醒、沉静的写作姿态、洞幽烛微的探索精神和一种思想的张力,使其文学写作具有他人所无的、不可效仿的特质。在当代文坛和思想界,韩少功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评论界对他有极高的评价。钱理群非常概括地说出了韩少功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一直在关注并紧张地思考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而不像鲁迅批评的某些作家,总是‘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

 “中国的知青和老三届都要60岁了,很多人都陆续退休了。所以我通过这部小说来作一个回顾,而且也正是合适的时候。”韩少功说。   

作为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日夜书》的出版距离韩少功的上一部长篇小说《暗示》已隔十年之久。 “《日夜书》是一本描写知青一代人群像的小说,从他们知青年代一直写到现在,但重点还是这代人在当下的命运。”

 

 

梁文道:

这整本小说有个特点,就是他的写法并不是一个依时序的写法,这个故事的背景仍然是写在韩少功喜欢写的湖南,写在白马湖这个地方,一个当年知青下乡的这么一个农场里面,然后有一整代的知青在里面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并没有一个特殊的主角,虽然有一个主要的叙事者陶小布,后来当官了,另外还有五六个不同的角色,在其中穿插拂尘,而这个叙事的线索是前进一下要倒退一下,前进一下又倒退一下,有时候在回忆当年的下乡往事,忽然又转入今天这些人的下落如何,彼此的关系如何,中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起来呢?就是他们一起下乡的经历,以及他们下乡这么多年以来,维持的某种的友谊,某种的定期的聚会,这些叙事结构使得这整本小说看起来有点松散,有点真的像是韩少功跟自己的解释一样,是一个列志,是一个人物列传的这么一种感觉。         

但是我觉得又不尽然如此,为什么呢?因为在真的谈人物列传的时候,那些人物与人物之间固然有所交叉他们的故事,但是彼此切割还是相当清楚的,而且也是在叙事的顺序上面不会这么忽前忽后,所以这整本小说,我看起来更加像是韩少功个人的对那个年代他的经历,他的一种回忆,一种的感怀,以及一些他觉得不可不发的一些的牢骚、忧思以及思考跟无奈的慨叹。

