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智库论坛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蒙古国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联合发起成立,主要目标是在三国副外长级磋商机制框架内,构建中蒙俄三方学术交流与智库合作机制,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先方向,为三国政府提供智力服务。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已从2015-2018举办了四届年会,现根据每届论坛公开出版的三国语言文字版会议论文,处理编译为中文版文集。本书凝聚了中蒙俄三国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研究观点和政策建议,有助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三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目标的实现。
新丝绸之路: 新的地缘政治重新划分问题
巴扎罗夫·鲍里斯·旺达诺维奇 (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蒙古学、 佛学与藏学研究所所长, 历史学博士)
新丝绸之路, 作为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 可以说是世界地缘政治系统前进的基 础。 众所周知, 2013 年 9 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宣布了此项计划, 2013 年 10 月计划成 熟, 而 2015 年 5 月, 俄罗斯联邦和中国宣布, 在欧亚经济联盟和 “ 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事务中开展相互合作①。 此项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就是签署国际协议, 巩固 合同, 以实现地缘政治的系统性前进。 现在, 这一政策和行动计划已经引起了一些争 夺世界资源的大国的不安, 他们认为, 大规模的财政和物资投入, 能创建新的全球物 流基础设施, 重塑世界经济地图。 俄罗斯总统弗·普京于 2015 年 5 月 8 日宣告: “ 实 际上, 说到未来新型合作关系的出路, 指的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整体经济空间。” ② 计划 本身的内容很丰富, 不管是深度上还是规模上, 最重要的是实施此计划的地缘政治影 响。 2015 年 5 月, 中国和俄罗斯领导人仅就联合行动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商定。 弗·普 京在 2015 年 9 月 2 日到 3 日访问中国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期间, 已签署了 30 项协 议和声明, 但远未达到解决所面临问题③的深度。
在此战略的讨论过程中进行了修订, 欧亚大陆各个部分的意见不尽相同。 最初形
成了以近东国家为出口, 范围覆盖到中亚地区的陆路理念, 其包含详细化的铁路轨道和道路建设规划设想 ( 习近平 2015a: 8 -14) 。 过一段时间, 产生了 “ 海上丝绸之路” 的战略构想 ( 习近平 2015b: 15 -20) 。 这两种不同选择的结合, 最终形成了 “ 一带一 路” 的新思想。 这个项目的重要部分有赖于俄中合作的积极动态和相似路径。 至少, 这涉及中亚巨大区域和波斯湾的出海口。 因此, 除了可期待的美好前景外, 俄罗斯也 担起了其面临的最大责任。
由于地缘政治与经济的任务和前景规模巨大, “ 丝绸之路经济带” 项目成为丝绸之 路上国家高水平商务谈判的优先选择。 项目成为今年各项国际活动的讨论焦点, 包括: 俄罗斯联邦、 印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2 月 2 日在北京召开的第 13 次外交部部
长会谈、 3 月 28 日博鳖亚洲经济论坛、 7 月 10 日乌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以及 9 月 4 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第一届东部地区经济论坛。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想法、 实现前景和机制, 成为科学文献详细分析的对象。 而 在新丝绸之路框架下在俄罗斯、 中国和蒙古之间开展地区三边合作的前景研究问题, 也包括在 “ 国际关系体系中的蒙古: 历史与现代” 国际科学研讨会规划中。 研讨会于 2015 年 5 月 15 日在乌兰乌德召开, 研讨会期间, 于 9 月 8 日在乌兰巴托举行了圆桌会 议, 主题是 “20 ~21 世纪俄罗斯和东亚相互协作背景下的蒙古世界”。
