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由于后天生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各有不同。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不接受好的教育,原本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发生改变。教育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培养他具备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品质。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不怕辛苦连续搬了三次家。孟子逃学,她割断织布机上的布,告诫儿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期有个叫窦燕山的人,教育子女很有方法,五个孩子均学有所成,名扬四方。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