展开
精彩书摘
  《日夜书(韩少功长篇小说系列)》:
  01 远方
  那一天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我去学校查看升学名单的公告,然后在双杠上闲坐了一会儿,准备回家做煤球。我知道,政策规定不满十六周岁的可继续升学,父母身边也可留下一名子女,我是两条都合得上,不必下乡当知青,被不少同学羡慕。
  我似乎还能继续坐双杠,投射纸飞机,在上学的路上盘带小石块,去学校后门外的小店里吃米粉,把酸辣汤喝得一如既往。
  下雨了,我一时回不去,便在大楼里闲逛。这时候的学校都成了旅客散尽的站台,一本本没有字迹的白页书。全国大乱结束了,中学生几乎都被赶下乡去。到处空空荡荡,在走廊里咳嗽一声竟然回声四起,让人禁不住心里发毛。白墙上到处是红卫兵的标语残痕。窗户玻璃在武斗的石块和枪弹下所剩无几。楼梯上的一个大窟窿标记出这里曾为战场——不久前的那一次,一个冒失鬼出于派争之恨,觉得自己没骂赢,打架也没占上风,居然把一个手榴弹扔上教学楼。幸亏当时周围没人,只是把几块楼板炸塌了,吓出了楼板下一窝逃命的老鼠。
  我推开202房,我们不久前的红卫兵司令部,但这里已没有大旗横挑在窗外,没有我熟悉的钢板、蜡纸、油印机、糨糊桶,只剩下几张蒙尘的桌椅,完全是匪军溃逃后的一片狼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知是谁临走前在墙上涂抹下这样的笔墨悲壮。忍不住,我又习惯性地走进208、209、311……门吱吱呀呀地开了,但这些地方更冷清,一张床是空的,另一张床是空的,另一张床还是空的。所有的床都只剩下裸露的床板,用木板结束一切。破窗纸在风中叭叭响。
  我踢到了一个空纸盒,呼吸到伙伴们的气息,包括女孩子们身上似香若甜的气息——那些喜欢做鬼脸和发尖声的姐们。
  亲爱的,我被你们抛弃了。
  我有一种充满了风声和雨声的痛感,于是回家写诗,写下了一些夸张的句子,决定放弃自己的升学。
  是那山谷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这是当时一首流行歌。一代少年对远方的想象,几乎就是由这一类作品逐渐打造成形。远方是什么?远方是手风琴声中飘忽的草原,是油画框中的垦荒者夕阳下归来,是篝火与帐篷的镜头特写,是雕塑般的人体侧影,是慢镜头摇出的地平线,是高位旋转拍摄下的两只白鸥滑飞,是沉默男人斜靠一台拖拉机时的忧伤远望……哦忧伤,忧伤太好了,太揪心了,男人的忧伤简直就是青铜色的辉煌。
  出校门时,雨还在下,仍在忧伤不已的我遇到了郭又军,比我高五届的红卫兵头。像我一样,他有一位工伤卧床的父亲,也有条件和理由不下乡,但他还是去了,这一次是回城来接收和指导另一批同学。他忙得满头大汗,受人之托代购了诸多新毛巾、新面盆、新球鞋,装了满满的两个大网袋,清一色的光鲜亮眼,给我一种出门旅游的气氛。一对新羽毛球拍也挂在他肩头。
  “我跟你一起走。”我兴冲冲地报名旅游。
  “你在那里有女朋友?”
  “没有呵。”
  “家里没出事吧?”
  “没有。”
  “那你发什么神经?”
  “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太没意思。”
  “该升学就升学,别乱来。下乡不是下棋,户口一转就不能悔棋的。”他瞪大眼,“再说办事还得讲究个组织纪律。”
  又军似乎不明白,此时的学校过于凄冷和陌生,让人没法待。还能上什么课呢?LongliveChairmanMao,英语课只会教这一类政治口号,笑死人了。代数课呢,不是算粮食就是算肥料,今天是牛粪一元方程,明天是猪粪二元方程,已经算得教室里粪味弥漫。学生们都惊呼人民公社的畜生也太能拉了。
  “我已经向军代表报名了。”我兴奋地告诉军哥。
  像后来有些人说的,我就这样自投罗网青春失足,揣上介绍信和户口材料,跟随军哥一同乘火车,再转汽车,再转马车,在路上昏昏沉沉颠了两天多,在哗哗急退的风景里心潮起伏。我们一路上同县招待所里的厨师吵过架,同另一伙知青下过馆子和看过电影,直到那个傍晚才抵达白马湖——山坡上的两排土平房。
  我把一口木箱和一个被包砸在这里,未见欢迎仪式(几天前已经开过了),未见朋友们前来激情地跳跃和拥抱(他们早来十几天,已累得无精打采),更没见到旅游营地的手风琴和篝火,倒是被一钵冷饭堵得胸口冰凉。也许是淘米时太马虎,饭里夹了一些沙粒。更重要的是没有菜,只有盖在饭上的几颗咸黄豆,让我目瞪口呆,东张西望,无法下咽。更严重的情况还在后面。睡觉的土房里油灯如豆,地面高低不平,新泥墙还潮乎乎的透水。木栏窗只蒙了一块塑料布,被风鼓成了风帆状,叭啦叭啦的随风拍打。外面呼呼下大雪,瓦缝里就零星飘入小雪,以至帐顶上挡雪的一块油布不堪其重,半夜里被积雪压垮了,吓得同床的姚大甲跳起来大叫,把同室人都叫起来紧急救灾。
  还不到第二天挑湖泥,我就已经后悔不迭了,就明白农村户口是怎么回事了。我其实不是没有奋斗的准备,甚至在日记里写下过豪言壮语,写过“你应该”、“你必须”、“你一定”、“你将要”一类。但挑湖泥算什么?呱唧呱唧的臭泥水算怎么回事?牺牲,也得身姿矫健一点吧,也得顶天立地或排山倒海一点吧?一屁股坐在泥浆里算什么?疑似半身不遂,我以为自己站直了,走稳了,但到头来发现一只脚早已出了套鞋踩在污泥里,踩出了脚趾间泥浆的冒溅,自己还浑然不觉——这算什么?
  身子一晃,像被谁重重地推了一把,我四脚朝天倒下去,引来几个本地农民的哈哈大笑。
  ……
展开
目录
01 远方
02 赌徒
03 公用鳖
04 亚利玛
05 更高的东西
06 妖精们
07 小军帽
08 美声歌剧
09 抹尸
10 日新月异之志
11 都是天价
12 懂懂
13 国际歌
14 影子人物
15 告密信
16 三卦全凶
17 永远的空框
18 政治犯
19 寂静山谷
20 初夜
21 红月亮
22 酒鬼
23 两根指头
24 小人们
25 大是大非
26 遗言
27 女权教授
28 万水千山总是情
29 陆大宝贝
30 孩子的五彩梦
31 出局
32 团圆家宴
33 纪念衫
34 漫长的失眠症
35 白马湖
36 毛主席万岁
37 扯谎歌
38 欠下一个笑
39 高高大山的那边
40 老照片
41 臭疤子
42 江湖之王
43 身体之谜
44 姐夫
45 二流子的隐私
46 高墙下
47 你找不到
48 种太阳
49 天堂
附录:几个五〇后的中国故事――关于《日夜书》的对话(韩少功刘复生)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