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1949—1966年“社会主义戏剧”研究
0.00     定价 ¥ 23.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10220161
  • 作      者:
    申燕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申燕,四川内江人,2005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年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李江教授,2011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师从胡星亮教授,2015年底进入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为曹顺庆教授。2011年7月进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任文学编辑,201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第59批一等资助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负责戏剧文学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编目等。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戏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南大戏剧论从》《马克思主义美学》《戏剧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可以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是第一阶段,以政治颂歌和捍卫新生两种模式为主,1957年至1962年是第二阶段,以革命史重塑和乌托邦想象两种模式为主,1962年至1966年是第三阶段,反修防修模式统摄了这一时段的戏剧类型。第一章主要对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发展阶段及形成的各种戏剧模式进行总括性描述。第二章至第六章是对各种模式的详细阐释,其共同点是以问题意识统领每章的分析,把握每种模式所特有的质素,挖掘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各种模式之间相互指涉、互为依存。第七章是从传播学视角对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传播环境、传播机制进行整体观照,第八章是从整体上对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各种模式所投射的价值内涵和逻辑特征进行分析,爬梳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由最初的理论存在到付诸文化实践的脉络及调整,同时辨析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十七年”戏剧所构建的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及由此反映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嬗变轨迹,并探讨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对其后中国戏剧的影响。
展开
目录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