在近代, 伟大的丝绸之路这一构想形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下半叶美国国务院代表的 声明中①。 后来, 这个想法成为了 《1999 年丝绸之路战略》 法案, 这一法案保护了美 国在南高加索和中亚国家的国家利益, 目的在于 “ 支持南高加索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和 政治独立, 巩固民主、 自由市场、 人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 尽管美国国会没有通过 这项法案, 但大丝绸之路的想法对于美国的外部政治政策来说, 十分迫切。 2011 年,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呼吁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构想③, 这一构想的主要注意力集中 在发展阿富汗成为新交通干线的关键枢纽。 显而易见, 实现这样的构想推迟了国际交 通走廊有效运行的前景, 由于地区的紧张局势和阿富汗薄弱的基础设施, 将会导致项 目的成本增加。 此外, 美国的项目方案不打算让俄罗斯参与。
2013 年, 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代替美国构想的选择方案, 即 “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 “ 一带一路” 项目是由邓小平提出的 “ 开放社会” 的所 有政治成果。 邓小平改革的成功, 归功于对外开放政策和大规模吸引外资。 成立了经
济特区 ( SEZ) , 定位于外部市场, 还成立了沿海经济开放区、 免税区、 沿海开放城市( 列格泽诺娃 2010: 191)。 2012 年, 习近平提出了 “ 中国梦” 的构想, 以图实现中国 的伟大复兴 ( 季塔连科、 罗曼诺夫 2015: 19 )。 值得注意的是, 强调 “ 中国梦” 的国 际意义在于, 宣告中国的发展将为全世界创造福利, 协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实现跨越性 的发展, 实现他们的国家梦想。
应该注意到, 当今中国有实现这种大规模项目的所有能力。 2013 年, 中国和欧洲 国家的商品流通额为 4300 亿美元 ( 罗曼诺夫 2015: 40 )。 2012 年, 中国和哈萨克斯 坦、 土库曼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的商品流通总额为 460 亿美元 ( 阿利莫夫 2013: 77)。
目前, 中国有三条主要交通路线。 第一条: 西伯利亚大铁路, 全长 13000 公里, 从俄罗斯边境到鹿特丹; 第二条: 从连云港港口到鹿特丹的海上道路, 全长 10900 公 里; 第三条: 也是海上道路, 从上海到鹿特丹, 全长 15000 公里。 主要货运量由海上 道路完成, 途径的苏伊士运河通航量已无法满足, 同时存在 45 ~60 天的海盗打劫危险 期。 因此, 发展技术, 使用北方海上道路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通过北方海上道路, 从鹿特丹到横滨的距离是 7345 海里, 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距离是 11205 海里 ( 巴德别列 兹基纳 2015: 46 )。 通过将俄罗斯铁路干线纳入项目并进行现代化改造, “ 新丝绸之 路” 将货物从中国供应到欧洲的时间缩短到了 10 ~13 天①。
目前, 中国为了实现项目, 展开了一系列具体行动。 《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文件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外交部和商务 部共同编制, 此文件描述了实现项目的战略和机制。 中国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 行, 法定资本是 1000 亿美元, 同时还设立了丝绸之路基金, 中国打算为基金投入 400 亿美元。 与此同时, 为实现战略目标, 北京准备在五年时间内培养 2 万名专业人员
( 列梅佳、 帕达尔柯 2015: 69 -71) 。 在与 “ 大丝绸之路” 国家相互协作的框架下, 在 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 31 份合同, 价值 155 亿美元, 涉及石油、 天然气和黄金开采领域。 在土库曼斯坦, 签署了 8 项协议, 价值 76 亿美元, 主要涉及天然气开采领域。 在哈萨 克斯坦, 中国公司 CNPC购买了一家开采里海石油矿床财团 8%的股份, 交易金额为 50 亿美元。 中国还出资 50 亿美元, 签署在吉尔吉斯斯坦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合同 ( Chu Ben 2013)。
北京积极投入资金发展基础设施。 首先是建设高速公路, 即从中国工业省份陕西省一直向西建设高速道路, 以发展自有地区, 并从中国边界一直向外延伸, 建设高速 公路。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陆上部分从中国城市西安开始, 接着向西到兰州和乌鲁木 齐; 然后向东南方调转方向, 经过中亚, 到达近东和欧洲; 从黄海连云港港口到哈萨 克斯坦边境站哈尔克斯, 横穿中国的公路干线已经完工; 正在建设到吉尔吉斯斯坦和 塔吉克斯坦的多车道公路。 接着, 丝绸之路不会分成南北两个方向, 环绕经过塔克拉 玛干沙漠, 而是直接穿过沙漠。 在最近的计划中, 将修建途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直达欧洲的公路延伸线①。 与此同时, 中国积极发展铁路。 北部, 连接 “ 新丝绸之路” 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 阿穆尔铁路; 南部, 建设铁路干线, 穿过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伊朗和土耳其。
