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游诗人咖啡馆》既是现实主义的经典叙事,又是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呈现。作品描述和塑造了这个时代隐身在喧嚣都市中的“吟游诗人”,宛若一曲诗意的咏叹调,探析当今生活中的人们所未知的某种情感之谜。
我始终是一名孤独而执着的写作者,一位试图探解人生无解乃至悖谬之谜的人。我只想像现下这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写作之于我,不仅仅是人生的探索与解惑,更是一种自我的救赎,从而我认识了我自己。
——王 斌
《吟游诗人咖啡馆》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小说,以坐落在北京的一个咖啡馆中出现的几位年轻人为叙述焦点。作品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男人与女人的情感故事,而是为了透过男女之间的情感,去俯察当今生活中的人们所未知的某种情感之谜。
《吟游诗人咖啡馆》所描写的人物,皆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对他们的音容笑貌似曾相识,分别是:时常来咖啡馆写作的一名作家,咖啡馆的老板——一个女孩,以及这个女孩的同学兼闺蜜,平时总是戴着墨镜来咖啡馆的神秘女孩,时不时来咖啡馆送花的一位男人,还涉及几位女孩的男友。他们一个个以不同的面貌登场亮相,逐渐构成了这部当代城市题材小说的一种独特的叙事形态。
作者始终用一种保持间距的冷静的眼光,从容而淡定地打量着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他们分别以自己的个性特征呈现言与行,细心观察着他们的心理轨迹,从而透视出了在今天这个时代所展现的年轻人的精神和情感的特质。小说中没有结论,只是提出问题,从而让读者自己去审视与思考。
一
又起霾了。
就像一个阴险的隐形人,肆无忌惮地向天空喷吐毒雾,而人们只能无奈而沉默地被迫吸纳。就这样,渐渐地它也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能隐忍。
一天前,还是澄澈碧蓝的天空,白云悠闲地飘浮着,空气清新如洗,转眼又见风息霾起了。铅灰色的雾霾,无边无涯地笼罩着这座庞然大物般的城市,浑浊、沉闷、压抑,让人感到窒息。彼时的萧朗,还没意识到这将又是一个浓重的雾霾之天呢。
昨晚入睡前,狂风尖厉地呼啸而起,从楼层的高处听来,就如同声嘶力竭的鬼哭狼嚎,又像是憋急眼的婴儿,在发出刺耳的声声啼哭,滚雷一般从广袤的地平线上碾过,地动山摇,宛若要将沉睡的城市连根拔起。
风声,啸声四起的风声,总会不经意地唤起萧朗心灵深处的某个记忆。那仿佛是久远的记忆了。
曾几何时,风声让萧朗记忆尤深。彼时,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萧朗总会瞪大双眼,仰望着黑的天花板,心存忧伤,耳闻风声嘶吼,狂啸不已。萧朗犹感在这么一个时刻,思绪亦像在风中无根飘零。
这时的萧朗,常会莫名其妙地陷入失眠。
他只能半夜爬起,披衣步入书房,揿亮台灯,然后打开了电脑。待坐定后,稍一闭目沉思,萧朗便觉心中涌荡的思绪犹如脱缰的野马奔腾了起来,思若泉涌了。他捕捉着激流般向他迎面扑来的感觉,以文字呈现的形式,将它们快速地输入他的实名博客。在萧朗看来,那一个个争先恐后蹦跳而出的文字,亦如在风中飞扬狂舞。
后来,北京的风渐少了,那呼啸的风声也像在记忆中渐次远去,而漫无边际的雾霾,则变得越来越浓厚了。萧朗感到了莫名的惆怅。
是因为少了呐喊般的风声吗?还是因了那裹挟在风中的记忆—— 他记忆中名唤月光的女孩儿?萧朗当然知道,他在失眠之夜写下的那一篇篇随笔,其实是为了那个萦绕在他心中的,仿若悠长绵延的思念而写下的。那是他对遥不可及的月光的思念。虽然行文中萧朗似乎并没有这么明说,而更像是在追忆自己曾经以往的似水流年,但他心中其实是了然的,之所以陆续写下这些文字,皆是为了那个网名叫作月光的女孩儿。
彼时,萧朗心里知道,这个女孩儿一定会是他随笔的第一个读者。她亦像是一位不会与他“失约”的知心挚友,总是奇迹般第一个出现在他博客下的留言栏里。久而久之,便在无形中成了萧朗写下这些文字的潜在动力。萧朗有时甚至会觉得,他的这些随笔文字就像在以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向月光轻声倾诉着什么。那是什么呢—— 自己的人生经历?还是在这些经历中自己从中获得的某些人生感悟?
似是, 而又非是了!
萧朗以为,自己是在以这么一种方式向身在远方的月光,袒露着某种自己一时还梳理不清的心迹。而这个隐秘的心迹,萧朗从没向任何人提起过,自然也没对那个叫作月光的女孩儿说过。这就像是隐匿在他心间的不能向外人道及的秘密,而这份秘密,萧朗从不愿轻易地与别人一道分享。
只有自知了!
