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100句:唐人传奇》:
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日:“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
——沈既济《枕中记》
完全读懂名句
1.寒馁:馁,饥饿。寒馁指又饿又冷。
2.求禄:求取官位与俸禄。
语译:卢生担心会有无法预料到的祸害,对妻子说:“我老家在山东,有良田五顷,已经足够我们穿得暖、吃得饱,何必要当官昵?如今到此地步,想着穿粗布衣服、骑青色小马,在邯郸的道路上散步的日子,是不可能了。”
文章背景小常识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开元七年,学了.神仙之术的道士吕翁,在旅馆遇到准备去田里工作的年轻人卢生,两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很是愉快。但卢生却长声叹息自己的困窘与不得意。吕翁则觉得他无病无灾、言谈自在,何故感叹呢?卢生认为现在只算是苟且偷生,哪有什么自在?并指出读书人就是要建立功名,出将入相、衣食丰富、家族兴旺。两人闲聊过后,卢生有点想睡了,吕翁便拿出一个枕头给他说:“您躺我的枕头,这可以让您的梦想成真。”
卢生躺下后,做了一场大梦。他先是娶了美娇娘为妻,家中生活越来越富裕,后如愿取得科举功名,成为朝廷官员,而且政绩卓著,一路升迁顺遂,甚至晋升至宰相,名重一时。其间虽然招忌、受奸臣陷害,但往往谪官不久便被平反。最后他被封为燕国公,子孙满堂,寿终正寝。
然而卢生在梦中死去,却在人世间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还睡在旅馆中,周围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吕翁告诉卢生,人生所经历的辉煌,不过如此。卢生恍然大悟。
《枕中记》对后世影响极大,是明朝汤显祖的戏曲《邯郸记》的原型,也是成语“黄粱一梦”的由来。名句的故事
晋朝陶渊明在弃官、选择回归田园后,必须自食其力。他在《杂诗》中说:“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古代将做官领俸禄的人称为“代耕”,因为官吏是不用耕作的。陶渊明说自己不期待当官,向往过着自足的农耕生活,他亲自下田劳作,但常常要忍受寒冷和饥饿,甚至总要吃粗食。这是因为农业活动如遇天灾,往往收成不足,日子就会艰苦。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读书人对求禄一事常持谨慎态度。《南齐书·乐志》中有一段话,最能表达这个理念:“求禄求禄,清白不浊。清白尚可,贪污杀我。”能追求高官厚禄,还保有
清廉者,历史上少之又少,但沦落到贪污而自毁者,则太多了呀。
历久弥新说名旬
故事中的卢生曾一心求禄,但仕途起伏。古代的文人人仕,不一定能顺遂。例如杜甫出身于大士族,京兆杜氏,因此少年时生活并不算差,他也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身为读书人的他,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不料落选,即使改走权贵之门,也毫无下文。在长安十年的岁月中,杜甫不得志,生活相当贫困。后来为了家计,他不得已接受一个小官的职务,当时他已经年过四十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辗转被唐肃宗授予左拾遗的官职,后因触怒肃宗,又被贬官。在友人的帮助下,他陆续转换几个官职,但始终寄人篱下,生活很是辛苦。后来杜甫辞官,想去投奔亲友,路程中却一再因战乱的阻碍而到处漂泊,始终无法让全家“御寒馁”。在颠沛流离中,伟大的诗人居然在一条小船上去世了。何苦求禄?对终其一生无法安定的杜甫而言,实是不可承受之重。
宋朝李孟传的状况就很不一样。李孟传一直有官可以做,而且政绩都还不差,颇受同僚的推崇,虽然为官过程中曾因朋党之争或多或少遭遇权臣的构陷,但作为一个士大夫,该对朝廷、皇帝提出的谏言,他还是无所畏惧地提出。他屡次辞官,很多时候被转调其他官职,但不多久总会被升官。李孟传常告诫他的子孙:“安身莫若无竞,修己莫若自保。守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宋史·李孟传》)意思是说,在社会立足的方法最好是不要与他人有所争执,修养自己不如懂得保护自己;遵守正道行事,福气自然会到来,追求名利爵禄,则容易招来羞辱。是的,如果懂得知足、自爱,何苦求禄?
……
展开
——陈寅格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
★传奇小说是唐代小说的骄傲。它在唐代的崛起和兴盛,正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
——李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