需要注意到, 和 “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有关的未来变化的重要性和多因素性。 包 含在中国 “ 十三五” 规划中的项目, 提议在丝绸之路上建立七个 “ 带”: 交通带、 能 游带、 贸易带、 信息带、 科技带、 农业带和旅游带 ( 列梅佳、 帕达尔科 2015: 63)。
实现中国的 “ 新丝绸之路” 方案, 对欧亚大陆上所有国家来说, 极其有利。 韩国 表达了要将自己国家的铁路网并人洲际系统的愿望。 覆盖马来西亚和其他 ATP海上国 家的海上丝绸之路, 能够为全球一体化项目的下一步出路提供实际前景。 这一项目以 共同经济利益为基础, 将东南亚国家、 朝鲜半岛、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巴基斯坦、 中亚、 高加索和欧盟连成一体。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方案旨在巩固其在欧亚的地位, 与其愿望相反, 实施 “ 丝绸之 路经济带” 战略促成了经济活跃中心向东移动。 首先, 这必然巩固了美国在亚洲的地 缘政治中心力量。 在此背景下, 加强制裁俄罗斯, 一方面可以被理解为反对实施 “ 丝 绸之路经济带” 项目, 以及反对全球地缘政治改变, 另一方面, 明确了俄罗斯从西方 转向东方的转变。
鉴于此, 重要问题是了解俄罗斯在 “ 丝绸之路经济带” 条件下的前景。 俄罗斯在 实施项目中的作用和意义, 由其为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供应原料和能游的能力决定; 由发展创新经济和 “ 丝绸之路” 基础设施的合作关系决定; 由保证地区军事政治安全 的政治协作和合作关系决定; 以及由人文发展的潜能和历史命运与文明趋向的共同性 决定。 俄罗斯合作伙伴关系的成果是改变其在东方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定位, 发展俄罗 斯东部尚未开发的边区, 为俄罗斯经济增添新动力。 与此同时, 主要限制是: 基础设施 潜力的差异以及中俄两国铁路网、 公路网和港口发展的不平衡 ( 罗曼诺夫 2015: 38 -46;
萨佐诺夫、 库德里亚采夫、 Wu Jing2015: 57、 58)。 可以合理推测, 如果 “ 丝绸之路” 有备选交通方向, 对俄罗斯来说将是最有效的。 这种情况决定了现代化俄罗斯东部交 通网的必要性, 以巩固地区交通一体化。 在这种情况下, 行动效力将不仅影响俄罗斯 参与 “ 一带一路” 项目的程度, 还会影响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
就亚洲相互协作问题, 必须注意到一系列情况, 这些情况是由地缘政治重新划分的进程事先决定的, 并引出了下列问题:
一一一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地理优势, 在 10000 公里上开展边境合作和关税协作; 一一一这使得我们在大空间里开展新的文化对话, 而 G.基辛格认为, 我国不仅在经
济上, 而且在种族民族成分上, 还未准备好这种跨文化联盟;
一一一俄罗斯和亚洲的国界用岛屿和半岛分割而开, 这些岛屿和半岛不仅有地貌差 异, 而且是历史上巩固的文化间飞地和种群飞地。 其中一部分应当属于边境缓冲区的 雏形。 这种区域有布拉戈维申斯克、 外贝加尔斯克、 恰克图, 尽管十年内作为战略要 地控制, 短期开始形成独特的边境都市化。 这种现象对俄罗斯来说是独特的, 但在世 界历史上已不足为奇。
“ 丝绸之路经济带” 也开启了俄罗斯、 蒙古国和中国三方合作的新前景。 蒙古国总 统查黑亚·额勒贝格道尔吉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上提到, 蒙古将自 己的项目 “ 草原之路” 和 “ 丝绸之路经济带” 联合起来, 形成 “ 中国一蒙古一俄罗斯 经济走廊”, 并表示有意参与 “ 欧亚大走廊” 倡议下的合作①。 就区域合作新条件的形 成而论, 必然要注意到布里亚特共和国的综合发展潜力。
为伟大的地缘政治转变做好准备, 应伴随着我们认识的进步, 历史文化成分将是
这一进程的有机勃合剂。
参考文献
[1] 阿利莫夫 R.K..丝绸之路经济走廊” 的形成: 现状、 问题和前景 .现代化、 创新、 发展, 2013
年, o 16, 76 -83 页
[2] 巴德别列兹基纳 0.A..国际交通走廊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演化, 以俄罗斯为例 .政治学论文,
莫斯科, 2015 年, 164 页
[3] 2015 年共建 “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实际行动一一一 “ 丝绸之路经 济带” .莫斯科, 俄罗斯传记研究所、 经济战略研究所, 2015 年, 25 -49 页
[4] 列格泽诺瓦 D.B., -0.邓小平改革的主要原则和实质一一一布里亚特国立大学通报第 6 期, 2010年, 189 -193 页
[5] 列梅佳 v.N.、 帕达尔柯 v.I., 中国的新全球战略一一一 “ 丝绸之路经济带” .莫斯科: 俄罗斯传
记研究所、 经济战略研究所, 2015 年, 61 -71 页
