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解》:
“学”这个意思,从字面上看,就已经把文化传承描画了出来。古代的人把最重要的含义写到册页上,一尺二寸的,叫作“册”。这个“册”是象形文字,我们古代的书不是这个书,是木简、竹简穿起来的。所以孔子不像我们这样能把书皮儿磨薄了,他叫“韦编三绝”,经常看,牛皮绳翻断了,那个是册。二尺四寸的,长大的那个叫“典”。所以什么是经典?是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内容写在典上面。翻开《尚书》,我们现在能见到的第一篇《虞书》(有些版本的《尚书》中《尧典》列在《唐书》中,如清朝皮锡瑞撰的《今文尚书考证》)里面出现的是《尧典》,还有一些把它分开,分成《尧典》和《舜典》。这个体例相当于司马迁写的《史记》里面的“本纪”,就是以最高领导人、以天子为一纪,写当世的事实,代表一个时代,代表一个朝代。所以经典这个“典”的意思,就是经中最重要的、最宝贵的、最值得学习的内容。经中之典,就是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学习最重要的内容称为“大学”,大是没边际的,亘古至今,没有局限为“大”,是学中极品,学中极尊,这个内容才能称得上大,其他的相比之下,可能都有局限。
最重要的已经跟大家说了,这个学中极品,就是为人。为人正,为人真,为人诚,为人中.为人进入“一以贯之”之道,就得《大学》之道,《中庸》之道,上古传承之道,经典所要表述之道,所要教化的人文之道。得了这个道,必定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所以我们才说,把《大学》的含义交代完,就等于整篇《大学》讲完了。后面这个字——道,迷惑了天下很多的读书人、学习人。你教他开车的时候好好看着道,走路的时候好好看着道,这话能听懂,一变成人,在人间做事,就懵了,不知道这个人道该怎么走了。开车看道,走路看道,人生做事也有一条道,就是真道和正道。否则的话,不名为人。或者是假人,假人就容易面临着王法国难。所以我们说,把经典的道理,《大学》的道理,圣贤传下来的核心的道理,通过我们现在的学习,在学校教给我们的小孩子,这是为一个盛世做奠基,是千秋万代的大业。由此这个小学就不是小学,这个小学就有《大学》真实的内涵,是功德无量之事。不要以为说小学就不能做大,小学做好了,等于是为国家做千秋万代盛世奠基之业,所以小学即大学,这就贯通了,这才是《大学》。
那道呢?在心里。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之道,就是你心行的化现。我想考某一个大学,然后就变成你的行动,你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我想办一个企业,你就开始注册,开始联系;我想到哪儿去听一堂课,然后你就开始订票,都是人生之道。为的是同一个道。彼此不同,但最后达到那个境界完全相同,没有两个。所以归真,归一,归中,归正,归到本位,归到本性,完全是无碍相融的事情。就像我们这个讲堂里面,不同的灯,不同的光,发出来,可是彼此没有任何障碍。个人之道也是这样,需要自己去证,自己去走。
首要的就是要明这个道。如果说人生之道你搞清楚了,那么现在我们谈一个形而上的本体之道。很多人就想求这个本体之道,我想认识天地宇宙万物的本源、本真、本性,该如何做?也不难。您把人道尽了,自然呈现。这不是我们个人的臆想,历代祖师、圣贤、大师都这样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