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管理学原理
0.00     定价 ¥ 9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9665589
  • 作      者:
    胡海波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海波,博士,教授,博导,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访问学者,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及企业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管理学会理事长、江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技术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兼江西省联络代表、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SCI)等期刊通讯评审专家。
  近年公开发表CSSCI、S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级以上课题13项,主持完成教育部视频案例项目,1篇案例收录毅伟和哈佛案例库,5次获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案例研究论文2次获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获首届清华大学卓越开发者案例大奖赛二等奖、首届江西省微课比赛一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两次)等荣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管理学原理》体现了不同于西方管理学的民族风格与特色,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管理思想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用性教材。
  《中国管理学原理》的编写顺应了时代要求,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的原则,对中国各种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结合中西、融汇古今。
  《中国管理学原理》试图在专业性与趣味性、系统性与针对性、基础性与前瞻性这几方面做到平衡兼顾。既要做到专业严谨,又要活泼有趣;既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又要做到重点突出;既要夯实基础,又要使读者对于前沿知识有所了解。
  《中国管理学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用书,亦可作为管理专业教学及科研人员、有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人士的学习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管理学原理》:
  (三)权威在君
  1.约束臣民
  “权威在君”的思想,强调国君必须掌握绝对的权力。战国时期法家学派认为,治理国家有三个要点:一是法治;二是信用;三是权力。法律,是君臣共同遵守的;信用,是君臣相互树立的;权威,则是国君单独所有。这其中强调了权力必须由国君所独制。也就是说,只有权力在管理者手里,管理者才能有威望。而管理者拥有独断权力的前提是有法令,也就是用法律规定去约束臣民,这样臣民就会自觉地处在国君的控制之下。
  法家商鞅认为如果管理者处在管理的位置上,但是他的命令却得不到下面的人来执行,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关系太过融洽、分别不够明显的时候,管理者缺少让他人言听计从的权威,则会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所以古人将人区分为贵贱,其目的就是确立出君臣的名号,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界限明显,这样管理者的法令才会得到重视。
  2.防止混乱
  国君之所以设立法制,是为了防止奸邪滋生,国君的法令如果不能下达,那么国君就处在非常危险的地位,官职也会因发生混乱而失常,因此必须让民众明白法制,从而让民众畏惧刑法,这样,由国君制定的法律就会让国君的地位变得尊贵、有权威,从而便于国君的管理。但是光有法制还不够,国君的行事也必须在法制之下,这样国君的地位才有尊威,因此,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使自己的一切言、行、事合乎法,按法办事,才能让下面的人信服。而且商鞅认为,赏罚之权必须在管理者的手上,不仅是惩罚,就算是赏赐,也要依法而行,不能凭空赏赐别人,也不能对立功的人视而不见。
  3.赏罚并施
  只要管理者能够赏罚并施,让下属能够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奖赏和对他的惩罚的时候,管理者才能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威望。如果赏罚的权力交给了下属,那当其他人受到赏赐的时候,他们只会最感谢那些直接给予他们赏赐的人,而非君主。相反,如果奸邪之徒能够操纵奖惩的话,则会利用手上的权力肆意妄为,如提拔无功之徒、陷害忠良之士,导致朝纲紊乱,最后威胁国君的管理。
  这种思想虽然能够利于统治者的管理,但是却不太适用于中层、基层的管理者,因为这样一来,赏罚的来源都得归到最高层,而中层、基层的管理者却没有这样的权力,如果他们为了便于管理而用这种方法树立权威,却又违背了这个思想的初衷。
  四、施行“以力服人”的统治手段
  (一)以利服人
  1.何谓以利服人
  “以力服人”(《孟子·公孙丑上》)可以分为以惠利服人以及以暴力服人。对于前者来说,法家均重视经济的发展,强调以利安民。《管子》首先肯定自利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的自利观念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之本性就是“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执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人们日夜辛苦,不惧艰险,其内在动力是一个“利”字。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欲望是人的本性,聪明的统治者只要牢牢把握人的这种本性,就等于掌握了管理人民之道,百姓便会“不引自来”地听从命令。
  2.利的两个层次
  这种观点即将人的需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本能或天性的需求,其内容除了通过让百姓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还有人与动物不同的社会性的感情需要;二是人的品性或习性,其主要内容是在衣食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等形成的“知荣辱、知礼节”等精神需要,而“利”是驱使百姓劳动的根本动力,也是一种用以达到统治目标的积极因素。
  由此看来,治理民众的方法,首先是要让他们富裕起来,给予他们充足的利益,当百姓的生活都富裕了以后,就会变得更好治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指的就是一无所有的人不会害怕失去任何东西,所以他们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情都会去做,这无疑就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当管理者让百姓富裕了,就好比让他们穿上了鞋,从此他们就会重视自己的财产和利益,因为人人都害怕得到之后又失去,所以他们就会在尊敬管理者的同时害怕犯罪,安安心心地过日子,这样国家就容易治理了。这反映出政策的调节者要十分重视人民心理和情绪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对百姓加以心理的抚慰以及利益的诱惑,百姓自然而然就会听从管理者的安排。
  ……
展开
目录
导论篇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国管理学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中国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中国管理学的意义
附录:中国管理学的几种理论
第二章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管理思想
第三节 中国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附录:中国管理学发展大事记

理论篇
第三章 天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础的管理
第一节 顺道:以大道为基础的管理
第二节 循法:以规律为基础的管理
第三节 重术:以方法为基础的管理
第四章 地利——以人与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管理
第一节 法治:以秩序为基础的管理
第二节 和治:以平衡为基础的管理
第三节 德治:以道德为基础的管理
第五章 人和——以人与人关系为基础的管理
第一节 人本:以人性为基础的管理
第二节 人合:以合作为基础的管理
第三节 人道:以发展为基础的管理

应用篇
第六章 治身——以自我为对象的管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养德
第三节 修智
第四节 修性
第七章 治众——以人员为对象的管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仁民
第三节 治民
第四节 惠民
第八章 治事——以事务为对象的管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察事
第三节 谋事
第四节 行事
第九章 治缘——以人际关系为对象的管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动之以情
第三节 晓之以理
第四节 束之以法
第十章 情境之治——以具体情境为对象的管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善因:顺应自然变化的情境
第三节 利导:引导利好发展的情境
第四节 整齐:治理恶性变化的情境

附录
附录一 古今对话
附录二 著作简介
附录三 古今人物简介
附录四 中国古代商业经典案例
附录五 中国古代民商组织——十大商帮
附录六 中国古代人事管理发展与变迁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