[6] 罗曼诺夫 M.T.符拉迪沃斯托克、 连云港和欧亚跨大陆经济轴 .远东问题, 2015 年第 2 期, 38 -
46 页
[7] 萨佐诺夫 S.L., 库德里亚采夫 E.S., Wu Jing, 欧亚经济联盟和 “ 丝绸之路经济带” 连接项目 的交通组成部分 .远东问题, 2015 年第 2 期, 47 -58 页
[8] 习近平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 .莫斯科: 俄罗斯传记研究所、 经济战略研 究所, 2015a, 8 -14 页
[9] 习近平 .共同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莫斯科: 俄罗斯传记研究所、 经济 战 略 研 究 所,
2015b, 15 -20 页
[10] 季塔连科 M.L., 洛曼诺夫 A.v.中国作为超级大国, 战略形成的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 .远东问 题, 2015 年, 第 3 期, 17 -28 页
[11] Chu Ben.中国花费 500 亿在新丝绸之路上 .独立报, 2013 年, 10 月 3 日, http: IIwww.inde- pendent.co.uk InewsIbusinessInewsIchinas-50bn -spending-spree-on -new-si k -road - 8854793.htm (2015 年 9 月 8 日修改)
21 世纪最主要的外交合作伙伴: 蒙古
S.v.乌亚那耶夫 (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
尊敬的同行们、 朋友们, 尊敬的女士们、 先生们:
你们好! 能够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活动并与同行们一起代表三方合作的俄罗斯方,即代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发言, 我深感荣幸。
今天, 我们正在启动一项重要的事业, 即启动中蒙俄三国学术界代表的三方合作 事业。 合作的使命是为三国合作的总进程提供科学领域的保驾护航。 在开始阶段, 学 者们就已经共同采取了重要的制度举措, 即成立三方专家 ( 智库) 联盟、 签订联盟的 章程以及启动科学例会机制。
实际上, 我这里所谈的是三方合作的 “ 第二条路”, 即学术之路。 在此框架内, 三 国的专家们将评估相互合作的潜力、 前景和方向, 催生相关的项目, 为本国政府建言 献策。 国际惯例表明, 这是最常采用和推广最广的跨国多边合作形式, 它可促进形成 多方面综合的应对策略并提高策略的总体效率。
我认为, 我们所面临的合作工作具有两方面的特殊性:
第一, 三国的专家将主要集中在经济合作项目上, 能够提供广阔合作平台的恰恰是 经济领域。 这一平台还有可能在三个国家各自出台的地区项目背景上进一步扩大, 这些 项目是俄罗斯的 “ 西伯利亚和远东提升战略”、 蒙古国的 “ 草原之路” 项目和中国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 倡议。 为这些倡议找到最具前景的对接契合点, 用专家们的知识和专 长促进合作项目的贯彻实施 这就是今天成立三方智库联盟的中心任务所在。
第二, 科学专家们将在国家级别建立的现有班底基础上开始工作。
差不多整整一年前, 响应蒙古国方面的倡议, 中蒙俄三国高层领导人在杜尚别上 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进行了首次三边会晤, 这次会晤为三方格局的合做奠定了基础。
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 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就中蒙俄三国的发展战略在很多方 面具有相互一致性达成了共识, 三国领导人共同做出决定, 即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 “ 中蒙俄经济走廊” 综合建设项目。
根据峰会与会国的看法, “ 中蒙俄经济走廊” 不仅意味着对建设横穿蒙古国的现代 化跨欧亚铁路线做出贡献, 也有利于发展包括管道和输电线在内的多元交通运输网。 正如杜尚别峰会上所指出的, “ 中蒙俄经济走廊” 包括建设相配套的服务类基础设施, 包括开采企业在内的新生产企业以及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与人文交流。
上述计划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三个国家的总体政治立场相互一致。 三国都主 张建立公正的多极化世界, 主张遵守国际权利公约, 主张和平解决争议问题。 此外, 蒙古国与俄罗斯、 中国与蒙古国、 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积极的双边关系也有助于开展三 方对话, 对于这三个国家来说, 它们之间的三对双边关系现在已经获得了战略地位。
会晤期间, 建立中蒙俄三国副外长级的三方合作磋商机制也被赋予了重大意义。 在俄罗斯乌法市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最近一次峰会上, 杜尚别峰会所达成的结果
在第二次三方峰会上产生了明显的脉动效应。 主要成果是签署了一揽子文件, 其中最 主要的是 “ 中期路线图”。 路线图中构建了优先合作的各个方向, 即政治、 安全、 经 济、 边境和地区间交流、 科技、 人文和国际事务等领域。
