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滇越铁路三部曲》:
车站响起爆炸声
1982年7月25日星期日下午四点,迷哈地车站站长杨老六分头通知电务、工务工区的工长到自己家吃晚饭,目的是迎接今年分来的几个大学生。
据杨老六得到的消息,今年迷哈地车站共分配来三个大中专生,车务、工务、电务各一名。
“真是不容易啊,快二十年了。”杨老六自言自语,但掩饰不了内心的激动。身为一站之长,尽管在站区的各个单位分属不同的管理体系,但杨老六作为召集人已约定俗成。
681次旅客列车在迷哈地车站停车时间已过,可车还没来。
“你问一问白寨,正点到达时间是下午五点三十九分,已经过了点,到底是怎么回事?”杨老六当着工务工长白小七和电务工长张山明的面向车站值班员小李吼道。
小李在该站已经工作三年了,对杨老六的声音已经习惯了,自然地拿起站间电话。
一分钟后,小李向杨老六解释说:“火车从白寨出站后300米左右,撞上了一头牛,目前正在处理,预计三十分钟后才能发车。”
算一算距离,杨老六估计一小时后才能到达迷哈地。杨老六、白小七、张山明三人叹了声气,转身往各自的住处走去了。
迷哈地车站按照铁路上的作业标准来说,属于四等站,可以进行简易的列车解编。包括车站及各个专业人员在内,不超过50个人。车站被大山包围,常年气温都在20℃以上,夏季气温几乎都保持在30℃以上。车站对面有条河,大约宽100米左右,没有桥梁,要到对面的公路上必须走大约5千米铁路才能转到公路上。车站方圆5千米内没有任何人烟。
“铛、铛”,敲击钢轨发出的声响在车站上空格外响亮。
“杂种,车都快到了,也不告诉我一声。”杨老六急急忙忙从家里跑出来往站台上小跑,并嘴里嘟囔着。
“呜”,火车的叫声预示着列车已经进入车站。
杨老六一边回头看火车,一边看到小李几乎赤身裸体出来迎接列车。只见小李穿着一件大花短裤站在站台上,右手摇着小绿旗,中间的大花裤随风摆动,小腿跟着旗子成相反方向抖动。
“丢人。”杨老六骂了一句。东方红21型机车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小李正对面。
杨老六没有时间去纠正小李的违规行为,急忙跑向6号车厢去接新分来的大中专生。之前车务段教育室已经告诉杨老六,大中专生坐6号车。
实际上根本不用他们告诉杨老六,整个列车几乎没有其他乘客,下车的人不是去外站工作坐车回来的,就是来检查工作的,提着行李的一定是新职工。
“走,走,先去吃饭。”已经将近晚上七点了,杨老六、白小七、张山明急忙招呼新来的三个年轻人。
杨老六家离运转室不远,过了上行扳道房,爬上39级台阶就到了。
杨老六家在一楼,三个大中专生被安排在二楼。由于车站不大,大部分职工都住在离车站不远的三栋青砖房里。
“楼上开着门的三间房就是你们的宿舍,住哪间你们自己决定,放好行李就下来。”杨老六边吩咐边张罗着吃饭。
杨老六家是一居室,为方便做饭,在窗子外面搭了个十多平方米的厨房。远远望见杨老六他们走过来了,杨老六的妻子急忙地将简易的桌子从厨房里搬出来。
一会工夫,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
“马公安……”杨老六扯着嗓子向后面的那栋房屋大吼。
“来啦。”声音从后面传来。
“坐,坐,都坐下,我们边吃边介绍。”杨老六招呼大家坐了下来。
桌上摆满了用各种碗和盘装满的菜肴,本身不大的桌面看上去更显得小了。吃饭的餐具只能放在地上。
“每个人倒满一碗酒,边喝边自我介绍。我先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