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研究
0.00     定价 ¥ 4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641228
  • 作      者:
    孙德玉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德玉,安徽巢湖人,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安徽省教育史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教育基本理论及教师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育发展史略”,主持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教育学教学团队”等多个省部级项目。荣获“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等称号。在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从本质上说,人格是社会关系在个人身上内化的产物。人是通过社会化来获得社会属性的,人格形态则是其社会属性的外在化。荣格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集体和个人都是这样。中国自古就有重视人格教育的传统,特别是传统儒家构建了内容丰富的人格教育思想体系。儒家的人格教育不是孤立于日常生活的,而是落实于日用常行之内,许多做人做事的人生智慧,确实可以成为现代人修炼身心、涵养性情、修塑人格、提升境界的重要资源。
  传统是现代的渊源,现代是传统的延伸。但传统毕竟是传统,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结合起来,求得二者的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方向。儒家思想在当下也应该进行创造性转化,要从阐发经典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适合时代的理论。这既是儒家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又是时代赋予学者的使命。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研究》得到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A880063)的资助,是该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研究》: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在当代进行转化,对传统儒学本身的复兴,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和谐与稳定、民族发展与复兴,均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对于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来说,无疑是以此为新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至新文化运动推崇西方文化,儒家的思想文化一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儒学中的神化色彩、君权思想、伦理观念受到现代科学以及追求自由的现代人的诟病,同时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儒学的光芒逐渐暗淡。新时期,对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转化,就是客观、公正地重新正视传统儒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时期重新焕发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人。一直以来,众多中外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的哲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哲学。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集中于人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社会以及环境的关系,儒家提倡“仁”“知”“勇”,构建人格的道德支持,提升人的内在精神境界,标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缓解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但是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对人的发展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与片面性,过于重视道德对人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才能的养成,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培养,使得很多的读书人只知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而不知道如何身体力行地创造黄金屋、颜如玉——社会实践能力低下;同时,将人的价值束缚在家与国之间,将人的关系约束在君臣、父子等纲常伦理之中,使人紧紧依附于传统的家族礼法,人的思想受到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以及宗教礼法的限制,人的独立性很难真正实现;此外,封建社会的等级性注定了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并不能真正地惠及每一个人,能够接受完整的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苦大众挣扎在生死的边缘,根本无心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因此,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第一,在人的教育上,有利于继承传统人格在智育中重视学与思的为学之道,在普及教育的背景下有利于强调教育公平。第二,遵循自然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人的独立与自主精神,同时兼具理性的判断与感性的思维,使人具有全面而充实的发展。第三,人是社会中的个体,整个社会由形形色色的人所构成。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赖于社会治理中的公平、公正,也依赖于人在与环境相处时的和谐。传统儒家倡导“和谐”“中庸”思想,其实不仅倡导在人际关系中谨守中庸之道,而且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中都倡导中庸之道。但是,过度遵守“中庸”,往往会被诟病为无原则。所以,在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和秉承传统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同时,应鼓励人们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善于应变的处事能力。这样,社会矛盾会相对减少,社会更趋向于和谐、稳定。第四,由个体到集体,由局部到整体,由个人到民族。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是文化领域内对传统的思想文化的重新审视,是重新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国际竞争的软实力。因而,对于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可重拾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与保护,通过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时俱进,可推动民族经济的复兴。同时,在转化的过程中,正视民族精神有利于赋予传统的民族精神以时代的内涵,在注重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对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与时俱进是转化的固有价值,对人的自我完善与提升是当代转化的核心价值,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和对民族的复兴与崛起是当代转化的延伸与扩展价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概论
一、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形成的背景
二、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天人合一”学说
(二)人性论
(三)心理学思想
三、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审视
(一)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积极作用
(二)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必要性
一、时代呼唤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诉求
二、国家需要
(一)人才培养、民族复兴的需要
(二)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
三、个体发展需要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自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需要
(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第四章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可行性
一、经济条件支持
(一)生产力发展为其当代转化提供原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为其当代转化提供条件
二、国家政治稳定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其当代转化明确了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为其当代转化提供
了政治保证
(三)我国的政治制度与法制建设对其当代转化提出了新
要求
三、文化发展支撑
(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为其当代转化奠定了文化基础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其当代转化营造了文化环境
(三)多元文化汇集的时代坚定了其当代转化的文化立场
四、教育改革深化
(一)培养目标的改革可以确定其当代转化的目标
(二)教育内容的改革可以丰富其当代转化的内容
(三)教育课程的改革可以影响其当代转化的内容
五、社会大众关注

第五章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传统人格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二、有利于人的自我提升与完善
(一)对人道德主体意识的觉醒作用
(二)提升人思想道德及行为的自律意识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六章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原则
第七章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