会议上通过的 《 关于编制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 同样重要, 它 包括从交通运输到生态环保的 10 个合作方向。 备忘录实际上反映了各方希望在从交通 运输到生态环保的十大合作方向上为三国各自提出建设欧亚经济联盟、 “ 丝绸之路经济 带” 以及 “ 草原之路” 等战略倡议找到最佳的对接契合点。
此外, 还签署了一系列专项文件: 《 过境口岸发展合作协议》 及 《 营造良好贸易发 展环境备忘录》。
会晤期间还谈到扩展合作规模和范围。 强调指出, 相关部门正在准备开发一些项 目, 如建设俄罗斯到中国境内的过境输电线路, 成立三方交通物流公司, 在乌兰巴托 铁路基础上建设运输走廊, 启动北京一乌兰巴托一赤塔一伊尔库斯克旅游线路等。 上 海合作组织被指定为三方合作与实施项目的重要平台。
已有的正面经验和条件将有助于我们现在成立的智库联盟开展工作, 但是, 为了 给项目的高效率贯彻实施出谋划策以及制定新的共同倡议, 未来还有大量细致的工作 要做。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是俄罗斯的权威科研机构之一。 几十年来, 远东研究所 始终致力于从历史和当代两个视角, 综合研究东亚各国的发展问题以及亚太地区的 局势。
在成立三方智库联盟的前提下, 有必要提及的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已经积 累了一定的这方面工作经验。 14 年前, 远东研究所是在俄印中三方合作体系内建立学 术领域 “ 第二条路” 的倡议者, 这一合作体系形成了现在的俄印中格局。
倡议的结果是, 2001 年在莫斯科第一届俄印中三国政治学家和退休外交家专家大 会召开后一年, 举行了首次外交部部长级别的三边会晤。 2006 年召开了俄印中峰会。 外长级别会晤成为每年的例会: 今年二月在北京进行了第 13 次会晤。
在过去这些年里, 远东研究所与中国和印度的同行们已经共同举办了 14 届三方科 学大会, 大会由三个国家轮流主办, 每届大会都制定了相关的建议书。 俄罗斯联邦总 统普京在一次讲话中称, 三国政治学者的联合工作是俄印中三国合作的 “ 强大智囊 团”。
最后, 我代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领导们, 对被邀请参加本次乌兰巴托三 方科学活动表示衷心感激, 同时也希望, 我所提到的经验也将有助于中蒙俄智库联盟 的工作。 祝愿我们共同的事业取得圆满成功。
蒙古国发展政策: 三方战略伙伴
深化智库合作 共建丝绸之路
蒙古国、 俄罗斯和中国在交通领域合作的战略可能性
建设经济走廊的空间规划问题
邻国经济走廊: 挑战、 机遇和前景
”一带一路”: 共同的事业
努力推动实现 “一带一路” 框架下的中蒙俄互利共赢
蒙古国一俄罗斯一中国经济合作: 过去、 现在和未来
中国一蒙古国一俄罗斯建设三角经济带 (基础设施) 的可能性及俄罗斯面临的挑战
依靠文化和文化因素发展 “ 三国经济走廊”
新丝绸之路: 新的地缘政治重新划分问题
21 世纪最主要的外交合作伙伴: 蒙古国
智库创新助力 “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
农牧业科学技术成果及合作潜力
贝加尔地区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共建 “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新机遇
中国内蒙古口岸建设的新要求与愿景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 “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的优先领域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98)全面提升中国内蒙古与蒙俄能矿产业合作水平
“ 草原丝绸之路” 精品旅游的开发与共建
“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内涵和推进思路
经济互补性与优势叠加: 建设 “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基础
“ 中蒙俄经济走廊” 框架下参与远东跨越式经济发展区建设的构想
共建 “ 中蒙俄经济走廊”: 架构、 挑战与应对
“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面临的机遇、 挑战及应对策略
政策沟通与推进 “ 龙江丝路带” 建设
推进 “ 中蒙俄经济走廊” 新通道建设
中国新疆参与 “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的思考
共建 “中蒙俄经济走廊” 与中国辽宁的路径选择
创新媒体交流与合作 营造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良好舆论环境
“中蒙俄经济走廊” 基础设施建设引人 PPP模式的探讨
蒙中俄三国旅游发展前景
蒙俄中交通运输领域战略合作机遇
万里茶道边境上自然环境变迁
劳动力迁移的调整: 效果、 障碍
乌兰乌德 乌兰巴托 二连浩特市运输和物流系统的战略前景
俄罗斯、 蒙古国和中国电力系统合作的前景方向
发展蒙古国、 俄罗斯和中国经济走廊的合作
欧亚大通道文化带的形成问题
通往 “ 绿色经济” 的丝绸之路
中蒙俄: 三国经济合作的新巨型区格局与跨地区发展问题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