后来月光遽然消失了,如一阵风,在萧朗的记忆中留下了一道刻骨铭心的划痕。也就是从那时起,萧朗开始了他漫长且从未曾间断过的在博客上的随笔写作。在他的幻觉中,总觉得终究有那么一天,月光又会突然出现在他的博客留言栏中。又是第一个坐在“沙发”上的人,还像以往那般先跟他打个招呼。这一幻觉,竟然如此顽固地盘旋在萧朗的心头,以致像是成了他写作的灵感之泉。萧朗后来渐渐地觉察到了,原来他写下的这些文字,终归还是为了让遽然逝去身影的月光看的,虽然她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他仍在一如既往地向她诉说着心中的某种隐语。或者说,他在以一种别人所无法知晓的表达方式,在隐秘地告诉遥远的月光,目下的他,又在做些什么。
即使在月光消失后的那段日子里,萧朗的生活中也出现过一段男女间的小插曲,但萧朗依然觉得月光在他的心灵深处从未真正地消失过。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让萧朗不由得想起她来。萧朗想念她,也怀恋他们间曾共同拥有过的那一段美好的时光。这亦让萧朗感到了惊诧。毕竟他与她—— 月光,从未有过一次谋面之缘,甚至月光曾经示以的照片,亦是朦胧而又模糊的,也就是说,他甚至无法了然月光究竟长得什么样。可她就是犹如她的网名——月光那般,像在寂静夜晚的云雾中游弋的一钩明月,悬浮在他的心中,隐约照亮着他的生活。
哦,久违的北京的风,入夜后又骤然而起了。
就寝前,萧朗凝神聆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陷入冥想。那风声听上去一如往昔,让萧朗飘忽的记忆,以及裹挟在记忆中的那份隐而未显的感觉,再度被悄然地唤醒了。他为此又感到了一种无以言说的落寞和伤感!
深夜骤然而起的大风,还让萧朗误以为踯躅在城市上空的那层浓浓的阴霾,将会随着这骤然而至的狂风一扫而净呢,而明天,将迎来一个清朗的天空,云开雾散,蓝天白云,一轮艳阳高悬在天,普照大地。
萧朗多么希望能有这么一个怡人的阳光明媚的晴天,从而助他从一再陷入困境的思绪中走出,就如同有一道炫目的神光从天而降,引领着他,步出晦暗的心境,走向澄明。但此刻笼罩着他的这份困顿之心境,就如同已将他笼罩在了烟雾弥漫的大海中,萧朗竟似看不见远去的飘洋过海的风帆了。
萧朗爱海,每每旅行到了海边时,他总会在天色破晓前,独自一人来到海边的沙滩上,盘脚坐下,静静地等候着海上日出,在霞光万丈的曙色中,远眺海平线上远去的风帆,心中涌动着一股永恒般的澄澈与辉煌。
目下的萧朗,好像深陷在了这重重的迷雾中,一时之间竟像是走不出来了。他为此在苦恼着。
清晨时分,萧朗从梦中兀自醒来了。睁开眼,脑袋一如往常地仍处在混沌的懵懂状态中。这一夜他显然是没睡好的。他习惯性地从枕边摸出了手表,仰脸躺着,迷迷糊糊地瞄了一眼:时间指向七点十分。他总在这样一个时辰自动醒来,渐成习惯了。
萧朗还是慵懒地赖在床上,浑身无力地又躺了一会儿,大瞪着呆呆的双眼,醒了醒神,这才起身穿好衣服,懒懒散散地来到窗前。他站住了,下意识地抬起了手臂,揉了揉惺忪迷离的双眼,然后拉开了厚厚的窗帘。
一道刺目的光线,就在这时激射了进来。萧朗这时见到了灰蒙蒙遮天蔽日的雾霾,远处的西山亦湮没在了帷幔般的雾霾之中。萧朗的心境,一下子如同这黏稠般的雾霾,暗沉了下来。萧朗预期中的今天,应该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呢,因了昨晚睡前窗外刮起了大风。可期待还是落空了。已然泛青的树林在大地上纹丝不动,风止啸歇了。
难怪又起雾霾了呢,现在的北京,无风即霾呵!他不无沮丧地想。
鸡蛋、牛奶、面包和咖啡,这便是萧朗的早餐了。他日复一日以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打发着属于他的每一个清晨。然后呢?然后他会看一会儿闲书,品着咖啡,再听一会儿古典音乐。早晨适合听莫扎特或肖邦。这是他让自己的大脑放松的最好方式了。
这时的他,什么都不会去想,包括那篇让他深陷困境中的小说。萧朗的习惯是一旦陷入写作困境,就不让自己再去多想了,顺其自然地暂时将大脑放空,等待下一次重新进入写作状态时,再开始凝神思索,寻找新的突破点。奇迹有时就会如愿以偿地骤然降临。
这种写作方式让萧朗屡试不爽,有如天助。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